个性化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6-08-13叶均如
叶均如
[摘 要] 大学是一个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地方,拥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的年轻人,正是新时期下各行各業、各个领域急需的人才。大学体育课,其宗旨是在培养学生身心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又能让每位学生彰显出自身的个性魅力。从大学体育教学的个性化教育现状、作用以及实施方法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关 键 词] 大学体育;个性化;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4-0139-01
在体育教学中,锻炼的不仅是学生的体能与身体素质,同时对人格以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都具有积极意义。任何时代下,社会需要的都是身心健康、个性突出的高质量人才,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社会各个行业对人才有更严格的要求。大学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体育教学同样应响应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
一、个性化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现状
随着多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今个性化教育已经广泛应用于大学体育教学中,老师愈来愈注重发现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从共性中寻找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且进行针对性的培养。然而,由于长久以来,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体育教师仍然会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无法从根本上打破旧的教学方法,所以个性化教育的开展与实施并不顺利。更多的大学只是将“个性化教育”当成一种形式或者口号,并没有将这一理念贯彻于体育教学中,只是流于形式而已。特别是很多学生对待体育学科的态度较为随意,认为体育与今后的自身发展并无太大关系,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没有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依然延续着传统的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对待体育的态度以及不合理的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致无法真正体现出体育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二、个性化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个性化教育符合21世纪的社会发展要求,是经济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人的个体特征与价值已经成为各行业最看重的品质。大学教育培育人才,首要任务就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0岁左右的大学生,正处于自身个性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青春年少、个性张扬、精力充沛,希望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倘若体育教学中忽略了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压抑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会让他们有挫败感,甚至会让他们感觉到自我价值的流失,更严重的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体育教学的核心是健全学生人格,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当然,这其中亦包含着“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可想而知,一位没有个性,只会一味从众,随波逐流的大学生在踏入社会后,也不会承担起振兴民族、建设祖国的责任。
新时期下,社会需要的必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个性化教育恰恰与自媒体时代对人才的标准相一致。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的人才,看重的是那些在专业领域具有过硬的技术水平、独到之处,并且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感、责任感的人才。以上要求无不体现出一个人个性化特点的重要性,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个性化教育,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对待生活和学习的热情,形成积极乐观、开朗健谈的性格,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不轻言放棄、持之以恒的优良品格,让他们带着全面又不失个性特色的品质踏上社会,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大放异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否能将个性化教育全面、顺利地落实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决定了能否将大学生培育成新时期下各行各业所需的优秀人才。
三、个性化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结合新课改中的政策与要求,在充分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体育老师应该制定出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体育老师应对此予以肯定与尊重。在个性化教学中,创造力是关键,老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力,使之充分展现出创新能力,在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老师的教学观念要与时俱进,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成为主角,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贯穿个性化理念,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安排有助于发展学生自身个性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同样要以个性化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应体现出体育活动的公平性,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在运动中张扬青春活力,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完善体育教学课程,使之更加科学合理,符合个性化教育理念,老师应适当增加时下流行的、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不同身体素质、体育水平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特长、兴趣来选择体育项目,让每位学生的个性与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亦如此,经济与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同样也容易让人盲目和无所适从。新时期下需要的人才,一定是个性鲜明、敢于创新,有独立的见解和思考能力。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是体育教学,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尊重学生个性,在教学中通过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为他们的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冰.浅议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J].东京文学,2011(12):149-150.
[2]高风华,高岩松.高校体育的个性化教育[J].南京社会科学,2002(6):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