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在中职体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6-08-11杨敏梅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370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2期
关键词:异构教研体育课

杨敏梅(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370)

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在中职体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杨敏梅
(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370)

在我国,同课异构法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已得到广泛运用,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较少人去探讨和运用。同课异构法改变了传统的集体备课的方式,取长补短,最大程度地优化了教学方案,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1 同课异构概述

“同课异构”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的校本教研形式,它一般由教研组内的2名或2名以上的教师执教同一内容,各自设计不同教案,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教学实施。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构思、设计、实施等,即采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探索最为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结构,优化调整教学内容等。

我们认为“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上同一内容的课,通过观察、访谈和教学效果分析等,找出优缺点,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更好地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 同课异构教学实验在体育课中的应用

同课异构在体育课中的运用主要是采用多人同课异构的方式,即对于相同的课程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思路、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实施,然后根据实施效果,对教学方案进行研讨,取长补短,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步骤:选定教学项目-设计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分析教学效果-形成最佳教学方案。下面以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一年级一单元的篮球教学为例,一单元总共5次课,共10节。

在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一年级的体育教学中,有3名体育老师参与同课异构教学实验。3名教师,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完成设计方案,然后进行教学实施。我们确定本次同课异构教学实验的目标是:通过实验,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型进行梳理、总结、规范、创新,在后续的教学中予以实施,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最后根据3个实验班的教学效果,进行集体分析研讨,取长补短,形成一份最佳的教学方案。在篮球课教学中,我们要达成3个主要的目标:一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二是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三是培养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在实现其他目标的同时,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兴趣,针对“培养兴趣”这一共同目标,采用3种不同的课堂教学途径,第一种是“难度途径”,即“掌握较高难度的技能-感受成就感-形成兴趣”;第二种是“熟练度途径”,即“强化中等难度技能的熟练度-激发再提高的欲望-形成兴趣”;第三种是“活动途径”即“多组织课内趣味活动-增强快乐感-形成兴趣”。

通过3种途径的实验探索,在对考核结果分析和学生访谈,方案二在学生技能掌握方面要比方案一和三更加有效;在学生兴趣培养方面,方案三要比方案一和二的效果更加明显。所以我们最终总结出用于教学实施的课堂教学主线,该主线以“活动途径”为主,融入“熟练度途径”的部分做法,即“较为熟练地掌握中等难度技能,同时多组织课内趣味活动-让学生‘玩得比较好’,提升快乐感,-形成兴趣”。我们在对3份教学方案“合并修正”的基础上得到了“篮球课”的最佳教学方案(方案四)。见表1~表4。

学校将以方案四为教学蓝本,在其他班级组织教学实施活动,并根据教学手段等的更新和发展,逐渐完善教学方案,统一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规范教学行为,使之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和指导性。除了对整个教学方案进行同课异构,还可以对一次课进行同课异构或对重点的教学内容进行同课异构。

表1 方案一

表2 方案二

表3 方案三

表4 方案四

3 同课异构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同课异构改变了学校体育教研组一直以来单一的集体备课形式,让全体教师参与同课异构实验,教师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优化教学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快速发展。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对中职体育课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在中职体育教研中大力推广。

G807.3 文献标识码:A

1674-151X(2016)02-069-02

2015-12-30

杨敏梅(1980 ~),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异构教研体育课
ETC拓展应用场景下的多源异构交易系统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体育课上的“意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凝聚与铺张——孙绍振教授《以丑、呆为美》两岸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后记
体育课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