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二五” 石柱新跨越
2016-08-11李仕羽谭华祥
◇ 文/本刊记者 李仕羽 图/谭华祥
辉煌“十二五” 石柱新跨越
◇ 文/本刊记者 李仕羽图/谭华祥
对于石柱来说,“十二五”,无疑是一段饱含智慧和勇气的征程。
这五年,石柱县域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多。
这五年,当地经济结构逐步调优,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绿色工业强势崛起,生态农业突飞猛进,文旅产业欣欣向荣。
这五年,石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这五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明显改善,一个美好和谐的“幸福石柱”触手可及。
“十二五”,收获了成绩,积累了经验,也为石柱“十三五”充满希冀的出发提供宝贵借鉴和坚实支撑。
美丽的石柱县城
推动转型发展,勾勒绿色工业蓝图
石柱县卧龙村狮子坪,随着车辆渐行渐近,目之所及,25台白色的“大风车”在茫茫林海衬托下迎风旋转,场面蔚为壮观。
作为重庆目前建成投产装机容量和单机容量最大的大型风电场,狮子坪风电场总装机5万千瓦,总投资5亿元,是石柱近年来加快转型、着力发展绿色生态工业的典型案例,这里也成为石柱大力推进以保护生态为首要任务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一扇窗口。
而在石柱工业的主战场——石柱工业园,围绕建成“绿色生态经济强县”的目标,石柱正大力推进以保护生态为首要任务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着力夯实工业发展平台,在保持现有工业园区开发规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集聚、服务向园区集成,确保“面上保护、点上开发”。
走进重庆骏达木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流水线上,员工们正紧张忙碌着,检验、包装、运输,一张张高品质密度纤维板相继出炉,被门外等候的运输车相继载走,销往川渝、长三角、华中、华北及西北等地区。
很难想象,这些密度纤维板都是由剩余的树根、枝桠料制成的。“通过世界领先的机械设备,我们将原本可废弃的剩余材料利用起来,实现利益最大化。”
大力开发清洁能源、自然资源再利用,通过这些窗口看见的正是石柱“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多年的建设,随着当地工业门类逐步完善,新兴工业产业如机械、电子等也迅速发展,形成了材料、能源、机械电子和医药及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石柱县工业园区也已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华丽转身。园区连续5年获得“全市优秀工业园区”殊荣,预计2015年,石柱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9.8亿元,较“十一五”末翻一番多,园区集聚效应明显,累计入驻企业55家。
未来,石柱还将以资源环境可承载为前提,实施工业“提质增效计划”,延伸四大特色产业链条,培育壮大产业集群。通过提高园区入户门槛等方法,筛选环境污染小、市场前景好、投入产出强度高、就业带动力度大的环境友好型工业项目入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路子,着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位一体”。
融入现代科技,打造生态农业范本
2014年11月,在数年科技攻关后,石柱一家莼菜加工企业在新产品研发上获重大突破——莼菜面膜研制成功,并推向市场。
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石柱自1991年开始发展莼菜种植业。作为我国集中人工栽培莼菜的最大基地,其常年种植总面积达1.3万亩,产量占全国总产量六成多,成为全球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多年来,石柱莼菜一直走“鲜食”发展的“原生态”之路。而随着当地一家家莼菜加工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走上精深加工的道路,石柱莼菜产业如今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打破交通瓶颈
石柱建成全球最大莼菜基地
“第一批莼菜面膜上市,首批意向性订单就达到2000万元。”2014年,石柱潘婆婆莼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收购了300多吨莼菜,其中仅五分之一用来鲜销,其它全部用来深加工。
随着莼菜酵素、莼菜香皂、莼菜茶叶、莼菜透明皂等深加工产品生产技术不断被当地莼菜加工企业掌握,“过去泽地一把草,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出口创外汇,成为致富‘香饽饽’”正成为“石柱莼菜”的真实写照。
除了声名远扬的莼菜产业,事实上,以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已经融入到石柱农业经济的各个层面。
在石柱,现代生物技术的基因科技正为石柱的辣椒、黄连、长毛兔等产业培育出越来越多的优良品种;物联网的农业信息技术把农产品的生产、管理、销售每个环节都扣到了一起;以智能温室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技术,为农产品提质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互联网+”同样也是石柱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风口,各大电商平台已经悄然成为石柱农产品销售的又一个新阵地,当地莼菜种植也运用互联网及数字化信息技术建成了“智慧农业系统”,与西南大学建立“莼菜品种选育联合实验室”,重点对莼菜繁育苗事业进行研究。
突围新型城镇化建设,彰显城市魅力
2013年9月,根据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对全市进行的五大功能区域划分,石柱被纳入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由此肩负起“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超载人口有序梯度转移的历史使命。
如何围绕新型城镇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好城镇化发展攻坚战的“第一仗”?瞄准发展目标,石柱的城镇化建设开始阔步前行。
冬日的寒意挡不住石柱人晨练的热情。每天早上6时许,石柱滨河公园的绿树下,晨练的市民便开始逐渐增多。“滨河公园环境越来越好,如今来锻炼的人也越来越多。”多年坚持锻炼的冉稼林见证了周遭生活环境的一步步美丽蝶变。
近年来,石柱城区以龙河、玉带河、牛石嵌河、菜地坝河等四河八岸亲水绿化景观带为纽带,以公园绿地为组团,以街道绿化为廊道,以机关、小区绿化为节点,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绿化体系,绿地总面积已达293.1公顷;县城公园间距小于500米,平均250米之内可享受休闲公园绿地。
这只是石柱以县城为核心,城市建设上档升级的一个缩影。
无论是鲤塘坝片区、都督大道沿线、火车站片区等新城区加快开发的步伐,还是粼江峰景、南宾尚城、好望山等一批精品楼盘的相继入驻,抑或旗山风雨廊桥、体育健身公园、旗山钟楼、帽顶山鼓楼等特色城市景观开门迎客;还是民族广场片区等老城区的旧貌展新颜,乃至交通、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一完善,这些改变都让无数石柱人对这座城市有了新的期待。
除此之外,注重乡镇特色发展同样是石柱城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如今在石柱,11个小城镇独具特色。其中,鱼池镇被评为“重庆最美小城”,黄水万胜坝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冷水八龙等4个村成为首批市级示范村,并成功创建石家黄龙等3个国家传统村落。
“十二五”期间,石柱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40%左右。而到2020年,其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建成富有民族特色的山水园林中等旅游城市。
石柱县有着良好的生态湿地资源
丰富的森林资源
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全国优秀民俗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渝东有佳县,幽居在山谷。
自唐初武德二年建县,以土家民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在石柱世代繁衍生息,务农经商,创造了当地独具魅力的民俗历史文化。
原生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石柱“啰儿调”,孕育了世界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开放的胸怀与繁华的商贸,铸就了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巴渝新十二景”西沱古镇;明代古刹银杏堂、三教寺,则充分见证了石柱的悠久文化……
不仅如此,千百年来,大自然似乎也特别钟情石柱,满目的青山绿水铺陈在石柱32个乡镇3012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6.5%,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级山水园林城市”。
近年来,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围绕3年完成黄水大风堡—太阳湖国家5A级景区和黄水国家级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创建目标,石柱坚持“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强管理”,力争将石柱打造为全国优秀民俗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如今在石柱,春季百花齐放,一片花的海洋;夏季凉意迷人,犹如避暑天堂;秋季层林尽染,田野瓜果飘香;冬季白雪皑皑,一派北国风光。众多美丽的景区、景点诠释着土家山寨丰富的旅游内涵:“巴渝新十二景”之一的“黄水林海”绿意盎然,负氧离子极高,成为重庆极佳的避暑胜地;“重庆最美草地”千野草场一碧万顷,让人惊奇;“重庆最美森林”大风堡原始森林林木葱郁,遮天蔽日;加之太阳湖、月亮湖、桥头湖、油草河等众多旖旎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与势头强劲的旅游发展相对应,“十二五”期间,石柱相继被评为“重庆非去不可十大旅游名片”“最美休闲旅游区县”等,黄水旅游景区也先后被评选为“重庆五大避暑胜地”“最美休闲旅游景区”和“美丽中国十佳度假区”。
未来,石柱将依托绿色生态、土家风情、历史文化优势,着力抓好大风堡、千野草场、西沱古镇、万寿寨、银杏堂、冷水雪原温泉、万寿寨、懒人山谷、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桥头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龙骨寨等精品景区和黄水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力争到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3个、国家3A级景区4个。
七曜山风电场风光
公路进山村,南宾街道荒山栽活“摇钱树”。
解决民生难题,建设和谐幸福之城
2015年,石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978元、9573元,实现“十二五”期间11.7%、16.1%的年均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亦由2010年的3.0∶1缩小至2.6∶1。
伴随着生活条件与收入水平提高而来的,是石柱居民消费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逐步改善的消费结构。在石柱各乡镇,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电话、电脑、摩托车等消费品普及率不断提高。
全方位解决民生难题,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为百姓生活带来一个个利好。
沪蓉高速公路、渝利铁路、丰石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石柱乡镇通畅、行政村通达率实现100%;信息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和移动通讯信号全面覆盖;城镇道路、管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完善,成功创建“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市级卫生县城”; 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扎实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不仅如此,在三河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实行镇村两级联合办公,设立服务窗口24个,服务项目52项,为群众一站式、一条龙办理林业、民政、计生、医保、就业等服务项目,推行集中式便民服务,并建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最大限度实现便民利民。
在西沱镇,探索建立了“为民服务工作站”,并以此为载体,建立了“三三三”工作机制,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每逢赶场日每个村轮流指派村干部2人,开展政策法律咨询、群众信访接待、各类证件申办、惠农政策申报、民事纠纷调解等工作,有效保障了重点工作任务的顺利推进,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如今的石柱,正被打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和谐幸福之都”。
Shizhu's New Leap During Splendid 12th Five-year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