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6-08-11李蕾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0期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李蕾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调、化痰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2 h的症状、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住院时间及临床表现等。结果 治疗后24、74 h观察组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3±3)d, 短于对照组的(29±4)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可迅速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疗效显著。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9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为呼吸内科的一种常见病, 其急性加重期常并存呼吸衰竭, 因肺部气体存在严重交换障碍常造成全身组织器官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处理, 随时可危及患者生命。近些年来, 临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肯定[1]。本文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2月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0例, 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2月诊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者共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其中男37例, 女23例, 年龄58~78岁, 平均68岁, 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及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准[2];血气分析结果均符合国内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3]。

1.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调、化痰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无创呼吸机, 依据患者脸型, 选着合适的口鼻面罩, 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 模式采用BiPAP通气, 吸气压(IPAP)为10~25 cm H2O(1 cm H2O=0.098 kPa), 呼气压(EPAP)为2~5 cm H2O, 压力调解由小到大至患者感到舒适, 氧气浓度30%~50%, 通气时间为4~6 h/d, 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2 h的症状、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住院时间及临床表现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24、72 h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改善, 且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 2 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3±3)d,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9±4)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临床表现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患者通气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呼吸困难缓解, 嗜睡消失, 心率平均下降13次/min, 5例意识模糊患者, 治疗后神志转清;对照组治疗过程中, 呼吸频率及心率下降不明显, 4例意识模糊患者治疗后神志转清2例, l例加重, 1例死亡。

3 讨论

COPD急性加重期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液分泌显著增多及黏膜水肿等原因, 导致呼吸道阻力明显增加, 以及外周小呼吸道提前关闭引起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增高, 二者均增加吸气功耗, 致使呼吸肌产生疲劳[4], 出现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最终导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因需建立人工呼吸道, 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 而且易致院内感染及产生并发症, 死亡率较高, 无创呼吸机的使用缓解了以上矛盾[5]。

无创呼吸机与建立人工气道比较, 具有操作简单, 患者痛苦小, 可随时上机及撤机, 可避免气管插管或切开, 以及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其机理是在吸气时给予患者一个较高的压力, 以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 同时还可增加血气交换, 减少无效死腔气量。呼气时因无创呼吸机呼吸末正压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可有效防止肺泡萎缩, 改善弥散功能, 有利于肺泡内二氧化碳排出, 从而起到提高氧分压及降低二氧化碳分压, 以达到纠正呼吸衰竭的目的。此外, 无创呼吸机还避免了患者出现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相对抗的现象, 有效地降低了患者呼吸做功及氧耗量。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 观察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各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表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无一例死亡, 进一步证实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也说明了采用无创呼吸机可迅速改善患者呼吸困难, 降低病死率, 减少了患者痛苦, 减轻了其经济负担。而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关键就是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6], 达到人机配合, 并及时把呼吸道分泌物清除掉, 以及加强呼吸道湿化护理, 防止发生并发症。

综上所述, COPD合并呼吸衰竭者, 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后, 可明显改善缺氧状态及有效排出体内潴留的二氧化碳, 有利于病情恢复, 并易为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开赛尔·艾则孜, 木尼拉·亚尔买买提, 杨晓红.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医学综述, 2011, 17(15):2371-2372.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1):8.

[3]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7, 19(2):65-72.

[4] 朱元珏, 陈文彬. 呼吸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11.

[5] 李海峰. Bi 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35):35.

[6] 段素花. 无创呼吸机临床应用影响因素分析和护理对策. 医药论坛杂志, 2005, 26(7):76.

[收稿日期:2016-04-15]

猜你喜欢

无创呼吸机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慢阻肺患者的无创呼吸机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析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