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研究
——以西安地区历史类博物馆为例

2016-08-11顾倚牵孙诗雨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7期
关键词:西安地区博物馆儿童

顾倚牵 孙诗雨 陈 珏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研究
——以西安地区历史类博物馆为例

顾倚牵 孙诗雨 陈 珏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博物馆儿童教育是公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博物馆的发展,其儿童教育的形式愈发多样。通过对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的分类研究,对比西安地区博物馆现状,能对其优势与不足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西安地区

博物馆作为公众教育平台,必须重视其儿童教育所能获得实际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能力。本文主要通过探讨博物馆儿童教育分类,作为研究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基础,并借此对比西安地区与优秀的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的差别,寻求改进方法。

一、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定义

“博物馆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多属非正规教育类型。在新形势下,“博物馆教育”概念主要有如下两种:

狭义的博物馆教育。通常是指博物馆内实施的一般教育项目。譬如张誉腾主张博物馆教育“专指博物馆教育部门负责,与博物馆其他部门或有关团体合作,根据博物馆藏品和学术资源以及观众市场分析,规划设计、招徕观众、组织实施的教育活动。而广义的博物馆教育。强调博物馆教育无处不在,指含括展览、收藏、研究,如英国博物馆学家Eilean Hooper-Greenhil表示:博物馆一切活动都是有教育目的的,因为博物馆本身就属于一个教育机构。因此,广义的博物馆教育主张凡具有教育意义和教育功能,皆可视作博物馆教育。

二、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类型划分

先前针对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研究大多数仅集中于狭义的教育活动,而实际上包括展览在内,博物馆儿童教育的涵盖范围应更全面。由此导出,博物馆儿童教育从更大范围内可归纳为:“儿童展览”“儿童教育项目”两类。

(一)类型一 儿童展览

此类型专门为儿童提供空间开设展厅,藉由面向儿童的展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而强化儿童教育功能。

1.模式一:儿童博物馆展览

国际博物馆协会提出:“儿童博物馆”是以儿童为对象提供服务的博物馆。儿童博物馆是专以少年儿童为对象,并依照儿童的心智能力制作,备有兴趣教室与自我表达等活动的博物馆。它是一个扩展感官体验,刺激想象力,儿童能自由交换意见的寓教于乐的教育设施。

2.模式二: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

随着19世纪末儿童教育本位思想的兴起,诸多博物馆纷纷开始在博物馆内开辟儿童利用的空间,“馆中之馆”出现将传统博物馆的观众群扩大,博物馆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

(二)类型二 儿童教育项目

博物馆儿童教育也逐步突破以往较为传统的单一讲解模式。提供独树一帜的教育内容,釆取趣味性、多样化、自主性等全方位互动的教育手段,不再仅以静态观览示人。研究者将采用周婧景博士之分类,并适度取舍,将儿童教育项目由浅及深地细分为两类:参观导览和文化体验。往往是多种形式交错进行,完成教育中“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这两个互为补充的环节。

1.参观导览

博物馆一方面可依据博物馆馆藏资源和参观路线,为儿童设计量体裁衣的指南、读物和电子讯息。另一方面,按照博物馆展示内容或展品信息,就儿童关心的问题,启发儿童兴趣。诸如举办儿童讲座、专题讲解。最后,为保持儿童参观博物馆动机的持续性,鼓励儿童在参观中积极思考,制作多种工作表。

儿童指南或读物。博物馆内专门为儿童准备的展品介绍,也包括与展品背景相关的图书、海报等出版物;讲座。讲座一般分为主题讲座和藏品讲座两类,是博物馆系列活动中的开始环节;工作表。儿童拿着工作表参观博物馆,工作表上设置问题,儿童携带问题入馆;网站。包括博物馆网站的儿童版和网页上针对于参观导览或者儿童项目之讯息;专题讲解。强调儿童感兴趣的同一主题,服从主题的特色展品、展品组合,进行专门讲解。

2.文化体验

为挖掘更多乐趣和促使能力提升,体现博物馆区别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加深印象,培养儿童感情,博物馆开发形形色色的文化体验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类:

1)角色扮演。让儿童穿上和展览有关的特色服饰,进行饰演。2)节假日项目。中国传统节日举办庆祝活动,是中国大部分历史类博物馆的主要儿童教育活动。3)操作时间。儿童主导性的活动,如小讲解员招募、培训项目等。4)特展项目。整合博物馆资源,选择展览中儿童感兴趣的展览内容和展示手段,设计精彩纷呈的特展活动。5)学生课程。由博物馆教师根据预设主题对学生授课。同时包括为学校提供文物标本、课程资源的服务。6)特殊教育。主要包括特殊教育及支教活动。特殊教育以盲哑、伤残或智力极低的儿童为主。

在现今以历史类博物馆为主力军的情况中较难实现儿童博物馆的构想,而儿童教育活动项目则追求在原有展览的基础上,通过机动的计划配合儿童教育,这也是笔者在下文主要的研究对象。

三、西安地区儿童教育活动统计与评价

以上文的的活动类型分类为依据,项目小组主要调查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大唐西市博物馆以及曲江艺术博物馆近5年的儿童教育活动。其中前两所博物馆为公立历史类博物馆,后两所为私营历史类博物馆,其中仅有曲江艺术博物馆需要门票。5年来4所博物馆共计开展了66次活动,约1500组亲子,17所学校参与,不除去重复参与人数,约有6000多名儿童参与过该4所博物馆举办过的活动,据前文分类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于博物馆每次儿童教育活动往往会包括多类型活动,故分类统计与活动总次数统计存在差异。

据上表分析,西安地区历史类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教育活动开展时间集中,教育方式雷同。比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和西安市博物院的活动都集中在各传统节日,“世界文化遗产日”、儿童节等时间。开展活动的形式性大于实际效益。日常活动少,不能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私营博物馆发挥作用有限。西安作为旅游城市,其主要博物馆景点性质凸显,人流量大,不利于教育活动开展。更需要民营博物馆承担一部分公众教育职能,但事实并非如此。

儿童教育环节严重缺失,无儿童指南、工作表,导引性差。基本展陈和日常工作中,未考虑儿童教育问题。

四、其他地区优秀儿童教育活动启示

在博物馆儿童教育领域,港台地区由于发展较早,理论和实践体系都更为完善。主要有以下几点可供借鉴:(1)根据本地儿童放假时间,制定合理的定期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保证举办次数;另一方面也可总结经验,形成定式,避免错漏,仓促。以香港文化博物馆为例,其儿童探知馆特备活动逢星期一、四定期举行。(2)鉴于历史类博物馆特殊性,适当引入民俗类活动。深入挖掘本地的饮食、民俗、游戏等文化元素。香港历史博物馆曾举办“农村入厨乐”活动,意在模拟农村吃“大盆菜”的传统。(3)完善儿童游览导引指南、工作手册、网络教育平台等。对无法参与活动的儿童而言,工作手册能帮助他们以最合适的方式游览博物馆,并一定程度上减缓工作人员不足的压力。如定制专门的“寻宝路线”,指引儿童游览并在网站上免费发布。(4)开辟儿童活动专区。虽然暂时而言,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但西安作为旅游城市,到博物馆有大量携带孩子的游客。而孩子不论是体力还是注意力都无法跟随大人浏览博物馆,开设专区一方面可以保证其安全,另一方面亦可在专区内设与本馆相关的益智游戏,推进儿童教育。(5)博物馆儿童教育应分年龄段进行。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每间隔一年,其智力和理解力,交际能力都大不相同。如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儿童研习营就按年龄段分为高、低年班,设置不同博物馆课程。

五、结语

人们对博物馆教育的理解经历了由狭义到广义的认识过程,在此间,西安地区历史类博物馆儿童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关注儿童教育,为孩子提供轻松而安全的汲取知识的环境,是博物馆不可回避的职责之一。让孩子爱上博物馆,就是在经营博物馆的未来。

[1]黄淑芳.现代博物馆教育:理念与实务[M].台北:台湾省立博物馆,1997(4).

[2]郭青生.兴趣是学习的先导——谈谈上海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的尝试[A].

[3]George E.Hein.Learning in the Museum[M].London:RoutIedge>,1998(6).

G266

A

该论文受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510718061。

猜你喜欢

西安地区博物馆儿童
告示
博物馆
西安市唐代坊文化的复原现状与反思
西安地区汉墓出土陶灶分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露天博物馆
西安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的气象预测
博物馆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