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武术教学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2016-08-13毛伟伟吴永萍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6年8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武术人格

毛伟伟 吴永萍

[摘 要]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事件不断发生,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人格健康的关注不断提升。武术作为高校体育学科下的子学科,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武术教学;人格;健全;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8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4-0048-01

人格培养在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发挥自身潜能。大学阶段是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正面临着社会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以及恋爱压力,在这一时期,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武术作为高校体育学科下的子学科,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人格特征

人格是人类社会化的结果,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自我意识逐渐走向统一的特殊时期,也是他们人格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标准主要包括:

智能健全: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并且能够利用认知能力进行独立的思考;

自我评价:能够接受自我,并且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

社会适应: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关系处理能力,并且能夠适应社会环境,积极参与社会化活动;

积极情感:有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热爱生活。

(二)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事件不断发生,社会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人格健康的关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进入信息时代后,我国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大学生所能够触及的信息、文化以及思想日渐多元化,而一些错误的、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腐朽思想也正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让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形成对社会发展、自身成长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才能够让他们不被社会的腐朽思想所迷惑,避免做出不利于自身成长以及社会发展的行为。

二、高校武术教学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一)武术教学对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的作用

大学是学生接受正规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大学武术课程具有体育课程的社会性、体育内容的运动性、体育过程的群体性和体育文化的潜在性特点,从而成为一种塑造人、培养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不仅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能,同时还能够起到健全大学生人格的作用。

首先,武术学习也属于体育锻炼的一种表现形式,武术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高负荷的体能运动,在参与武术锻炼后,大学生往往会充满愉悦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有助于学生调节心理的负面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其次,武术精神有助于学生养成较好的道德品格,中国武术传承千年,武术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具有极强的社会底蕴。“侠义精神”是中国武术的最好阐述,大学生参与武术学习,能够促使他们更具有社会正义感、正确的是非观。

最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特征,人际关系不协调,对大学生的事业追求会带来不利影响,而武术作为心灵沟通的窗口、信息交流的媒介、增进友谊的纽带,起到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

(二)高校武术教学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实施策略

1.提升学生参与武术学习的兴趣

高校武术教学应该注重对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大学生往往忙于专业课程,加之大学生课余活动、生活十分丰富,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度普遍不高。对于高校武术教学而言,首要任务在于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学生对武术产生兴趣,就会学好武术、练好武术。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武术学习过程中来的时候,教师只需要将武术精神、武术文化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便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武术的内在魅力,并促进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品格。

2.“成功式”教学

体验成功,对处于身心发展重要转变时期的大学生人格培养十分重要。體验成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增强心理效应,并产生积极的人生观。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武术教学难度设置上,应该以大学生的实际体能为基准,设置阶梯式的难度,让学生能够经常达到预期的目标,能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

3.积极的引导

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往往还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一方面,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去表达自己,引导学生去挖掘自身的潜力,如有的大学生尽管自身素质不高,却敢于在众多同学面前进行示范、或是表演武术动作。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积极地评价学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自我肯定的满足,始终坚信自我能够成为一位“武林高手”。如果学生示范、表演的武术动作或许一般,教师要从其他角度对他进行肯定的评价和鼓励,让该生体验成功感,建立学习武术的自信心,能够保持心理健康,坚信自己能够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使自身的人格素质不断完善。

4.竞争式教学,锤炼学生人格

武术切磋,自古有之。“切磋”在现代教育则演化为一种竞争式教育,教师在征得学校支持的情况下,通过组织一定规模的武术比赛活动,展开竞争式教育,让大学生感受到竞争的氛围,从而起到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的作用。大学生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夺取金牌,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武术训练。在反复的训练中,又能够使学生坚韧不拔的人格得到锤炼。

大学时期正是学生的人格稳定并趋向于成熟的关键时期,高校教育应很好地抓住这个关键时期,使他们形成稳定的、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武术作为一门融合了传统文化、传统体育精神的课程,利用武术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对现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大均.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J].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2012(1):17-23.

[2]朱瑞琪,高亮.竞技散打,“轻体育”化改造[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6):91.

[3]张新良.体育课程心理健康领域目标实现的条件与途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2):60-63.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武术人格
从高校辅导员视角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以鸟喻人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我爱传统文化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论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