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现状及对策建议研究
2016-08-13牛怡君
牛怡君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之带动着餐饮行业的发展进步。所以饭店的管理体制也应该不断地严格与完善。这就要求从事餐饮行业的劳动力的供给也应该越来越严格。很多高职院校與餐饮行业中的一些单位建立了合作,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餐饮行业;高职院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4-0089-01
随着餐饮行业的不断发展,有关餐饮方面的专业也越来越受重视。我们对现在高校和餐饮行业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归类,并且根据这些问题给出了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一、餐饮行业与高职院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学校餐饮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工作内容不协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餐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餐饮行业对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也要求得越来越高。据有关部门调查,在高职院校的有关餐饮专业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学到的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跟现实中工作时候的管理知识是脱轨的,学校的理论知识根本无法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也经常遇到一些知识是在学校课堂上没有涉及的。这种现象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容易错过用人单位的应聘。由于没有找到自己合适的单位,学生容易产生抱怨,抱怨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没有用,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人才。用人单位再对应届生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就需要将成本提高。
(二)高职院校对餐饮专业的学生考核不全面
当学生离开学校,踏入社会时,不单需要运用学校学到的餐饮方面的知识,对于综合的实践能力也是必须具备的。但是,在现实的工作岗位中,大部分学生缺乏这种综合能力,这也就从侧面反映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不太完全,没有对他们的专业知识做出全面的分析,然后根据这些做出最具有可行性的考核方式。
(三)高职院校餐饮专业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相对薄弱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高职院校的餐饮专业中很多学校的教师是存在兼职和专职的。这也就导致教师的综合能力不是太高。第一,是因为学校招生人数的扩大,导致教师资源缺乏;第二,学生的大量招收,导致教师的大量招收,教师的质量偏低,这就降低了教学质量。
(四)高职院校餐饮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
当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也是要从餐饮行业的基层劳动开始做起,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却只是一味地教授学生一些管理知识,对于基层的知识不会涉及。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一些课程设计与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相互冲突,降低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餐饮行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中的对策和建议
对餐饮行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很多学校和企业也做了相应的改正,并且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情况进行。
(一)对高职院校的一些课程进行改革
根据在高职院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于高职院校的餐饮管理专业的课程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在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在工作中的服务意识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将之前呆板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比较灵活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践,然后对学生进行阶段式的分析和测试,打造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也要及时更新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要适应学生以后的工作需求。同时,也要注意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将学生和企业放在主要地位
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对于餐饮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要求。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放在主要位置,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快地適应社会的工作,在企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在企业中创造出更优秀的成绩,为企业带来更丰富的利润。
(四)提高师资能力
在高职院校餐饮管理专业教学中,若要培养优秀的餐饮专业的人员,就需要优秀的教师作指导。因此在高职院校招聘中,应对教师的应聘严格把关,经过严格的选拔程序进行层层选拔,选拔出优秀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餐饮管理专业中,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应该对学生的教育提供一定的支持。在学校建立系统的教学模式、严格的考核体系,选拔优秀的教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用人单位也需要促进学生在学校的教育,让学校和企业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拔出真正优秀餐饮行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洪昌.餐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96-97.
[2]唐为众.浅析中职餐饮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才智,2011(3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