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翘头鞋

2016-08-11袁宣萍

丝绸 2016年1期
关键词:比例

陈 伟,袁宣萍

(浙江工业大学 艺术学院,杭州 310000)



谈翘头鞋

陈伟,袁宣萍

(浙江工业大学 艺术学院,杭州 310000)

摘要:运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方法,讨论翘头鞋作为中国传统鞋履的一种重要类型,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却在近代衰落的原因。并阐述在传统文化遗产备受关注的当代背景下,翘头鞋的回归面临的两大难题:一是在审美上,翘头的比例需要重新设计,可以按照现在人的审美尺度进行比例上的调整;二是在工艺上,从鞋底材料、鞋面、鞋楦三方面都需要克服与当下工艺相矛盾之处,设计师可以在这些方面对翘头形制有所创新。研究表明,翘头鞋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一定价值,可应用于特定场合或迎合小众需求,不能全盘否定。

关键词:翘头鞋;形制;比例;鞋工艺

从古至今,翘头鞋一直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伴随着经济、服饰、风尚而改变着。然而时至今日,服饰的种类在千变万化之下依稀能见到传统的形制,而翘头鞋却难觅往昔的身影,即使在一些舞台上或者需要传统服饰的场合,大家所看到的只是身着汉服脚穿现代鞋的窘迫局面,这就使得相关研究者要深思翘头鞋在当下所面临的困境。

1 翘头鞋的定义与功能

翘头鞋,即前端向上翘起的鞋子,又叫高头鞋[1]。翘头,是中国古代鞋履一个重要的特征。1989年,甘肃玉门出土了一件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人形,浓眉圆眼,胸部有网纹装饰,穿不连裆的裤子,脚上是一双翘头靴(图1)。另外,青海省乐都县柳湾出土的属于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一件人形浮雕壶,也清晰地显示出人物脚上弯弯上翘的鞋履。这些考古形象资料展示了史前时代人们所穿的鞋子情况,可见翘头鞋在华夏大地延续了约5 000年之久,可谓是最古老的一种鞋之形制。

图1 着翘头鞋彩陶Fig.1 Pottery of toe-up-warped shoes

鞋之翘头是世界上众多文明皆有的,这足以证明其存在具有某种重要的意义。关于中国古代鞋翘的功能,业内普遍有这样4种推论:1)古代服饰多以裙袍为主体,鞋的翘头有托起裙袍垂边的作用,防止行走时踩踏而跌倒。2)鞋头处于鞋的最前端,行走时如果碰到异物,必先触动鞋头,将鞋头做成翘状,有警示和安全的作用。3)鞋头是鞋的脸面,对于爱面子的中国人,鞋的脸面是万万不可忽视的。4)中国古建筑的飞檐大都做成上翘状,意在尊崇上苍。把鞋头做成上翘状,同样具有这种象征性[2]。

2 翘头鞋的发展

进入文明时代后,翘头鞋成为上层社会的礼鞋,即人们在祭祀和朝会时穿的舄履[3]。最初,鞋履上的装饰都是没有花纹的,鞋到了汉代,鞋履开始有伏虎鞋翘,用布料编织做鞋带子,用锦料做装饰。魏晋南北朝时期丰富的鞋履款式主要也表现在鞋翘上,晋有凤头履、云头履,梁有分捎履、立凤履、琴面履,陈有玉华飞头履,西晋有鸠头履、歧头履,均为翘头形制[4]。唐代的翘头履多以罗帛、纹锦、草藤、麻葛等面料为履面,其履底薄,履帮浅,较轻巧便利,翘头做成凤头、虎头等样式,生动逼真(图2)[5]。

图2 晋唐时期各种形制的翘头履Fig.2 Toe-up-warped shoes of various shapes and structures in Jin and Tang dynasties

五代之后,女性中逐渐流行缠足习俗,翘尖小鞋应运而生。明代小说中,出现过诸多翘头鞋的描述,如“麻经葛纬云头履”“云尖凤头履”“云头绣口无忧履”“绣鞋微露双钩凤”等。明代翘头以云头居多,云头鞋翘的制作方法,有关专家根据文献资料推断其法如下:用皂丝二绦一条,约长43~47 cm,折中交屈之,以其屈处缀履头,近底处取起出履头一分而为二。复缀其余之条,于履面上双交,分其两梢,缀履口两边缘处,是为绚。绚通“絇”,即为翘头[6]。

到了清代,满族服饰传入,满族女性的主要鞋履是马蹄鞋,而男性普遍穿靴,翘头履失去了上层社会的青睐。在满汉服饰文化长时期的相互影响下,翘头鞋也逐渐走向了没落,只在民间鞋履中有少量遗留[7]。到了现代,鞋履品种和款式变化万千,琳琅满目,但翘头鞋仍无“抬头之日”,只有在博物馆的陈列中和银屏影视人物的脚上,才能一睹其昔日的芳容。

至于翘头履消亡的原因,根据笔者查阅资料和研究,大约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1)服饰的转变。清王朝建立后,强制推行满人的服饰,禁止汉族男子穿汉装,人们的衣着装束从以前的交领宽衫向紧窄的长袍马褂转变,而翘头鞋似乎更适合前者,与此相应,鞋履形制也发生了变化[8]。2)几千年来,翘头鞋仅在形制和装饰的角度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丰富,而制作技术、结构没有突破,较为繁琐。随着社会变迁带来的动荡,翘头鞋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土壤,走向没落。

3 翘头鞋的现代困境

时至今日,传统文化遗产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古老的工艺和形式不断被挖掘出来,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以绣花鞋为例,人们将现代制鞋的一些手段运用到绣花鞋的制作上,既方便实用又充满传统韵味,受到了市场的欢迎。那么,翘头鞋为何在当代发展中继承如此之少?现从翘头鞋形制的比例和工艺来加以阐述。

3.1比例

如果要将翘头形制重新融入现代人的审美习惯,翘头比例的重新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美感来源于比例。

古代人们的穿着是裙裳及地不露鞋,露翘头,因此在视觉上翘头直接对应裙摆的长度,从二者比例上来看,翘头的尺度即使在15 cm以上也不会显得有违和感。例如在出土的南朝《贵妃出行图》画像砖中的琴面履,其翘头很高,翘头部分的高度根据人物比例应在10~15 cm,这种高度的翘头显而易见地超出了原有功能的需求尺度(图3,河南省博物馆收藏)。笔者认为翘头高与其说代表了尊天观念,不如说是当时的制鞋人对美感的把控,即及地裙长与翘头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图3 河南邓州出土南朝贵妃出行图中的琴面履Fig.3 Zither uppers in the drawing of imperial concubine trip unearthed in Dengzhou,Henan province

而现代人们的穿衣习惯发生了变化,如果翘头鞋融入现代生活,那么翘头部分对应的不是裙裳而是鞋子本身的比例。本文以普通的单鞋作为计算对象来找出合适现代人审美的尺寸。首先,要确定实际单鞋露出的高度,按照中国现代的标准脚型规律,脚踝外凸点下为后帮最小的高度,男鞋为4.9 cm、女鞋为4.6 cm,而勾状骨以上部位则会被裤脚覆盖,因此实际单鞋(以男鞋为例说明,下同)裸露的高度为4.9+2.5(底厚)=7.4 cm。其二,要计算这个尺寸的鞋高对应的翘头是多大尺寸才算合适。翘头位于前帮部位,如果根据斐波那契数列关于优美比例的计算方式,得出前头的最佳数值为4.57 cm。其三,除去鞋翘本身的高度0.5 cm(按15°角计算、后跟不垫高),再除去前帮的高度大约2 cm(其中包含了鞋子应有的空余量),最后得到实际可增加翘头的量在2.07 cm左右。当然,这个比例的计算方式,只是美学中一种简单的算法来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习惯。因此,翘头鞋如要回归生活,翘头的高度要大为缩短,翘头的形式也要有所变化,而不能单纯地照搬原来的样式。

3.2工艺

从鞋的基本形制来看,似乎传统的鞋型和现代人们穿的鞋型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人们的脚没有发生变化。但其实不然,现代制鞋解决了传统制鞋解决不了的问题,例如:传统制鞋在对统口前端即口门位置的控制是十分模糊的,像西汉青丝履、东晋织成履的口门都开在跖骨附近,而这个位置的开口,在现代都是女式浅口鞋的做法,因为传统制鞋对脚型规律的控制没有现代制鞋那么严格,人们为了让鞋能适应脚,会把鞋子做的相对大一些。而现代制鞋可以把口门位置控制在舟状骨附近,也就是能让鞋子穿着更加合适。其他的包括对脚弓的处理等问题上,翘头鞋的鞋型与当代的结合同样也存在着技术上和工艺上的问题。

无论从歧头鞋还是云头鞋的制鞋资料来看,传统翘头鞋的制鞋是底帮结合,而翘头是通过帮面的曲挠来实现的,并非独立的一个部件,所以现代制鞋和传统制鞋关于翘头履的制作存在差异。

3.2.1鞋底

传统翘头鞋在制作鞋底时,首先设计的是鞋头部位宽平的鞋底样板,并在白坯布制作的布板上画5对鞋底纸样。每一层用白坯布斜条手工缝制包边,然后把五层到八层叠加用手针假缝缝合在一起,做成鞋底坯。鞋底部分用手工搓制的细麻绳缝制,注意搭配形式、正进反出、针脚均匀、错落有致,背面麻绳呈交叉形式,使鞋底结实,即使将来鞋底磨损后麻绳断裂,鞋底也不会断开。

而现代鞋底要从1839年美国的发明家查尔斯·固特异尔发现了天然橡胶的硫化反应开始。硫化反应为制鞋界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硫化橡胶替代传统的鞋底成为了应用最广、最多的鞋底材料之一[9]。硫化橡胶再也不会遇热发粘、遇冷变硬了。它结实耐磨而富有弹性,成为制作鞋底的绝好材料,最重要的是,它的制作成本之低、耗时之短都是传统鞋底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成为鞋底的主流材料。

而传统翘头鞋的鞋底材料是麻、葛、布一类的纺织材料,因其材质柔软易变形的特性,在制作翘头鞋时,鞋底与鞋帮具有切合性,且纺织材料制成的鞋底在缝制方面要强于橡胶底,对于形状的可控性更强。因此,如果要以现代方式生产翘头形制,必须要解决鞋底材料问题。

3.2.2鞋面

古代翘头鞋多以罗帛、纹锦、草藤、麻葛等面料为鞋面,其鞋底薄,鞋帮浅,较轻巧便利,翘头做成凤头、虎头等,生动逼真。也可以在鞋面上加上刺绣,并镶嵌珠宝,用金线或银线装饰,显得十分豪华秀美。

而现代鞋面材料普遍使用的是皮革材料。皮革制作翘头,古来有之,例如:古代帝王祭祀用的就有皮舄,蒙古族现在还有翘尖皮靴。皮革拥有很好的韧性,与传统纺织面料的柔软性相比,虽然对于曲面的控制难度较大,但是在定型方面要强许多。然而皮革无法做出像变体宝相云头锦鞋此类极其复杂的鞋头,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翘头样式无法适用于皮革材料。因此,对鞋面来说需要解决的是鞋头样式问题。

3.2.3鞋楦

鞋楦是鞋的母体,通俗的讲法就是鞋子的模型,同时它的形体来源于人脚型规律。从侧面看人脚大体成为楔形。脚底部分的曲线呈波浪形,里怀一侧有明显的脚弓,脚背部成斜坡形;脚后跟为椭圆形。俯视脚背,则构成头斜尾圆前宽腰窄的不规则形状。脚趾在脚的最前端,可以灵活运动。人脚在自然悬垂时,脚趾自然向上弯曲,与脚底大约成15°角。因此,现代鞋楦的前尖在设计时要有一定的前跷,以适应脚趾的结构特征,使走路时变得轻松而不板脚,这也是为什么当下市面上成鞋的鞋头都有一定的翘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穿鞋习惯本身就带有翘头的习惯性。因此,翘头是人类制鞋必要的工序,它完全符合人机工学。但是传统的形制无法照搬到现代鞋楦的模型上来,因为现代的成鞋工艺有一个绷帮的过程,而对于传统的制鞋工艺来讲完全没有这道工序,从制作工艺上来讲,制作现代的翘头鞋,就必须在楦型打样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毫无意义的部件,这显然是多余且毫无意义的。

虽然翘头鞋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笔者认为翘头鞋在今日依然存在一定的必要性。首先,翘头鞋是中国传统鞋履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消亡会成为一种遗憾。其二,翘头鞋的功能依然适用于家用、休闲场所,市面上家用鞋子的鞋头就有各式各样的装饰,可见翘头作为装饰存在是人们所能认可的。其三,近年来汉服复兴,古代服装知识得以普及,但人们均把注意力放到上衣下裳或袍衫上,而忽略了脚下的鞋。翘头鞋与汉服搭配较为协调,是汉服的组成部分。

4 结 语

翘头鞋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形态、消亡原因及在今天能否继承恢复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10]。就当代而言,翘头无论在人们的审美方面,还是在现代制鞋的生产方式领域,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它存在的重要性却是无可厚非的。翘头鞋的制作,对于当代制鞋领域而言无疑是困难重重的,比例的再设计对于设计师的要求很高,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设计水平,还要具备翘头相关的文化知识;而生产的实施是对材料和工艺的研发有着很大的要求,不仅需要对于技术水平的掌握,还要求与翘头款式设计相结合,这些问题是翘头鞋复兴的障碍。尽管如此,仍不妨碍翘头鞋以传统手工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更进一步说,翘头虽然在结构上失去了优势,但是其装饰风格依然可以为人们所用,或许随着时代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发现翘头形制有更好的解决方式亦未可知。翘头是非富多彩的中国传统鞋履样式的一部分,不可全盘否定。

参考文献:

[1]周祥.古代高贵文雅的高头鞋[J].西部皮革,2010(22):51-53.

ZHOU Xiang.Ancient noble elegant high-toed shoes[J].West Leather,2010(22):51-53.

[2]岭西.鞋履形制及鞋靴史探源:二[J].西部皮革,2010,32(12):51-54.

LING Xi.Making and history sourcing:II[J].West Leather,2010,32(12):51-54.

[3]周祥.翘头鞋的特征与历史演变[J].西部皮革,2012(15):52-54.

ZHOU Xiang.Toe-up-warped shoe features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J].West Leather,2012(15):52-54.

[4]马缟.中华古今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18-25.

MA Gao.Ancient Chinese[M].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85:18-25.

[5]刘霞.中国鞋文化与现代鞋靴造型设计[J].中国皮革,2002(16):98-101.

LIU Xia.Chinese shoe culture and modern footwear design[J].China Leather,2002(16):98-101.

[6]骆崇骐.中国鞋文化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2-15.

LUO Chongqi.The Culture History of Chinese Shoes[M].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990:12-15.

[7]徐茂松.清末民初女子绣花鞋的形制与文化内涵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8:12-16.

XU Maosong.The Study of the Style and Cultoral Counotations about Female’s Embmidefed Shoes within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u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D].Baoding:Hebei University,2008:12-16.

[8]张燕珍.绣花鞋造型考析与传承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15-20.

ZHANG Yanzhen.Embroidered Shoes Shap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Inheritance[D].Changsha:Hunan Nomal University,2012:15-20.

[9]岭西.鞋履形制及鞋靴史探源:四[J].西部皮革,2010,32(24):51.

LING Xi.Making and history sourcing:IV[J].West Leather,2010,32(24):51.

[10]周莹.中国古代鞋履风尚变迁史研究[J].丝绸,2012,49(10):70-76.

ZHOU Ying.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shoes fashion[J].Journal of Silk,2012,49(10):70-76.

DOI:10.3969/j.issn.1001-7003.2016.01.012

收稿日期:2015-05-07; 修回日期:2015-11-04

作者简介:陈伟(199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论。通信作者:袁宣萍,教授,450808884@qq.com。

中图分类号:TS943.1;J5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7003(2016)01-0066-05引用页码:011303

Discussions on Toe-Up-Warped shoes

CHEN Wei,YUAN Xuanping

(Academy of Arts,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00,China)

Abstract:Wit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s,this paper discusses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Toe-Up-Warped shoes,which was an important ty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hoes,in modern times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and elaborates two major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regression of Toe-Up-Warped shoes under the contemporary background with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receiving great concern:first,in terms of aesthetics,Toe-Up-Warped proportion should be designed again and adjusted according to aesthetic standard of modern people; second,in terms of process,conflicts with current process in shoe sole material,vamp and shoe tree should be overcame and designers can innovate Toe-Up-Warped shape and structure in these aspect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oe-Up-Warped shoes have certain value in the current society and can be applied to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r cater for the demand of some people.

Key words:Toe-Up-Warped shoe; shape and structure; proportion; shoe-making technique

猜你喜欢

比例
人体中的比例
快速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快速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人体比例知多少
一道高考双曲线试题的推广
等比例“犯规”
能组成多少个比例
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江苏有望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