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因素及解决措施*
2016-08-13刘阿娜
■刘阿娜
影响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因素及解决措施*
■刘阿娜
大学生创业问题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高度重视,支持、鼓励、提高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比率成了学者们探究的重要课题。但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持观望态度的较多,创业成功率较低。学者们对其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把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心理作为探究对象的研究并不多。不断培养和提升高校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基本能力,充分发现和挖掘大学生创业的潜力,使其应用创业途径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大背景下提高我国经济实力的必备之选。
一、影响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因素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中指出:要大力支持并激励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自主创业,实现就业的灵活性。鉴于此,各高校在国家出台的相关创业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也采取各种措施,以激励高校大学生尝试自主创业,通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大学生因就业而产生的压力。近几年,高校创业教育仍处于萌芽状态,还未发展成熟,一些创业指导只是浮于表面,并未深入贯彻,创业教育仍需探索。当代大学生社会阅历少、资历尚浅、心理承受能力有待加强,虽然对创业、对未来有满腔热血,但是缺乏面对创业风险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良好的创业心理是大学生走创业之路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本文根据创业的相关教育理论、创业教育案例、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分享以及查阅大量的文献,总结出创业动机、创业意志、创业能力是影响高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关键心理因素。
(一)创业动机
因研究初衷和研究方法的差异,迄今,研究者之间对于创业动机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若彼乔德(Robichaud,2001)在“关于创业动机测量工具的开发研究”中将创业动机解释为创业者对获得成就的渴望、追求独立的倾向、较强的控制欲、改变自身的经济水平。 韩力争(2004)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中指出,创业动机是一种内部驱动力,这种内部动力促使个人或团体不断进行与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彭晶(2011)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分析与调查研究》一文中提出,创业动机是大学生在实施创业计划前的一种目标期待,这种期待因个体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总体上来说,创业动机对于大学生实施创业行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创业动机是推动创业者创业强有力的内部驱动力,促使创业者逐渐向创业目标倾向,有较强的主观性。创业动机因人而异,这种差异性大多是在后天教育、人际交往以及模仿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这充分显示出创业动机具有可培养性,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训激发个体的创业动机。创业动机作为一种内部的驱动力还影响着创业的成效,个体可能会因没有自信、缺乏动机,导致对创业机遇及形势把握不准,从而不敢冒险,最终选择不创业。
(二)创业意志
创业意志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为了克服所经受的各种挫折,通过意志努力持之以恒地完成创业目标的一种心理品质。创业意志对创业行为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当创业行为与创业目标一致时,创业意志会强化创业行为;当创业行为与创业目标相背离时,创业意志会削减或制止创业行为。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不可否认地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痛苦、挫败等障碍,克服这些障碍的有力保障就是创业者自身的顽强意志。
(三)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较为综合,它以智力要素为核心,有较强的创造性,主要包括知识应用能力、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决策能力以及应用创新能力等。这种能力可以在创业的过程中逐渐习得。创业者起初创业时,往往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失败,在尝试错误直至取得成功的创业经历中,创业者可以不断积累经验。
二、基于生态视角探索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培养策略
高校作为一个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在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方面也或多或少存在多种问题,例如: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的总体思路不清晰、内容及形式单一,对创业心态的偏差矫正措施不够完善,对于创业失败后的心理安抚以及再培训教育甚少。因此,基于生态视角探索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培养策略势在必行。
(一)加强创业引导和创业教育,激发创业动机
创业若要走向成功,必须有克服困难的持之以恒的信念和自信心。大学入学初是创业引导的最佳时期,此时,应引导大学生关注创业信息、了解创业的一般规律,增强创业会对其人生产生积极影响的理念,激发其创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后,可以采用课程设置为大学生传授一般的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高校除了在各年级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外,还应组织开展校内外创业实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态模式。只有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更有利于心理的接受和对求知的渴望。可以通过与社会知名企业家和创业成功的老校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同学们感到创业触手可及、就在身边,从而在良好的体验中激发其创业激情。
激发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另一个方法是团体心理辅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与交流。在和谐的团体氛围中,个体通过观察与自省,通过规范自身的行为,从团队中不断寻求自身的价值。高校创业心理辅导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团体心理辅导。创业心理辅导通过模拟创业情境、游戏互动、交流合作等活动环节,引导大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不断改善大学生处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思维,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最终实现激发其创业动机的目标。
(二)通过创业榜样替代学习和创业心理训练,锤炼创业意志
创业意志不坚定是导致创业恐惧心理的重要影响因素。创业意志的培养与创业经历息息相关。创业经历的获得可以经由自身的实践经验,也可以通过替代学习。大学生喜欢向自己认同的人学习体现了人的常态心理。在创业培育过程中,施教者除了学校的教师,校外的创业楷模和典范都可以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指导者,应努力提升和扩大大学生创业心理培养的质量和榜样范围。 创业榜样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现实的参考,大学生通过与自己有类似经历的创业榜样接触,通过观察他们创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替代性学习,通过他人的成功替代性地激发自己的创业信心,从而增强创业意志力。
创业心理训练是锤炼创业意志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产生困惑与疑问是人之常情,创业意志受挫也在情理之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斗志,可以有目标、有策略、有针对性地结合模拟情境、团队合作等方法对大学生进行认知-行为训练,通过最大程度地呈现创业真实情境,从而达到锤炼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志的目的。
(三)通过创业实践,培养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在创业心理培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创业能力的产生和发展与创业活动息息相关。张永智强调,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靠说教,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力亲为,通过切身的创业实践经历增强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市场辨识能力和驾驭能力。
(四)组织与创业相关的活动和教育
高校除了课堂传授创业知识外,还可以组织与创业相关的各级各类创业模拟大赛,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展开,在参赛过程中让他们体验迎接创业挑战为他们带来的乐趣,并在不断地模拟创业训练中掌握创业知识、学会团队合作、提升创业所需的各种技能与能力。另外,高校的创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告知大学生什么是创业、为何要创业以及怎样去创业的方法论指导上,应结合大学生现阶段的创业实际,对创业前、创业中以及创业后的各种问题反馈进行再教育,通过解析创业链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基本能力。
高校应打破以成绩为核心的一贯培养模式,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和关怀。在创业教育中,高校应通过创业楷模树立创业典范,增强大学生创业必备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此外,高校还应从根本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信息支持、智力帮扶和心理鼓励,努力将大学生打造成一支拥有良好创业心理的创业生力军。
[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 黄娟.大学生创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研究个案[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Robichand,Y,Egber,M.and Roger,A.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entrepreneutial motivation[J]. Journal Development Entrepreneurship,2001,(2).
[4] 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6):17-19.
[5] 彭晶.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分析与调查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0.
[6] 彼得·德鲁克.创新与创业精神[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22-23
[7] 邓丽芳,刘祖良,慕丽伟. 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的特征与培养模式研究[J]. 学术论坛, 2012,(9):207.
广西科技大学财经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渐进式财经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JGA1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