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醚酰亚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2016-08-11石传明孟晓宇杨礼徳于安军丛川波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6年1期
关键词:复合材料

石传明,孟晓宇,2,杨礼徳,于安军,丛川波,2,周 琼,2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北京 102249;2 油气装备材料失效与腐蚀防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



聚醚酰亚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石传明1,孟晓宇1,2,杨礼徳1,于安军1,丛川波1,2,周琼1,2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北京 102249;2 油气装备材料失效与腐蚀防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

摘要:利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通过溶液共混的方式制备聚醚酰亚胺/氧化石墨烯(PEI/GO)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AFM、拉伸、TGA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为质量分数0.3%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41.7%;氧化石墨烯的加入,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电导性和热稳定性。

关键词:聚醚酰亚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溶液共混

聚酰亚胺(PI)类高聚物因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及电性能而备受瞩目[1-3]。它们中的芳香族杂环主链呈极性、伸直结构,具有高的对称性,往往由热固相酰亚胺化过程所得,表现出难溶解、难熔融等特点,给加工造成困难。随着航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材料兼具高的耐热性和导电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首选材料而备受关注。美国 GE 公司最先商品化的 Ultem 系列聚醚酰亚胺树脂(PEI)由于其分子主链中除了含有醚键、间位取代结构还有异丙基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由其制备的热塑性复合材料被大量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由于具有高强度及高电导率[4]成为了理想的填充物。但石墨烯具有大的比表面积,比表面能高,极易团聚,难以分散于溶剂及聚合物中,与聚合物相容性差[5]。氧化石墨烯(GO)是表面含有丰富含氧官能团的石墨烯衍生物。其表面具有羟基、羧基、羰基和环氧基等功能性基团,因此具有分散性、亲水性与良好的复合性,更加容易与聚合物复合。因此,氧化石墨烯成为改性聚醚酰亚胺的理想填充物。

Yongseon Hwang等人着重研究了GO对PEI/GO复合材料热导率、热稳定性等热学性能的影响[6],但是其对力学性能影响还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通过溶液混合的方式,获得聚醚酰亚胺和氧化石墨烯的复合材料,主要考察氧化石墨烯在力学、电学、热学性能方面对复合材料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实验原料

石墨粉(325目),青岛金日来石墨有限公司;98%浓硫酸、高锰酸钾、硝酸钾、过氧化氢、N,N-二甲基甲酰胺(DMF)均为分析纯;聚醚酰亚胺(PEI)购买自沙伯基础创新塑料有限公司。

1.2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采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纳米片[7]。称取0.24g石墨放入冷冻干燥处理过的20mL水热釜内,缓慢加入1.2g高锰酸钾和1.2g硝酸钾。量取12mL浓硫酸,缓慢倒入水热釜内。将密封好的水热釜放入冰箱保温1.5h,然后将其放入80℃烘箱保温处理1.5h。将所得产物冷却至室温,倒入去离子水稀释,加入过氧化氢至溶液变为金黄色或者土黄色。将所得到沉淀洗涤至中性,放置到冰箱中冷冻,在真空冷冻干燥箱里干燥,得到棕褐色氧化石墨。

1.3聚醚酰亚胺/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氧化石墨,加入一定量的DMF中,超声保证其充分分散,获得一定浓度的氧化石墨烯悬浮液备用。称取1.5g PEI加入5mL DMF中,加热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加入一定量的配制好的氧化石墨烯悬浮液,80℃搅拌2h,超声30min,保证其分散均匀。将所得到的悬浮液在80℃热台的玻璃板上流延成膜。

1.4分析与表征

XRD分析:对原料石墨和制得的氧化石墨烯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测试角度范围5°~40°,分析速度3°/min。

红外光谱分析:将试样与KBr一起压制成片,放入仪器进行测试。

AFM分析:配置氧化石墨烯稀溶液,滴加到云母片上,干燥后在AFM上观察。

力学性能:依据 GB/T 1040-2006制得拉伸样条,采用万能试验机,拉伸速度5mm/min。

电导率测试:采用EST121型数字超高电阻、微电流测量仪测量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

热稳定性:采用TG209热重分析仪,测试温度范围为40℃~700℃,升温速率10℃/min,氩气环境。

2 结果与讨论

2.1XRD分析

图1显示的是石墨、氧化石墨的X射线衍射图谱。图中显示了试样在5°~40°之间的衍射峰。图中所示石墨原料在2θ为26.54°出现高强度的衍射特征峰,对应着石墨结构(002)晶面衍射特征峰,对应层间距为0.336nm[8]。又高又尖锐的峰形说明其石墨化程度高,微晶片层的空间排列非常规整。制作的氧化石墨的衍射特征峰出现在10.89°对应着氧化石墨层状结构的衍射峰,同时石墨(002)晶面衍射峰基本完全消失。此时,氧化石墨层间距为0.811nm,层间距得到大幅的提高。这归于氧化后石墨层间引入大量含氧官能团(羟基、羧基、环氧基等)。说明此时已经成功将石墨氧化。

图1 氧化石墨和原料石墨的XRD

2.2红外光谱分析

图2是制得的氧化石墨的红外光谱分析。图中曲线出现明显的特征峰,出现在3424cm-1处的是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出现在1727cm-1处的是C-O-C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635cm-1处的是未氧化的C=C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401cm-1处的是C-OH伸缩振动吸收峰,1220cm-1处是环氧基中碳氧键(C-O)的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1053cm-1处的谱带为C-O-C中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因此看出石墨中成功地接入了羟基、环氧基等含氧基团,成功地制得了氧化石墨。

图2 氧化石墨的红外光谱

2.3AFM分析

图3是氧化石墨烯的原子力分析图。视野中存在明显的片状结构是氧化石墨烯片层。图中曲线是画线方向上对应位置的高度图。可以看出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片层厚度大约在 1nm,这与之前报道的单层氧化石墨烯片层厚度一样[9]。因此,证明了经过超声处理的氧化石墨成功地分散在DMF中,并且形成单层的氧化石墨烯。

图3 氧化石墨烯的 AFM 图及其对应位置的高度图

2.4力学性能分析

图4显示了PEI/GO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随着氧化石墨烯含量变化的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伴随着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总体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则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在氧化石墨烯含量为质量分数0.3%时,达到最大值,此时的拉伸强度为72.3MPa,相比于纯PEI(51MPa)增强了41.7%。此时的断裂伸长率为7.7%,减少了24.5%。当氧化石墨烯含量多于0.3%时,随着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增多,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是当氧化石墨烯含量少时,在复合材料的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够均匀地存在于基体中,并且与基体产生一定的结合力。当外界作用力作用于复合材料时,高强度的氧化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起到了力的传导和承载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地阻碍裂纹的产生和增长,从而起到了增强的作用,提高了基体的强度。在分子链运动的过程中,氧化石墨烯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使得分子链伸缩受阻,在宏观上表现为断裂伸长率减小。随着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增多,氧化石墨烯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变差,和基体的粘结强度变差,同时产生的缺陷增多,当受到外界作用力时,在缺陷处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裂纹的产生和增长也比较容易,因此,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

图4 氧化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

2.5电导率分析

图5为PEI/GO复合材料电导率随氧化石墨烯含量变化的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增强。这是因为氧化石墨烯组分的电导率(6.8×10-8S/cm)要明显高于聚醚酰亚胺的电导率(1.4×10-15S/cm)[10]。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为0.3%时,电导率为1.4×10-11S/cm,相比于聚醚酰亚胺,提高了4个数量级。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为3%时,电导率为2.27×10-10S/cm,相比于聚醚酰亚胺提高了5个数量级。氧化石墨烯的加入,能够大大地提高聚醚酰亚胺的导电性。

图5 氧化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电导率的影响

2.6热稳定性分析

热稳定性是电子设备耐久性使用的关键属性。图6是PEI/GO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的示意图。图中显示了两个明显的曲线台阶。第一阶段(160℃~200℃)可能是由于残余DMF的挥发造成的。因为DMF的沸点是153℃,而PEI与DMF的相互作用,使得DMF的挥发会高于DMF的沸点。第二阶段热降解出现在450℃~530℃,这一温度接近PEI分子链的分解温度[11]。以材料降解10%为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温度,纯PEI的热降解温度为520℃,复合材料的降解温度在530℃以上,可以看出PEI/GO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明显高于纯PEI的热稳定性,这是由氧化石墨烯的高热稳定性决定的[12-13]。氧化石墨烯的加入能够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图6 氧化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的影响

3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为质量分数0.3%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增强了41.7%,电导率提高了4个数量级,热分解温度提高了10℃,综合性能达到最好。

参考文献

[1] 丁孟贤,何天白.聚酰亚胺新型材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 张清华,陈大俊,丁孟贤.聚酰亚胺纤维[J].高分子通报,2001(5):66.

[3] 杨东洁.聚酰亚胺纤维及其应用[J].合成纤维,2000,29(6):17.

[4] 王正远.工程塑料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4:577.

[5] Kamata K,Yonehara K,Sumida Y,et al. Efficient epoxidation of olefins with≥99% selectivity and use of hydrogen peroxide[J]. Science,2003,300(5621):964-966.

[6] Hwang Y,Heo Y,Yoo Y,et al. The addition of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oxide to polyetherimide to improve its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J]. Polymers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2014,25(10):1155-1162.

[7] Bao C,Song L,Xing W,et al. Preparation of graphene by pressurized oxidation and multiplex reduction and its polymer nanocomposites by masterbatch-based melt blending[J].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2012,22(13):6088-6096.

[8] Bourlinos A B,Gournis D,Petridis D,et al. Graphite oxide:chemical reduction to graphite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with primary aliphatic amines and amino acids[J]. Langmuir,2003,19(15):6050-6055.

[9] Hummers Jr W S,Offeman R E. Preparation of graphitic oxid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58,80(6):1339-1339.

[10] Shin H J,Kim K K,Benayad A,et al. Efficient reduction of graphite oxide by sodium borohydride and its effect on electrical conductance[J].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09,19(12):1987-1992.

[11] Rajagopalan M,Oh I K. Fullerenol-based electroactive artificial muscles utilizing biocompatible polyetherimide[J]. ACS nano,2011,5(3):2248-2256.

[12] Nika D L,Balandin A A. Two-dimensional phonon transport in graphene[J]. Journal of Physics:Condensed Matter,2012,24(23):233203.

[13] Goyal V,Balandin A A.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hybrid graphene-metal nano-micro-composites:Applications in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J]. 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12,100(7):073113.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才培养及学术发展基金(NO.000005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303211)

通讯作者:孟晓宇,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改性;E-mail:scm0418@126.com;Tel:18910478351

中图分类号:TQ 323.7

Preparation and Property of Polyetherimide/Graphene Oxide Composites

SHI Chuan-ming1,MENG Xiao-yu1,2,YANG Li-de1,YU An-jun1,CONG Chuan-bo1,2,ZHOU Qiong1,2

(1 College of Science,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Beijing 102249,China;2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Failure,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of Oil/Gas Facilities Materials,Beijing 102249,China)

Abstract:We synthesized graphene oxide(GO)by modified Hummers’ method,and subsequently synthesized the polyetherimide/graphene oxide(PEI/GO)composites by solution blending. The structure and the property of the nanocomposite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XRD,FT-IR,AFM,Tensile tester and TG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graphene oxide content reached 0.3wt%,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s increased by 41.7%. Graphene oxide was added to improve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

Key words:polyetherimide,graphene oxide,composites,solution blending

猜你喜欢

复合材料
浅谈现代建筑中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
金属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纤维素基多孔相变复合材料研究
国产复合材料预浸料过程控制的认识与实践
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及过程控制技术
敢为人先 持续创新:先进复合材料支撑我国国防装备升级换代
民机复合材料的适航鉴定
复合材料性能与应用分析
PET/nano-MgO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ABS/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