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针灸临床应用点滴
2016-08-11夏昌云
夏昌云
兽医针灸是中兽医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治疗范围广,疗效快而显著,节省药品费用,操作简便易行等特点。现将针灸在家畜几种常见内科病症上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供同行们参考。
1. 牛(羊)瘤胃臌气
取穴:顺气穴,位于牛(羊)硬腭前部,齿板后方的切齿乳头两旁,共两穴。
治法:水牛臌气,用20~40厘米长的细柳条或其他光滑细长树枝插入顺气穴即可;黄牛或羊臌气,用刷把签或硬质的细草茎(黄牛15~30厘米,羊8~15厘米)插入顺气穴即可。
效果:一般在插枝后8~10分钟开始嗳气,之后臌气逐渐消退。
讨论:顺气穴插枝不但对瘤胃臌气疗效好,临床中对前胃弛缓和瘤胃积食都有一定的疗效。
2. 牛(羊)角膜、结膜炎
取穴:顺气穴,阿是穴(病灶部位局部取穴)。
治法:顺气穴插枝同瘤胃臌气;患病牛(羊)站立保定后,对耳静脉进行消毒,抽取血液2~6毫升(双眼患病剂量加倍),消毒后将血液注入眼睑皮下,上、下眼睑各注射1~3毫升。
效果:一般在插枝和注射自体血液后12~24小时炎症开始逐渐消散。
讨论:顺气穴插枝配合阿是穴注射自体血液,治疗眼病效果理想,不易复发,轻微的只需顺气穴插枝即可。据资料记载,顺气穴插枝可以增强T细胞活性,增强机体防御能力。
3. 马(骡)腹痛症
取穴:蹄头(蹄冠上缘前方与皮肤交界处,每蹄1穴,前蹄头稍偏外侧),三江(眼角下方静脉分叉处,左、右眼各1穴),后三里(小腿外侧上部,腓骨小头下方约3厘米的凹陷处,左、右肢各1穴)。
治法:站立保定,蹄头穴用中宽针顺肌腱向后下方刺入1厘米,出血;三江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三里用圆利针垂直刺入3~5厘米,捻转提插,留针5~10分钟。
效果:一般在针后5~10分钟疼痛开始缓解,除肠变位引起的腹痛外,止痛效果显著。
讨论:马(骡)腹痛症由多种消化道疾病引起,如肠痉挛、胃扩张、肠阻塞、肠变位、胃肠炎等,针刺蹄头、三江、后三里,不但能止痛,还能调理消化机能障碍。“是结不是结,先放蹄头、三江血”,在临床中屡试不爽。
4. 猪高热症
取穴:耳尖(耳尖背面血管上,每耳各3穴),山根(吻突上缘弯曲部向后第一皱纹正中1穴,左、右旁两侧旁开1.5厘米处各1穴),大椎(肩胛骨前缘延长线与背中线交界凹陷处),尾尖(尾部末端)。
治法:上颌保定,耳尖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山根穴用小宽针顺鼻梁垂直刺入0.5~1厘米,出血;大椎穴用10%维生素C注射液2毫升稀释8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与新鲜鸡蛋清5~15毫升混合,垂直刺入3~5厘米并注入药液;尾尖穴用小宽针或三棱针刺穿,出血。
效果:针后数分钟高热减退,症状缓解。
讨论:猪高热症多由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有的是单一感染,有的是混合感染。针灸疗法的主要作用是缓解症状,在临床治疗时还应配合使用抗菌、抗病毒药物等。
5. 仔猪腹泻
取穴:交巢(尾根与肛门之间的凹陷处),后三里(后肢小腿骨外侧,膝关节后下方约2厘米的肌沟中,左、右肢各1穴)。
治法:后肢倒提保定,交巢穴用庆大霉素与穿心莲注射液混合,7号输液针沿尾椎方向刺入1~3厘米并注入药液2~5毫升;后三里穴用毫针垂直刺入1.5~3厘米,行针(捻转提插)后取出。
效果:针后数小时停止腹泻,少数顽固的需要重复1次。
讨论:仔猪腹泻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消化机能障碍,针灸的作用是疏通气血经络,调理脏腑机能,治疗时配合使用抗感染的药物,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交巢穴配后三里穴不但能治疗仔猪腹泻,还能治疗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常用于交巢穴注射的药物有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磺胺嘧啶、黄连素、穿心莲和鱼腥草注射液等。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县尚嵇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邮编:56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