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智能化信息服务探索
2016-08-13向冬梅
向冬梅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大量传播和获取变得便捷,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面临转型变革,需要进一步提高效率和质量,从传统的信息检索服务向智能化信息服务发展。从信息资源的组织、信息服务的方式、信息服务内容等方面探讨信息服务的智能化,通过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平台建设等探索智能信息服务的实现途径。
[关 键 词] 高职;图书馆信息服务;软件企业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4-0080-02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
在移动互联网络得到极大发展和充分应用的今天,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传统功能的信息集散中心,在当前信息媒体和平台多元化、普及化的整体信息环境中,高校图书馆拥有信息资源的多寡已经不再是一个判断标准,资源数量上无法延续优势,专业性上也愈加平衡,便捷性甚至落后处在努力追赶节奏的境地。难得的是,高校图书馆拥有专属的师生读者这个实实在在的群体,既是特定的服务对象,也是数据时代尤为可贵的专业数据来源。因此,高校图书馆花费更多心思来了解读者是必要的,基于读者数据洞察他们的偏好制定服务内容,是值得抓住的机会。
在以读者为中心的程度上,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每位来访者热情友善的言语已经不可避免地被局限在狭小的范围,毕竟“面对面”本身已经越来越少,在图书馆大楼里发生的窗口式服务已成为读者服务中的一部分,事实上这种形式只占广义信息服务或者读者服务的一小部分。一个读者或许每天都在使用图书馆,但可能的情况是他并没有到过图书馆的服务中心,也沒有接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这时,读者对信息的实际需求被满足的程度才更能体现图书馆服务的深度内涵和质量。
而在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方面,信息量逐渐饱和,内容越来越多样化,读者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高校图书馆开始意识到,无休止地推送信息,再大规模的传统宣传、培训讲座,甚至强制性的推广学习,也无法产生和过去相同的影响和效果。高校图书馆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接近读者,智能化信息服务成为当前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方向。
二、高校图书馆智能化信息服务的内涵
(一)智能化信息服务的内涵
智能化信息服务并不是抛弃当前的服务方式,而是利用它们,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展它们。可以说,智能化信息服务是对当前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和延伸,是一种主动性服务。
个性化服务的理念在各行业都由来已久,“定制”“自定义”也都不是新鲜词汇,在一个系统里设置一个“定制”模块以获得用户需求,赋予用户进行操作的权利,这种个性化的实现实际是在于用户,严格地说,这是给予一个个性化的机会和途径,对服务对象的认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他们的主动参与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对服务提供者来说是一种被动的个性化服务,被拒绝服务是常见的情况。主动性服务是相对于被动性服务而言的,被动性服务是沿着服务请求—信息检索—信息传递—信息利用这样一种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开展起来的,而主动服务则是沿着发现需求—信息开发—信息推送—信息接受这样一种新的信息服务方式开展起来的,从发现需求到信息接受要经过个性识别、需求交互和需求指导的动态过程,因此智能信息服务的主动性还体现出了交互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智能信息服务的预测性主要表现在智能信息服务能够根据现有的用户信息和资源信息对用户信息需求偏好进行推测和分析,主动地发现用户没有表达出来的潜在信息需求和未来信息需求。
在大数据环境下,正如我们每天打开网络所体验到的,智能化服务已经发展到了为我们帶来惊喜或惊叹的程度。有人说“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而现在会发现最了解自己的是网络,它在你自己知道之前了解你的心愿,而且你会承认“是的,这正是我需要的!”个人在网络中的随意浏览留下的足迹为网络服务供应商所用,无声无息中完成了对个体需求的洞察。对于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他们走在网络应用的前端,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互联网所带来的一项又一项全新体验,图书馆的智能化信息服务正是要跟上这样的信息步伐。
(二)高校图书馆智能化信息服务的内容
1.信息资源组织的智能化
在智能信息服务体系中,信息资源的组织包括内部信息资源组织和外部信息资源组织两大部分,其中读者信息资源的组织是外部信息资源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资源组织的智能化主要是指图书馆馆藏资源能够根据自身的读者群的特点和需求,动态建立按学科门类和专业为分类体系的知识和知识导航子系统,并对相关资源进行自动采集、更新和处理以形成智能化的信息资源组织体系。
2.信息服务方式的智能化
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能够根据读者信息需求的特点自动选择最佳的信息服务方式,而不是提供所有可以提供的信息服务方式供读者本人选择。
3.信息服务内容的智能化
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通过挖掘和发现读者信息需求,针对不同的读者特征,如,学生、辅导员、专职教师、研究人员、行政人员等,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内容。在传统的信息服务方面,所有的读者在数据库检索栏输入同一个检索词总是可以得到相同的信息服务界面和信息服务内容,而智能化的信息服务同一的检索词不同的读者则可以达到不同的信息服务界面和信息服务内容,即使对于相同的读者和相同的检索词在不同的时间也可以根据读者兴趣的变化得到不同的信息服务界面和信息服务内容。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的智能化要求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应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真实信息需求乃至知识需求和决策支持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读者的信息需求冗余,以提高读者对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知识和决策咨询的满意度。
(三)高校图书馆智能化信息服务模式
馆内馆外立体服务,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模式。馆内自由开放的借阅环境,舒适体验;研讨交流空间;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信息服务。馆外以读者团体、学生社团为中心的阅读交流分享活动。在线服务:基于微信公众号、移动图书馆APP、图书馆网站的资源获取、资源分享、信息查询、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及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在线交流。线下图书漂流,读书会、讲座、比赛活动等。同时,线下活动开展的过程及成果又可以制作成数字化资源在线分享。
三、高校图书馆智能化信息服务的实现途径
(一)智能化信息服务环境建设
建设图书馆状态实时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图书馆开放状况、人流量、信息、资源等情况,在馆内开放区域实时显示,同时读者也可以通过在线实时查询。基于读者自助借还书系统、自助打印复印扫描系统、触摸屏报刊阅读系统等设备创建读者自助服务环境,为读者提供自主开放的阅读空间。
(二)数字资源优化建设
除了在现有的馆藏信息资源,图书馆还要建立和完善读者信息资源数据库,并发挥其关键作用。在数字资源建设和利用的过程中,对读者使用状态数据和个人特征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了解讀者的信息需求和需求变化,对读者的需求规律进行动态的判断。以此作为数字资源的建设依据,动态优化数字资源内容和形式,实现数字化馆藏资源和读者信息资源之间的互动,最终为读者提供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和良好的使用体验。
(三)一站式信息服务
建立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平台,将馆藏目录、数据库/电子期刊导航、学术信息发现平台、个性化服务、网络搜索引擎等整合到一个框架系统中,为读者提供一个一站式、集成化、一步到位的整合检索服务。
(四)移动信息服务
集成传统借阅服务和数字信息服务,如信息发布、移动OPAC、资源统一检索、在线阅读、交流和共享等几大方面。信息发布包括短信提醒和推送、新闻发布、个人信息通知、互动交流等;移动OPAC实现借阅证挂失、馆藏查询、图书预约、续借、咨询、借阅记录查询等自助服务;资源统一检索实现对图书馆各类文献的一键搜索,并进行管理或直接阅读;另外还有基于云的共享服务及更多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永,王继娜.以网站为平台的智能信息服务探讨[J].档案管理,2008(1):24-25.
[2]夏秀双.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館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
[3]陈宇碟.大数据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5.
[4]周广安.浅谈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管理与服务[J]. 管理观察,2013(32):117-118.
[5]何晓刚.刍议信息时代下智能化高校图书馆的构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22-124.
[6]吴麟.浅谈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服务[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