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幼儿师范生活化数学教学探析
2016-08-13李培
李培
[摘 要] 五年制幼儿师范教育是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重要力量,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就业能力等的高低。但是,数学作为幼儿师范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教学活动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不利于培养出优秀的未来幼教人才。而将生活化教学法引入幼师数学教学中,可将原本抽象、艰涩、生硬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具体、简单与生动,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幼儿师范生活化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 键 词] 幼儿师范;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5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4-0051-01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五年一贯制幼师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知识薄弱、思维能力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特点,这也是导致数学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不理想状态的主要原因。为践行新课改提出的高效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应积极将生活化教学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活动中,积极将鲜活、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件与复杂、难懂的数学教材内容结合在一起组织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分析生活案例的过程中真切感知到数学学科的作用与魅力,从而激起他们以更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那么,在幼儿师范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生活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借助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当前五年一贯制幼师生数学学习兴趣普遍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未真正了解数学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与价值,这就使得他们存在“数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再加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更为艰涩、生硬与抽象,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不愿投入太多精力学习。而生活化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鲜活的、有趣的生活案例引入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可感知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的關系十分密切,从而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比如,在学习与“不等式”有关的内容时,教学就可用生活化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列举如下生活实例“A、B辆车在某公路相向行驶,该公路限速40千米/小时,在变道过程中发现有异常情况,两车虽然同时刹车,但还是出现了碰撞事故。交警到現场勘查后获得如下数据:A车的刹车距离为略大于12米,而B车刹车距离大于10米。已知两车车速v和刹车距离s之间的关系如下:sA=0.1v+0.01v2;sB=0.05v+0.005v2。求本次事故中哪辆车应该负主要责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得答案:A车:0.1v+0.01v2>12,得出v<-40或v>30。因此,得知A车速度大于30千米/小时;B车:0.05v+0.005v2>10,得出v<-50或v>40。因此,得知B车速度大于40千米/小时。很明显,在该事故中B车应负主要责任。
二、借助生活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年一贯制幼师生的数学教材中,大多数知识较为抽象、艰涩,对这些数学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讲,要想快速、精准掌握教学内容尚且具有较大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仍旧沿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的话,这些被动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激活学生思维,而且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扎实掌握。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学生会更感吃力,久而久之会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话还会逐渐失去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有心理研究表明,青少年普遍对自己熟悉事物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十分感兴趣,有很高的探究热情。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研究成果,在深度解读教学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学生生活中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有趣案例,并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中穿插进来,引导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使得学生在解读生活事件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理论知识,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教学实践表明,借助生活化事件的分析,原本艰涩、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会以更为鲜活、直观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最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掌握。
三、借助生活化教学优化学生应用能力
幼儿师范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将数学教学活动拓展到大生活中去。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及教学需求,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使得学生有机会深入生活中感知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与“分段函数”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将教学活动延伸到生活中,使得学生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高质量践行新课改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卢明存.探讨幼师生生活化的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2):102.
[2]石新莲.提高幼师学生数学素质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6(2):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