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里来和笛木乃》及其西渐

2016-08-12宗笑飞

东吴学术 2016年3期

宗笑飞



《卡里来和笛木乃》及其西渐

宗笑飞

摘要:文学流传学派代表人物本菲的《五卷书》西渐深得学界认同。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考证《五卷书》至《卡里来和笛木乃》的演变与流传。但迄今为止,《卡里来和笛木乃》的影响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未有人将本菲及本菲之后的流传学或影响学思想运用到西班牙文学研究中来。这就势必造成西学东渐在文学研究领域的学理性缺失。本人旨在通过《卡里来和笛木乃》与西方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卢卡诺尔伯爵》的关系略陈管见,以期填补阙如。

关键词:东学西渐;卡里来和笛木乃;卢卡诺尔伯爵

伊本•穆格法的阿拉伯语版《卡里来和笛木乃》的主要故事原型来自印度《五卷书》,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他在序言中开宗明义,说“此书题曰《卡里来和笛木乃》,是印度作家创作的一部寓言故事集”。①伊本•穆格法:《卡里来和笛木乃》,第16页,叙利亚,大马士革,伍麦叶书局,1963。《五卷书》的故事流传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十二世纪,而作品最早的成书年代则为公元五世纪。公元六世纪,即波斯萨珊王朝的库思老一世(五三一-五七九)时期,《五卷书》被一名波斯医生翻译成巴列维语,但该译本已经散佚。公元五七○年前后,一位名叫“布德”(Bud)的教士再由巴列维语移译至古叙利亚文,为《卡里来卡和笛木乃卡》。这个译名更接近于巴列维语译本以及梵语原版,因为“狮子与公牛”在梵文中的原型是两只胡狼,分别为“迦罗吒迦”(Karataka)和“达摩那迦”(Damnaka)。巴列维文在翻译时保留了尾音“迦”。②见余玉萍《伊本•穆格法及其改革思想》,第32-33页,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公元七五○年,伊本•穆格法的《卡里来和笛木乃》阿拉伯语译本问世,后者主要依从巴列维文和古叙利亚文本《五卷书》,并且省略了尾音“迦”,故事内容也比前两个译本丰富一些。二十世纪初,美国语言学学者富兰克林•艾爵顿出版了《重构的〈五卷书〉》。该研究著作附有《五卷书》英译本。他在一九一五年另一位美国学者赫特尔的研究基础上,大体还原了《五卷书》的梵文原著(关于《五卷书》及《卡里来和笛木乃》翻译的详细流变见表一)。

伊本•穆格法本《卡里来和笛木乃》描述的是印度哲学家白德巴为了规劝骄傲自大、飞扬跋扈的国王德卜舍利姆而讲述的一系列故事(“事例”)。全书共二十一篇(在原来《五卷书》十二篇的基础上,加入了波斯寓言三篇,阿拉伯寓言六篇,其中主体故事十六篇),由大大小小五十多个故事组成,均假托动物之口,传述作者嘉许的各色美德,涉及交友处世、君臣之道等诸多方面,其中比较经典的有《狮子与公牛》(讲述狮子与公牛最初交好,但在臣属的挑拨之下渐生嫌隙,终至两败俱伤的故事)、《猫头鹰与乌鸦》(讲述乌鸦如何通过反间计战胜了欺压它们的猫头鹰)等,流传较广且变体最多的有《老人与三个儿子》(讲述老人如何考验三个儿子的生存本领)、《修士与蜜罐》(想入非非的修士打翻了蜜罐,致使发财梦成为泡影),等等。伊本•穆格法对《五卷书》进行了丰富和改写,不少故事更显生动;有些则删减点繁,使之变得更为简单明了。但同时他又掺入了大段的说教,直陈观点,规劝君主要体恤民情、宽容慎怒、品行端正、赏罚分明。可以说,他的《卡里来和笛木乃》以优美典雅的语言,细致入微的描述,繁简相宜的故事,开启了阿拔斯时期清新质朴、雅俗共赏的文风,因而也备受文史学界的推崇。由其从出的译本可谓奕代继作、迭见不鲜,成为“借各种意图和语言文字流行、传播”的古老作品之一。①伊本•穆格法:《卡里来和笛木乃》,第354页,李唯中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一、从《卡里来和笛木乃》到《卢卡诺尔伯爵》

《卢卡诺尔伯爵》(全名《卢卡诺尔伯爵和帕特罗尼奥的故事》)是他的代表作。它不仅是西班牙短篇小说的第一个里程碑,也是罗曼司欧洲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成书于一三三五年,比卜伽丘的《十日谈》早十多年,比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早五十多年。巧合的是,这三部作品,尤其是《卢卡诺尔伯爵》和《十日谈》无论形式还是意境,都十分相似。《十日谈》是十个青年男女在十天中讲述的一百个故事,《坎特伯雷故事集》是三十一名香客讲述的一系列故事,而《卢卡诺尔伯爵》则是由谋士帕特罗尼奥讲述的五十一个故事。这些故事作为谋士进言的“例证”,几乎独立成篇。只不过引出这些故事(“例证”)的是卢卡诺尔伯爵有关世道人心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贯串始终,起到了线绳作用。

自卡斯蒂利亚用俗语编撰了《西班牙编年通史》、《世界大通史》和《卡斯蒂利亚语语法》之后,卡斯蒂利亚语便开始成为卡斯蒂利亚的官方语言,并逐渐擢升为西班牙通用语言。然而,拉丁文的强大惯性依然存在。据统计,在《卢卡诺尔伯爵》之前,只有少数歌谣和民间故事使用卡斯蒂利亚语,如阿尔丰索十世的《聪敏的悔过者》、《长梦》、《勇敢的主教》,贝尔塞奥的《无耻的司事》,佚名之作《猫之书》、《训诫故事书》,以及一些翻译作品(如《伊索寓言》、《卡里来和笛木乃》②印度故事集,来自《五卷书》,经阿拉伯人或犹太人演绎后于中世纪引入西罗马帝国,13世纪(阿尔丰索十世时期)再由拉丁文译成卡斯蒂利亚语。其中比较著名的故事有《食铁鼠的故事》、《四个旅伴的故事》、《变成老鼠的姑娘》、《魔鬼和小偷之争》等。),等等。

《卢卡诺尔伯爵》堪称西班牙第一部“俗语”小说。作品既有寓言故事,也有历史传说,可谓虚构与写实并重。小说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五十一个事例,系作品主体;第二部分为《堂胡安因感谢赫里卡领主唐哈伊梅的厚爱而作的解释》,主要内容包括一百条谚语和警句;第三部分是《帕特罗尼奥向卢卡诺尔伯爵致歉》,即五十条谚语和警句;第四部分为《帕特罗尼奥向卢卡诺尔伯爵所作的解释》,是三十条谚语和警句。最后一本分为《关于圣体和其他道德方面的说明》,是关乎神学的说教或解脱“罪责”的辩护。与其他部分相比,第一部分不仅重要,而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内容丰富多彩,素为文史学界所推崇。③刘玉树译本即据此而来。胡安•马努埃尔:《卢卡诺尔伯爵》,刘玉树译,北京:昆仑出版社,2000。本章所要讨论的,是其与《卡里来和笛木乃》的关联。

问世于一三三五年的《卢卡诺尔伯爵》对《卡里来和笛木乃》的借鉴与模仿是十分明显的。前者不仅直接攫取后者的故事,而且在叙事手法上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印度学者D. P.辛加尔曾在《印度与世界文明》一书中指出,印度的《五卷书》对西方寓言故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它无疑是以《卡里来和笛木乃》为媒介的。④辛加尔:《印度与世界文明》,第232页,庄万友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为便于比较,且让我们通过表格一来看看《卡里来和笛木乃》的翻译史:

表一

由此可见,古西班牙(卡斯蒂利亚)语译本《卡里来和笛木乃》问世于一二五一年,且之前已有希伯来语的两种译本存在。彼时,安达卢斯处在多语言、多文化并存杂糅的非常时期,《卡里来和笛木乃》的许多故事早已在民间流传,为人们所耳熟能详。堂胡安•曼努埃尔在创作《卢卡诺尔伯爵》时,适值古西班牙语译本问世半个世纪之后(一三三五年)。而他作为博览群书,又十分熟悉和关注安达卢斯的一代文豪,必然对其中的许多故事了熟于心。

《卢卡诺尔伯爵》的许多事例便是明证。

二、《卢卡诺尔伯爵》对《卡里来和笛木乃》的借鉴

同样,为便于比较,此处特将艾爵顿版《五卷书》与《卡里来和笛木乃》和《卢卡诺尔伯爵》的部分故事内容(顺序有所调整)列表如下(表二),以期探析三者的同源关系,特别是《卢卡诺尔伯爵》对《卡里来和笛木乃》的借鉴、模仿:

表二

小兔与狮王 小兔与狮王 两匹马与一头狮子虱子与跳蚤 三尾鱼 清洗肝脏者的苦恼雄狮的随从与骆驼 虱子与跳蚤 羽扇豆充饥的穷汉海鸥与海怪 小故事鸭子与月影、蜂蜜与睡莲、苍蝇与象王圣地亚哥教长与托莱多大魔法师野鸭与乌龟 雄狮、乌鸦、狐狸和狼 狐狸与公鸡三尾鱼 海鸥与海怪 野鸭与乌龟 猎石鸡者的眼泪猴子、萤火虫与鸟 猴子与萤火虫 圣徒多明各为死亡富豪祈祷骗子与傻子 傻子与坏人 堂洛伦索•苏雷亚斯在保卫塞维利亚之战中立功白鹭、蛇与幼鼠 吃铁的老鼠吃铁的老鼠 第二章笛木乃的审判 堂佩德罗•梅伦德斯•德•巴尔德斯因祸免灾(塞翁失马)商妻、画师、女仆冒充医师丧命记 国王被炼金术士欺骗耕夫与其二妻(五十步笑百步) 哲人教育国王猎隼、鹦鹉和隼匠 狮子与公牛 《卡》中第一二章的缩写第二卷朋友的获得(斑鸠) 第三章鸽子(每一列均为前列的嵌套故事) 蚂蚁的谋生之道辛苦劳作国王考验三个儿子 《卡》中《老人与三个儿子》换芝麻的故事 普罗文萨伯爵如何逃脱囚禁贪心的胡狼 谎言是如何欺骗真理的捕获鹿的故事 一只躺在路上装死的狐狸第三卷战争与和平(猫头鹰与乌鸦)老鼠与和尚鸽子、老鼠、羚羊、乌鸦老鼠、修士与客人女人换芝麻狼、猎人、野猪与羚羊第四章猫头鹰和乌鸦(后一列均为前列同行的嵌套故事)塞维利亚国王的故事(穆阿台米德与爱妃)披着豹子皮的驴(该故事同样见诸于《伊索寓言》)白鹭与乌鸦象王、兔王、月王乌鸦的苦肉计 《卡》中猫头鹰与乌鸦故事的梗概群鸟选王  野兔、黄莺与狸猫《皇帝的新装》原型象王、小兔与月亮 修士与骗子的故事鹧鸪与小兔 商人妻子与小偷 猎隼与老鹰和草鹭的故事婆罗门与恶人们 修士、盗贼与魔鬼 一个小伙子娶了一个凶悍女子 《悍妇记》原型老人、年轻妻子与贼 木匠与妻子 汉子身背宝石溺死河中婆罗门、贼与食人妖 雌鼠择夫 汉子与燕子、麻雀周旋戴绿帽的木匠 蟒蛇与蛙王 一个阴险女人处女老鼠 猴子与雄龟雄狮与胡狼 善、恶,聪明人与疯子黑蛇与青蛙王子 修士与黄鼬修士与蜜罐 堂娜特鲁阿娜的空欢喜 《卡》中《修士与蜜罐》第四卷得而复失(猴子和雄龟) 老鼠与老猫骑在象牙上的人 侠义三骑士侠义忠君缺心少耳的驴 国王与芳兹鸟 甘心听命于魔鬼的汉子贪得无厌一位哲人误入烟花巷猫头鹰与乌鸦一位国王与谎称能指出奇妙布匹的骗子们之间的故事第五卷不思而行(婆罗门与鼬鼠) 狮王与胡狼(信任)建造空中楼阁的婆罗门依拉泽、毕拉兹和王后雌鸽屈死 考验朋友(真友谊难得)猴子与扁豆 苏丹企图霸占臣属之妻杀害和尚的理发匠 母狮、猎人与胡狼 一个傲慢的国王修士与来客 乌鸦学步

注:此表参考了余玉萍教授对艾爵顿版《五卷书》与《卡里来和笛木乃》的比较研究,见《伊本•穆格法及其改革思想》,第116-117页。

由此可见,《卢卡诺尔伯爵》至少有四个故事直接移植自《卡里来和笛木乃》。这四个故事分别是事例七《堂娜特鲁阿娜的空欢喜》(原型为《卡里来和笛木乃》中的《修士与蜜罐》的故事)、事例十九《乌鸦的苦肉计》(原型为《卡里来和笛木乃》中的《猫头鹰与乌鸦》的故事)、事例二十二《狮子与公牛》(原型为《卡里来和笛木乃》中的《狮子与公牛》的故事)、事例二十四《一位国王考验三个儿子》(原型为《卡里来和笛木乃》中的《老人与三个儿子》的故事)。这四个故事内容上完全一致,叙述形式也如出一撤,只不过《卢卡诺尔伯爵》更为简约,其所攫取的大抵是《卡里来和笛木乃》的故事精髓。本文不妨择其一二,以为例证:

在《乌鸦的苦肉计》中,帕特罗尼奥讲述了一群受猫头鹰欺诈的乌鸦,决定实施反间计,于是拔掉了一只乌鸦的大部分羽毛,使其仅可勉强飞行。他们借此迷惑猫头鹰,让后者失去警觉,误以为脱毛乌鸦是来投靠它们的。然而,一只足智多谋的的猫头鹰识破了乌鸦的诡计,所憾其他同类不仅不听从它的忠告,反而引发了内讧。最终,猫头鹰被歼灭,乌鸦大获全胜。

这个故事与《卡里来和笛木乃》中《猫头鹰与乌鸦》的故事完全相同,尽管叙述更加简明,全文不过六百字。而在《卡里来和笛木乃》中,这个故事前后嵌入了九个小故事,全文洋洋洒洒,达二万三千余字,仅主干部分也多达有五千余字。

再看《狮子与公牛》。它同样照搬《卡里来和笛木乃》,讲述狮子与公牛如何反目成仇。受狐狸(在《卡里来和笛木乃》中,狐狸即笛木乃)的挑拨,狮子与公牛渐生罅隙,并最终兵戎相见、两败俱伤。《卢卡诺尔伯爵》中的这个故事比较简练,全文不过一千二百字,其规模较之《卡里来和笛木乃》相去甚远。后者嵌套的十八个故事使主干大为延宕、扩展。

还有《堂娜特鲁阿娜的一场空欢喜》亦复如此。故事的内容是:有个女人叫堂娜特鲁阿娜,家境相当贫穷寥落。一天,她头顶一罐蜂蜜去赶集。路上,她幻想卖了蜂蜜换鸡蛋,再用鸡蛋孵母鸡,如此鸡生蛋、蛋生鸡,她就能比所有邻居更富有了。然后,她想象着如何让子女结婚成家,如何子孙满堂。那样以来,她就会在众多女婿、儿媳的簇拥下大摇大摆地走上街头,享受人们羡慕的目光和无数的赞许。想到这里,她不禁开怀大笑,还在脑门上拍了一掌,结果蜜罐掉到地上碎个粉碎。这个故事,迄今已有多种变体,有版本置主人公作婆罗门,有版本置主人公为修士,在《卢卡诺尔伯爵》中主人公化身为一个女人。值得一提的是,此故事的篇幅与《卡里来和笛木乃》中的《教士与蜂蜜》相当。

大体上说,《卢卡诺尔伯爵》的故事比较简略。除直接源自《卡里来和笛木乃》的四个故事外,其它故事也大多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有寥寥数语;长不过三千,短则四五百字。这或许是因为罗曼司语短篇小说形成之初,作者有意为之。而《卡里来和笛木乃》,特别是《一千零一夜》的套盒技术容易将故事敷衍成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在《卢卡诺尔伯爵》中,仅有《英王理查德在对摩尔人作战中奋力一跳建奇功》一个故事有二级嵌套,但叙述仍然简约。这从另一个侧面见证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政见、规劝君主、告诫世人,因而作者每每在事例之后进行富有哲理性的归纳总结、阐明观点。

除内容模仿之外,《卢卡诺尔伯爵》的叙事架构和文学灵感同样受惠于《卡里来和笛木乃》。美国俄勒冈大学罗曼司语系教授大卫•A•威克斯在《伊比利亚框架叙事——中世纪西班牙玛卡梅和框架叙事》中“框架叙事”这个概念指代受阿拉伯叙事影响的早期伊比利亚叙事方式,认为框架叙事自十四世纪初始现于安达卢斯,并迅速影响了当地的叙事文学。①David A. Wacks:Framing Iberia-Maqāmātand Framtale Narratives in Medieval Spain,Leiden &Boston:Brill,2007,p. 41.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在谈到《卡里来和笛木乃》时也曾断言:这类“故事以其独特的方式——故事套故事,环环相扣——展开。在此之前,西方并没有这种叙事方式”,及至薄伽丘和乔叟等几位受到来自东方的影响……②多丽丝•莱辛:《时光噬痕:观点与评论》,第54页,龙飞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然而,堂胡安•马努埃尔首当其冲,是受到东方影响的西方文人,他的名字理应在“框架叙事”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卡里来和笛木乃》正是其作品所从出的主要源泉。

自《卡里来和笛木乃》的故事主体部分(第五篇)以降,每篇故事均以下列方式开启:“国王德卜舍里姆对哲学家白德巴说:‘请给我举一个例子,说明XX情况吧。’”抑或“国王德卜舍里姆对哲学家白德巴说:‘关于XX情况,我已经知道了,如果方便,请给我举例谈谈吧。’”而在每篇故事的结尾,则会有“这便是关于XX的例子”,甚或哲理性的总结如“对怀有敌意的那些人,无论他们的表现怎样友好、谦恭,也不应该受他们的骗、上他们的当”,如此云云。

在《卢卡诺尔伯爵》中,这种框架结构或叙事范式被完全承继下来。在作品序言中,马努埃尔就曾写道:“序言到此结束,后面开始正文。本书以一位大领主与其谋士谈话的形式写就,这位领主名叫卢卡诺尔伯爵,谋士名叫帕特罗尼奥”,而正文的开篇恰似《卡里来和笛木乃》:“有一次,卢卡诺尔伯爵与其谋士帕特罗尼奥密谈,伯爵对他说:‘帕特罗尼奥,(陈述问题),我希望听取您对此事的意见,并给我出谋划策。’”或者“一日,卢卡诺尔伯爵在密室中对其谋士帕特罗尼奥说了如下一番话”,诸如此类,与《卡里来和笛木乃》并无二致。更为重要的是,《卢卡诺尔伯爵》的每则事例恰恰是《卡里来和笛木乃》主体故事的呈现方式,而且每则事例皆由谋士进行总结,道出个中意蕴;卢卡诺尔伯爵听后便会感到心情舒畅,抑或对结果十分满意。与《卡里来和笛木乃》不同的是,《卢卡诺尔伯爵》每篇结尾均有作者的评议,或“有诗为证”,如“舍己利人必有因,平白无故切勿信”、“莫管他人说短长,是非利弊自掂量”,等等;有时甚至引经据典,与我们通常所谓的子曰诗云颇有几分相似。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或可得出如下结论:问世于十四世纪的《卢卡诺尔伯爵》对《卡里来和笛木乃》的借鉴毋庸置疑。但是,问题在于反复出现于《卡里来和笛木乃》和《一千零一夜》的复杂嵌套结构并未受到堂胡安•马努埃尔的关注(仅一处除外)。当然,《卡里来和笛木乃》中的嵌套或套盒模式,较之于《一千零一夜》(定型于十五、十六世纪)的多层嵌套模式又显然简单了许多。这多少印证了小说由简单到繁复、丰富的发展轨迹。相形之下,《卢卡诺尔伯爵》只能用“短小精悍”一言以蔽之了。而《卡里来和笛木乃》在流传过程中,又相继对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产生了影响。《智慧宫》记述了犹太人彼得吕斯•阿方西(Petrus Alfonsi)约于十一世纪在其改写的《教士的故事》中,将嵌套式框架叙述结构带到了英国③乔纳森•莱昂斯:《智慧宫-阿拉伯人如何改变了西方文明》,第192页,刘榜离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见表一);拉封丹寓言、薄伽丘的《十日谈》则进一步从《卡里来和笛木乃》汲取营养。尤其是在后者,嵌套方式已臻圆熟,其内容也更为丰富。但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总之,《卢卡诺尔伯爵》作为西班牙和罗曼司俗语小说的开山之作,借鉴了《卡里来和笛木乃》,继而影响了西方文学的发展进程。这是东学西渐的一个显证,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化合的重要环节,理应得到东西方学界的更大关注。

【作者简介】宗笑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