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科类大学生实习制度设计与效果评价

2016-08-12王子璇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实习效果评价

王子璇

摘 要:实习,作为大学生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对理论知识的实践,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的增加意义重大,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实习单位难找、实习效果差、实习生权益无法保障等是大学生实习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以及研究中外实习安排的比较,以达到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一般性意义的实习标准化程序的目标,具体包括人才培养计划、实习指导体系、监督评价体系以及权益保障机制。

关键词:实习;实习制度;效果评价

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大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中,因为任何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所以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所学;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增加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是大学生提升社会技能的重要手段,同时,实习能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再塑造,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实习一般包括学生实习和公司安排员工实习,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大学在校学生的实习,着重研究大学生实习的现状与问题所在,探究大学生的实习效果,最终得到大学生实习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中外实习比较

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整体梳理,我们会发现两者有一些倾向性的差别,国内学者更注重实习制度层面的研究,从宏观着手,得出解决实习问题的普遍对策;而国外学者更偏向于从微观着手,对实习问题的某一具体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得出针对性的对策,这一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见表1)

纵观德、英、美等国外大学生实习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①健全法律法规,以制度推动大学生实习工作的开展。德国颁布并实行一大批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条例或实施办法,明确了在组织大学生实习时政府、企业和高校的责任与义务,明确规定了大学生实习原则和实习办法,构建并完善了实习制度及法律法规体系。

②以政策为引领,鼓励企业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德国政府针对“大学生实习制度”,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明确了用人单位和高校在培训学生方面各自的职责,并由专门委员会负责统一的监督指导。并通过财政优惠与惩罚措施鼓励实习。英国的大学生实习通常被称为“三明治课程”,大学负责向用人单位推荐,然后由学生直接申请并联系用人单位,到用人单位的空缺职位实习。“三明治课程”的安排方式有多种,有的是按学期,在校学习和到用人单位实习交替进行,时间灵活。而美国中情局、白宫也有实习生制度。其“实习生计划”为政府建立一个人力资源储备库。同时,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正规公司,对实习生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发放实习津贴,或是按月支付,或是按天支付。

③灵活的组织、评价、奖惩机制。德国大学要求,学生不仅要到综合性大学学习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而且要去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大学生学习时间也非常灵活,一般为在校学习2 天,在企业内实习3 天,交替进行。在寒、暑假期间,大学生可以每周五天都在企业接受实习实训。在美国的实习中也更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本。而在我国,在校学生进入企业并没有相应的标准,往往是根据名额多少来平均分配,在校学生对实习的机会也并不十分看重,即使被选进入一家企业进行实习也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忽视实习工作与个人兴趣的关系,在这种模式中注重的是实习任务的完成而不是学生本身。

二、我国实习现状

现实中实习现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实习单位寻找困难

目前我国仅有5%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大部分为三资企业,且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大学生一直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缺乏社会工作的经验。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实习生存在“短视”现象,不能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和战略的眼光看待大学实习生,而培养一名实习生必然要付出时间与精力上的成本,这对于工作上还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实习生来说,企业的付出存在很大的风险。

(二)实习效果不尽人意

实习的学生仅在学校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企业出于培训成本高、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商业机密性等方面的考虑,一般不让实习学生接触企业的核心工作。实习变相成参观,实习学生不能真正接触工作一线实际,也有少数企业将实习的学生当成临时工,安排他们做一些与实习岗位相关度很低的工作。另一方面,国内多数高校实习安排的时间较短,学生无法深入接触工作,时间一般安排在大三暑假或者大四上学期,这与学生的考研、出国计划相冲突,很多大学生对实习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而专注于备考等准备工作。

(三)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缺少相应的社会保障

①报酬低甚至无报酬。现在一部分企业要求学生缴纳“实习费”,而另一部分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报酬是以实习补贴的形式发放,不属于工资范畴,不受最低工资标准的限制,很多用人单位给的钱,比该岗位正常工资低很多。②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由学校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与实习单位纯粹的雇佣行为不同,所以在校实习生发生伤害事故也不能直接以雇佣关系为由要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然而在事故中,学校与实习单位的责任认定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显然不能充分保护实习生的利益。

(四)实习制度的缺陷

①高校对实习的管理不灵活,实习时间安排与企业用人时间不匹配,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很多学生虽然进入实习单位,却几乎没有正式实习机会;同时,企业对学生实习工作范围的规定不完善,也没有专门的实习指导,使大学生实习流于形式;②大学生实习单位难联系,主要有下面两个原因:一是有些高校没有建立为学生提供实习信息的平台或建立的平台不够有效,使得一些大学生寻找实习单位困难;二是许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到本单位实习,主要原因是怕实习生的到来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秩序;同时不愿意为大学生的安全负责任。③实习效果缺乏系统的评估体系,由于高校对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内容等缺乏系统的评价,只要学生按时去实习单位,按时交实习报告,就可获得实习学分,因而很多学生失去了实习的积极性,从而使相当一部分的实习流于形式。

三、实习政策建议

目前国内高校实习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计划执行不到位、实习前准备不充分、实习过程流于形式、实习经费使用不合理等问题,企业的实习制度不完善、实习工作不明确等问题也很突出,这些问题与高校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关于学生实习没有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导师、企业对实习学生的评价,二是学生对导师、实习单位的评价,双向的评价体系更利于校企互信的建立;再一方面,学生实习权利保障机制不完善,尤其是意外事故中的责任界定,三方协议应明确规定。

(一)人才培养计划

教学计划与实习时间。结合目前高校学分制以及实习时间的硬性规定,学校政策可做以下调整:规定学生实习的最低时限,但对实习时间不做硬性规定,学生可以自由调整学习计划,灵活的安排实习活动,甚至可以在学习某一专业科目的同时,对其进行实习,做到学习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培养计划与实际需要。我国高校对于每一专业的学生都会有其特定的培养计划,在专业知识学习计划的基础上,可增加专业技能学习计划的安排,例如从该专业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入手,培养实习教师、开设相关课程等,加大实验教学在学生培养计划的比重,同时注重教学效果,从而缓解我国高校培养计划与学生就业需求中存在的一大冲突所在。

(二)实习指导体系

实习教师的指导,高校应该建立起以学生为本,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为核心,以培养学专业精人才为目的的大学生实习指导体系服务性工作,即实习教案编写、针对性知识应用指导、学用结合疑难问题分析解答以及职业规划设计相关教育培养等相关工作,发挥教师在学生实习中的指导作用。

实习单位的指导,实习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实习生制度,尤其是指导工作的安排,单位接收实习生后,分配员工带队指导,实习生的工作范围,以及表现良好可以接触的工作深度等做具体的规定,同时实习单位的指导员工也应接受培训,以培养实习生的技能为主,不仅仅是做一些边缘工作。

(三)实习资源

完善实习基地,实行复合指导制度,即学校导师与企业专门人员合作,一方面企业方加强对学生的监督指导,解决其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各级负责人与实习指导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充分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具体要求,为课程开发与教学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整合教师社会资源,实现实习资源共享;另外,增大分散实习的比例,学生通过自己投简历等方式找实习,主动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感兴趣的实习单位,工作更有热情。(见图1)

(四)实习权益保障

学校与实习单位建立责任认定标准,不可互相推卸责任,学校可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保障,或者在即在案件的处理过程中综合考量学生、学校以及实习单位在实习生伤亡事故中的过错程度,来判决各方应当承担的赔偿比例。

(五)监督评价体系

实习过程监控。学生撰写实习期间的工作日志、每日总结的记录,督促自己更好地完成实习工作,同时,导师应该定期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考察,观摩实际实习工作,并给出指导意见,这也便于后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量。除此之外,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应给予充分的指导,以便学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生与导师也应对企业做出实习评价,关于企业在实习中所提供的资源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指数等进行评估,建立校企互信机制,为今后的深入合作奠定基础。

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与完善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式结构,应由完整的实习教学管理文件体系、健全的实习教学学生评价体系、严格的学生实习成绩考核体系等内容组成。

参考文献:

[1]朱天云.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7).

[2]刘晓红,段作章.中外几种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4.

猜你喜欢

实习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来华留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