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血栓患者患病与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性分析

2016-08-11井西伟张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0期
关键词:脑血栓血小板

井西伟+张芳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血栓患者患病与血小板活化间的相关性。方法 5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 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 通过全血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检测法对所有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检查, 将血小板活化标志物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的阳性率进行对比, 分析其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血小板CD62P的阳性率为(5.36±1.76)%, CD63阳性率为(6.50±1.87)%, 观察组血小板CD62P的阳性率为(12.35±2.85)%, CD63阳性率为(13.64±3.05)%, 观察组血小板标志物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患者血液中CD62P、CD63的含量较高, 可作为脑血栓的辅助诊断指标, 帮助临床医师确诊。

【关键词】 脑血栓;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溶酶体膜糖蛋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34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死亡率与致残率非常高。据相关统计表明[1], 脑血管疾病的存活者中有50%~70%的患者留下痴呆、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条件与方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使得人们平均寿命延长, 社会老龄化加重,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上升。我国目前每年新发卒中的人数约为200万人, 死于脑血管疾病的人数约为150万人, 经治疗存活下的患者中有700万人留下致残性后遗症[2]。因此, 研究血栓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血栓的形成与内皮细胞、血小板、纤溶-抗纤溶、凝血-抗凝等有密切关系, 血小板的活化在血栓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3]。为了探讨脑血栓与血小板活化间的关系, 本文选取了50例脑血栓患者, 对其血小板标志物进行检测对比,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接诊的脑血栓患者50例, 将其作为观察组, 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男31例, 女19例, 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60.45±

9.30)岁, 体重50~85 kg, 平均体重(64.20±10.70)kg。选取同期行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30例, 女20例, 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61.45±9.30)岁, 体重52~85 kg, 平均体重(63.20±10.65)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分别抽取两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 用EDTA-K2进行抗凝处理, 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检测法对样本检测, 计算CD62P、CD63的阳性率。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CD62P的阳性率为(12.35±2.85)%, CD63阳性率为(13.64±3.05)%, 高于对照组的(5.36±1.76)%、(6.50±

1.8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脑血管内出现血栓, 使动脉管腔发生堵塞, 进一步导致动脉供血区域的血运障碍, 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4]。脑血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脑血栓的死亡率与致残率非常高, 带给患者及家庭的负担较重。因此, 寻找积极有效的诊断方式, 对血栓前状态做出准确的判断, 对降低脑血栓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也是所有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巨大难题[5]。脑血栓的常见诱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过程中, 血小板活化扮演了重要角色。血液中最小的颗粒成分就是血小板, 血小板在正常的血液循环中是静止的, 当遭受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刺激后, 血小板会聚集并粘附在受伤的血管内皮组织处, 而内皮组织被血小板粘附后会发生释放反应及花生四烯酸代谢, 而这两种反应分泌的二磷酸腺苷以及形成的血栓烷会再度引起血小板的大量聚集, 促进血栓形成[6]。与此同时, 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还会形成中枢神经递质, 使炎症加重, 进而导致梗死面积扩大。另外, 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 血管内皮组织的受损程度加重, 使血管内皮组织再次暴露, 激活大量血小板, 发生粘附聚集, 形成新的血栓, 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

α颗粒与溶酶体颗粒的表面附有特定糖蛋白, 分别是CD62P及CD63抗原。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促进作用[7]。血小板活化后颗粒膜蛋白与血小板膜蛋白会发生融合, 颗粒蛋白会因此附着于血小板膜表面。所以, 通过检测CD62P及CD63的状态可以对血小板活化状态进行判断, 可将CD62P及CD63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 检测血小板活化状态来预测血栓形成。其中, CD62P有激活和扩大血栓的作用。脑血栓在发生后, 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 同时发生再灌注损伤, 使大量氧自由基被释放, 刺激血小板, 同时释放凝血酶, 增加CD62P的表达。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 观察组CD62P、CD6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血小板活化与脑血栓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 通过检测血小板的标志物CD62P、CD63的表达水平, 可以对血栓的前状态进行判断, 帮助临床医师进行确诊, 指导临床用药及检测, 尽早的采取措施延长脑血栓的发展, 对降低脑血栓的发生率及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湘煜, 张丽君. 脑血栓与血小板活化关系的分析.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 25(11):1529-1530.

[2] 李钰, 周波, 付菱, 等. 氯吡格雷与奥扎格雷对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西部医学, 2015, 27(6):885-887.

[3] 撒照华, 闫建辉.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的影响. 大家健康, 2014, 8(2):147.

[4] 刘彦虹, 张丽梅.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 a基因突变与脑血栓的关系. 国际免疫学杂志, 2007, 30(4):251-254.

[5] 何娟, 闫荣, 方琪, 等. 糖萼蛋白的ELISA方法的建立及其血小板活化因子对脑梗死病人筛选诊断的意义. 血栓与止血学, 2015, 21(1):41-44.

[6] Wu F, Wang HY, Cai F, et al. Valsartan decreases platelet activity and arterial thrombotic event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hin Med J, 2015, 128(2):153-158.

[7] Li WJ, Zhang HY, Miao CL, et al. Cigarette smoking inhibits the anti-platelet activity of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in Med J, 2011, 124(10):1569-1572.

[收稿日期:2016-04-18]

猜你喜欢

脑血栓血小板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如何提升脑血栓患者的护理力度,预防并发症?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生产血小板即将成为现实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
睡前一杯水可防脑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