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服饰中菊文化现象探析

2016-08-11

丝绸 2016年1期
关键词:物态行为阶层

施 静

(1.苏州大学 纺织与服装学院,江苏 苏州215123;2.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设计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6)



传统服饰中菊文化现象探析

施静1,2

(1.苏州大学 纺织与服装学院,江苏 苏州215123;2.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设计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6)

摘要:传统服饰中的菊花文化,是中华菊花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物态、精神、行为三个方面分析菊文化在服饰中传播的特征,指出在物态形态上,菊花的纹样特征、题材种类、装饰现象、工艺形式等物态表象呈现出多样性;在精神形态上,菊文化具有视觉形式审美与意象人文象征的需求特征;在行为形式上,菊文化体现为菊纹在服饰装饰、穿戴与生活着装的习俗特征上。研究认为,菊纹是一种雅俗共赏的纹样,没有阶层的限制,服饰菊文化具有根源的一致性和阶层差异带来的表象多样性。

关键词:菊文化;服饰;物态;精神;行为;阶层

菊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花卉品种之一,自古中国就有养菊、品菊、赏菊、咏菊、绘菊的文化传统。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中,菊花的实用价值不仅得到深度挖掘与开发,而且其艺术和精神价值方面也得到了提炼与升华,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菊花文化体系。

关于菊花的研究论文、著作、图集不在少数,张荣东[1]从文学的角度梳理出菊文化审美发展的发生、奠基、勃发三个阶段,并阐述了菊花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历程;毛静[2]则从菊花园艺的角度分析梳理中国传统菊文化的物态、行为、精神的三种形式。虽然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中国传统菊文化进行了记载与研究分析,但对菊花在服饰纺品中的文化现象研究并未深入。陈娟娟[3]对织绣菊文化进行了一定的文字记载与图片梳理。此外服饰中菊花纹样作为传统花卉纹样之一,陈秀凤[4]和李金侠[5]对其物态形式进行了论述。但以上都未从菊花文化体系的角度系统分析服饰中菊花文化现象。

本文通过对作为传统文化重要承载体之一服饰纺品中的菊花装饰题材进行研究,通过对服饰菊文化的物态形式、精神形式、行为形式三个方面特征的研究,揭示了菊文化在传统服饰纺品中物态、精神、行为形式特征。并通过土布服饰与丝绸服饰中的菊纹对比,总结了菊纹的阶层特征,并为服饰品菊文化的品鉴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1 中国传统的菊文化

中国传统的菊文化源于菊花的价值体系,中国古人将野菊培育到家菊的过程,其实也是古人对菊花从实用到艺术再到精神的价值认知交融并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淀了文化,形成了中国传统的菊文化体系。

菊花实用价值包括了其农用、药用、食用等方面的价值。在农用方面,早在先秦就有“烧菊为灰治虫”的记载,而“鞠荣树麦”[4]则见证了菊花成为了小麦耕种的节令标志植物。关于菊花的药用史料文字记载颇多,例如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张志聪的《本草崇原》等都对菊花的药用功能进行了记载。中华饮食文化中的“药食同源”,推动了菊花成为人类食材之一。自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为代表的菊花食用记载以来,菊花被作为食材被广泛运用于泡茶、酿酒、糕点、菜肴中的记载也举不胜举。

菊花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人们在与菊花的接触的过程,对菊花有色、型、味的欣赏与品鉴,并将其运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体现在菊花实物与盆景的观赏、菊花写实与写意绘画表现、菊纹图案在家居、器皿、服饰纺品等装饰方面的运用。

透过菊花的物化形态去看其艺术表现,其审美承接了人们对菊花的主观认知与情感,这种情感赋予正是菊花的精神价值所在。在文学作品中古人赞美菊花的冰清玉洁、不入俗流的高洁品质,歌颂菊花傲霜斗雪的性格,崇尚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生活态度和隐逸情怀。此外由于菊花具有延年益寿的药用功效,菊花被赋予了长寿的寓意。古人还用拟人的手法将“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赋予其傲、幽、坚、淡的性格[7],并成为中国绘画和装饰艺术流行的题材。“梅兰竹菊”传入民间后又被隐喻为四季[6],与其他吉祥纹样组合,寓意四季吉祥。

2 传统服饰中的菊文化形式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菊文化是中国传统菊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中的菊文化呈现出物态、精神、行为三个方面的形式特征。

2.1物态形式

在服装面料、补子、袖口、镶滚饰边、荷包、褡裢、眉勒、登盖、扇套、包头布、包袱布、被面、门帘等上都存在丰富的菊花纹样,如图1所示。传统服饰中既有满身的散点纹样装饰,又有在袖子口、衣襟、领口等处镶滚纹样装饰、还有在衣裙、花绦、挽袖、眉勒、布鞋等上的纹样装饰,同时在杯垫、扇套等家居生活用品中也存在多样的菊花纹样。这种丰富的菊纹样现象正是传统服饰菊文化的物态形式,在其题材内容、纹样形式、装饰布局、工艺表现等方面呈现出多样的变化。

图1 丰富菊花纹样的服饰与纺织用品Fig.1 Costumes and textiles with rich chrysanthemum patterns

2.1.1题材内容方面

菊花图案是中国花卉图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服饰中菊花题材依据传统服饰花卉图案发展的历史轨迹,在夏商周时期鲜有应用,到了唐、宋、明、清时期被广泛应用于服饰中[4]。其题材内容既有姿态各异的菊花独立纹样,也有与其他花卉、植物、动物、文字、器皿等的组合形式,形成不同内涵的组合纹样,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题材的菊花纹样Fig.2 Chrysanthemum pattern with various subjects

2.1.2纹样形式方面

传统服饰菊纹样形式包括了纹样单元、构图、组织等方面。菊花纹样单元形态表达上不仅有二维平面的形式,也有仿三维写实的图案形式。其构图多种多样:有折枝、穿枝、缠枝、团花、散花等[3]。在纹样的组织上主要有单独式和连续式,单独式纹样组织又包含适合、角隅、边缘纹样;连续式纹样组织包含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如图3所示。单独纹样主要适合服饰纺品的大结构面基本型的约束,而二方连续则常用于服饰“缘饰”;四方连续图案在服装面料中常见。

2.1.3装饰布局方面

菊纹样装饰布局常见的有主题式、平铺式、边缘式、对称式[5]。主题式常见于单独式纹样组织,既有独立菊花也有菊花组合题材形式,因为题材的内涵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文化物化形态,如图4(a)中清代菊花蚱蜢蓝印花围涎兜。平铺式主要在服装面料上见得比较多,在传统的印花服装上最为常见,有四方连续也有散点式,如图4(b)中民国时期喜庆菊花偏襟印花棉花袄。边缘式布局主要在衣服的领、袖、门襟、挽袖等处,如图4(c)中缎地绣菊花蝴蝶坎肩。对称式是以中心轴和中心点对称布局,常见以服装的前后中线进行对称布局,如图4(d)中民国时期的紫缎绣菊花眉勒。不同布局方式结合丰富的题材和纹样形式,呈现出千姿万别的服饰文化物态表象。

图3 传统服饰菊纹样的不同形式Fig.3 Different forms of traditional clothing chrysanthemum pattern

图4 不同装饰布局的菊花纹样Fig.4 Chrysanthemum patterns of different decoration layouts

2.1.4工艺表现方面

传统服饰的菊文化在传播中其纹样的工艺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织绣、刺绣、染缬等形式。早在唐代,就出现了织锦的联珠菊花纹样。随着宋代织锦小梭管挖织技术的进步,服饰面料中的菊花从简单的图案纹样发展为纹样清晰、色彩艳丽具有写生风格的菊花纹样,如图5(a)中的菊花纹织锦夹旗袍。当然刺绣由于操作灵活,便于表现,因此绣工以针代笔,融合了多样的绘画风格,在他们手下的菊花更是灵动逼真,如图5(b)中的组合菊花纹蓝印花女衫。中国丝绸博物馆官网上展示如图5(c)的洒线绣绿地五彩菊花纹经皮,运用24晕色法,采取正串、散套针、网绣、钉线、接针、齐针、反戗针等多种针技,菊花纹样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传统染缬工艺包括了型印、扎染、夹缬、蜡染、木板捺印与拓印等。特别是宋代以后印染技术得到空前的繁荣,因为工艺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斑斓布的制作成本,使得这种印花技术满足了广大百姓对图案精神的需求,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历史悠久纹样丰富的织绣纹样为民间斑斓布提供了丰富的纹样蓝本,形态各异的菊花纹样在《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8]中随处可见。蓝印花染缬技艺是研究中国传统染缬艺术的活化石,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服饰菊文化物态形式丰富发展和多阶层流传,使其在上至帝王嫔妃,下至黎民百姓的日用服饰、纺织用品随处可见。

图5 不同工艺的菊花纹样Fig.5 Chrysanthemum patterns of different technologies

此外服饰中的菊花纹样与其他花纹不同,一抹其脂粉气息,同时也是男性服饰中装饰的常见题材。例如乾隆的石青色暗花锻常服袍就用的是白色缠枝菊暗花绫里,光绪草绿暗花绸常服袍,其暗花绸面料就是采用的万字菊花杂宝纹[9]。

2.2精神形式

传统服饰菊文化的精神形式主要指视觉形式审美与意象人文象征等方面的精神需求。

人们喜欢运用菊花装饰服饰,是形式审美需求的一个重要表现。这种品菊、赏菊、咏菊、绘菊的审美情趣和菊花植物本身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它生长于万花凋零的秋季,其性不骄不弱,既可山涧野外又可大雅殿堂,其品种丰富多样:独本菊、多本菊、案头菊、大立菊、悬崖菊等,其形态各异,千姿百态,融入人们的生活、愉悦人们的精神。人们对于菊花的审美最初可能只是出于对其形态懵懂的喜爱,在很多民间蓝印花服饰中,散点小菊纹样曾是民间妇女最常选择的服装印花面料。在服饰中,多种工艺手法和丰富色彩表现出千娇百媚的菊花艺术形态,满足人们对菊花美感的追求。

在人们不断深入接触菊花中,其美感得到了深化,人们赋予了菊花情趣、经验、观点、理想的升华,这种能动反映使得菊花具有深刻的精神含义。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隐喻思维的民族,正是这种隐喻的意象象征拓展了菊花装饰更深层次的内涵。人们因为菊花的药用功能迁移出菊花的长寿寓意;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典故赋予菊花隐逸性格的人格象征;因为菊花在百花凋零深秋季节盛放的生长特性,以及其洁净孤傲的外表延伸出菊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的性格和高洁情怀。

在中国“儒、释、道”传统思想和意象人文内涵双重因素[3]的推动下,服饰中的菊表现在托物言意的精神方面是丰富的,其纹样经常与其他纹样一同出现,使其含义得到了深化。例如因为菊花的性格和情怀特征,将其与梅、兰、竹并提为四君子的品格;因菊的谐音“居”,与枫叶纹样的组合隐喻出“安居乐业”;运用菊花的长寿寓意与牡丹组合喻意“长寿富贵”等。菊花这种精神形式在服饰中随处可见。光绪年间后妃常穿的“品月色缎平金银团寿菊花棉衬衣”上面绣有龙爪菊、万寿菊、发丝菊、虎头菊、贯珠菊、大丽菊、松针菊等九种菊花[9],中间穿插平金团寿字,寓意“久居长寿”。这里不仅运用了菊花的长寿寓意,同时还结合了菊花数字谐音,最终深化了菊花长寿的隐喻内涵。菊花的精神形式在百姓服饰纺品中也经常可见。在民间的被面经常可以看到梅、兰、竹、菊组合纹样,这里不仅具有四君子品质的赞美,同时又进一步进行了“四季”寓意的延伸。

2.3行为形式

传统服饰中的菊文化行为形式主要体现为菊纹在服饰上的装饰、穿戴与生活使用习俗上。

服饰中人们因为菊花纹样的长寿寓意而穿戴。菊花很早就融入了重阳节,重阳节源于求寿的习俗,早在南朝就有梁代吴均在《续齐谐记》中关于茱萸与菊花酒的传说,而《西京杂记》则记载了东汉宫廷中重阳节“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的习俗。菊花融入了重阳节不仅表现在饮食文化中,同时也体现在服饰穿着上。明朝崇祯年间《酌中志》中就曾记载:“九月,御前进安菊花,宫眷内臣自初四日换穿罗重阳景菊花补子蟒衣。”

菊花不仅因为重阳节习俗[8]被作为节庆服饰的重要图案题材,同时在它长寿的精神内涵驱动下,成就了服饰的穿着行为。例如,在皇帝生日的时候,有穿着菊纹服饰、挂菊纹挂屏、设菊纹刺绣插屏等的记载[3]。正因为菊花长寿的吉祥寓意,使得具有长寿美好祈愿的人们喜欢将菊花穿戴于身。

除了菊花纹样的穿戴行为现象外,还有赠送行为现象。人们将具有特定菊花寓意的纹样制品进行赠送,通过托物言意,表达美好的祝愿。在民间一些喜庆的日子里,人们用含有菊花吉祥纹样的包袱布进行包裹,表达祝福。通过使用印有特定精神含义的菊纹被面、床帘等,使得菊文化的精神形式行为化。

3 传统服饰菊文化阶层特征

中国自古就有严明的服饰等级制度,每个朝代建制之初都对服饰的色彩、材质、搭配等做出严格的规定。在《服饰与阶层》一书里,按服饰形象将服饰划分为帝王、官员、文人、贵族、贵妇、农夫几个阶层。自古就有纨绔、锦衣、布衣、短褐服饰阶层称谓,按服装衣料质地消费群体来看,贵族统治阶层偏向织造工艺精良原料昂贵的丝织品和高端棉织品而劳动大众则偏向于质地相对普通的棉、麻等织品。但通过不完全的史料实物,可以看出菊花的纹样没有因衣料质地消费阶层的划分而受到限制,在传统服饰中菊文化的传播既表现出阶层同一性又表现出阶层的多样性。土布服饰与丝绸服饰传世资料丰富,利于研究服饰菊文化。从文化角度可以把服饰菊粗略地划分为贵族阶层、士夫阶层、劳动阶层。服饰菊文化在各阶层传播中具有文化象征的同一性和阶层诠释的多样性。

传统服饰菊文化象征的同一性主要体现在审美、习俗、吉祥隐寓思维和精神内涵传播等方面的趋同表现。这种趋同表现主要源于中华民族的潜文化[10]。对于美好事物的赏识与追求方面无论贵族还是平民是具有共性的。菊花美感认同,是菊文化得以传播的基础;自上而下的习俗约定,如菊花“寿”的内涵,使菊文化行为象征得到了规范。民族共同的隐性思维模式,奠定了服饰菊纹的表达象征思维逻辑轨迹,进而推动了菊花文化在服饰文化中的传播与融合。再者“陶菊”的士大夫情怀得到上下阶层的认同与仿效,文人墨客的菊花图案也成了刺绣、手印花版的素材源泉,为服饰菊文化同一性厘清了渊源。

传统服饰菊文化阶层诠释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表现方法与形式、表达内涵的演绎与文化迁移等方面。由于不同阶层掌握的社会资源不同,因此其技术条件与物质基础决定菊文化在表现方法与形式上的不同。菊花纹样呈现出织绣、刺绣、印花等多种技术表现手法,同时同一题材的纹样,也可以由不同技术手段进行实现,这在代表贵族阶层的丝绸服饰和代表平民阶层的土布服饰中都可得到佐证。而另一方面由于阶层审美水平、文化教育层次、宗教信仰,以及个体情感认知的环境等差异,菊文化的传播在内涵中得到演绎和迁移。例如“梅、兰、竹、菊”原是文人墨客对“君子”人格的赞颂,传到民间,与其他寓意的图案的组合文化内涵被迁移为指示“四季”的象征。

4 结 语

传统服饰中的菊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菊文化在服饰纺织品中的一个重要反映。在文化的物态形式、精神形式、行为形式上都表现出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与传统思想约束与影响的痕迹,进而以相对成熟与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构成了中华民族表达情感与愿望的一种有效的媒介。

菊花纹样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服饰纹样,在服饰中菊纹的装饰使用上是没有阶层的限制,中华民族潜文化特征决定了服饰菊文化的同一性,而阶层的差异性则在菊花文化传播中带来了文化表象的多样性。伴随时代的发展,菊花纹样以其秀雅的姿态仍然为现代人所喜爱,但其隐喻的深刻内涵渐行渐远。研究传统菊服饰文化,对于维护民族服饰的多样性,传承传统服饰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荣东.中国古代菊花文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11-17.

ZHANG Rongdong.The Research of Ancient Chinese Chrysanthemum Culture[D].Nanjing: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2008:11-17.

[2]毛静.中国传统菊花文化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18-91.

MAO Jing.Studies on Traditional Chrysanthemum Culture of China[D].Wuhan: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6:18-91.

[3]陈娟娟.中国织绣服饰论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305-309.

CHEN Juanjuan.The Memoir of Chinese Silk Embroideries Clothing [M].Beijing:The Forbidden City Press,2005:305-309.

[4]陈秀凤.中国花卉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历史演变及现代应用[D].扬州:扬州大学,2013:14-30.

CHENG Xiufeng.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Modern Application of Chinese Floral Pattern in Fashion Design[D].Yangzhou:Yangzhou University,2013:14-30.

[5]李金侠.近代民间服饰上植物纹样的美学意义[D].无锡:江南大学,2009:21-30.

LI Jinxia.Th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Plant Patterns in the Modern Folk Costume Design[D].Wuxi:Jiangnan University,2009:21-30.

[6]郭璞.山海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69.

GUO Pu.Shanhaijin[M].Shanghai:Shanghai Ancient Press,1989:69.

[7]黄凤池.梅竹兰菊四谱[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HUANG Fengchi.Four Spectrum of Plun,Orchid,Chrysanthemum,Bamboo[M].Beijing:Cutrural Relics Publishing House,1982.

[8]吴元新.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02.

WU Yuanxin.China Blue Calico Vein Patterns[M].Shanghai:Shanghai People’s Press,2004:102.

[9]严勇.清宫服饰图典[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139-140.

YAN Yong.Illustrated Dictionary of Qing Dynasty Court Costumes[M].Beijing:The Forbidden City Press,2010:139-140.

[10]郭洪纪.隐寓思维与中国潜文化形态[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67-75.

GUO Hongji.Implied references in human thinking and forms of Chinese sub-culture[J].Journal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4(5):67-75.

DOI:历史与文化10.3969/j.issn.1001-7003.2016.01.010

收稿日期:2015-06-04; 修回日期:2015-12-18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社哲基金项目(2015SJ652)

作者简介:施静(1974—),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服装设计理论与服装艺术效果表达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TS941.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7003(2016)01-0054-06引用页码:011301

Analysis on chrysanthemum culture phenomenon in traditional costume

SHI Jing1,2

(1.College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123,China; 2.Clothing Design Department, Jiangsu Engine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Nantong 226006,China)

Abstract:Chrysanthemum culture in traditional costume i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part of Chinese chrysanthemum culture system.This paper analyzes features of communication of chrysanthemum culture in costume in physical state,spiritual and behavioral aspects and points out that physical state presentations of chrysanthemum such as pattern feature,theme type,decoration phenomenon and process form are diversified; chrysanthemum culture has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visual form aesthetics and cultural symbol of image in terms of spiritual type; chrysanthemum culture is manifested custom features of chrysanthemum pattern in costume decoration,wearing and dressing in terms of behavioral form.The study considers that chrysanthemum pattern is a pattern suiting both refined and popular tastes without restrictions of class.Clothing chrysanthemum culture has the consistency of root and the diversity of presentations caused by differences of class.

Key words:chrysanthemum culture; costume; state; spirit; behavior; class

猜你喜欢

物态行为阶层
物态变化真奇妙 熔化凝固常见到
“物态变化”知识拓展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物态变化』易错警示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