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常见的几种现象
2016-08-11齐建国延边大学体育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刘 澍,齐建国(延边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常见的几种现象
刘 澍,齐建国
(延边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1 研究背景
就目前来看,我国教育部门虽然多次对青少年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改革,但由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他们必定在体育训练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厌学、训练盲目、出现运动损伤、不遵守规范等。另外,青少年体育训练还受到自然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自身家庭环境的多重影响。因此,学校的领导者与体育教育者,即体育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几种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更加有效地开展青少年体育教学,真正促进青少年体育技能的发展。
2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厌学现象
提到厌学,很多人会想到学生不去上课,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也不做作业。同时,绝大多数人心中的“厌学”,通常认为学生是不喜欢文化课,如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但就体育这种以课外活动为主的课程来说,他们认为学生不会不喜欢上体育课。但事实上,目前很多青少年的确不喜欢上体育课,尤其是一些有“特殊原因”的青少年,如身材肥胖者、身材瘦弱者、懒惰者、内向者,还有一些青少年患有网瘾,喜欢上网聊天与网络游戏,经常逃体育课。
针对上述现象,体育教师应当从2方面着手开展工作:(1)改进体育教学的内容,即优化体育教材,从学生最为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入手,除传统的田径项目、球类项目、游泳项目之外,可以融合一些我国传统优秀体育项目,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开展这项工作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学生调查,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也可以通过对话访谈的形式,“挖掘”出学生真正喜欢的体育项目,让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做到有的放矢。(2)改进体育训练方法。传统的体育训练方法主要是体育教师首先示范,然后指导、监督学生进行反复、枯燥、长时间的训练,这必定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体育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创新,在训练过程中应用一些带有生活化、游戏化、智能化(科技化)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训练过程的乐趣与价值。
3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盲目现象
青少年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但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通过某项活动证明自己。体育运动具有非常强烈的竞争性,参与体育运动能够充分展示运动者在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柔韧性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很多青少年,尤其是男生非常喜欢体育运动。但是,正是由于他们具有迫切表现自己的欲望,在体育训练中很多青少年不考虑自身的身体素质,选择一些不适合自己,即自己在这些体育项目中根本没有体能优势的项目进行训练,进而致使自己受到挫折、失败甚至身体损伤。另外,有些青少年虽然选择了自己最为适合的体育项目,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不按照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自己盲目训练,为了尽快完成训练任务,随意加长训练时间、增强训练力度,最终导致身体受到严重的损伤。
针对上述现象,体育教师要从3方面开展工作:(1)肯定青少年喜欢体育、学习体育、参与体育的意识与行为。面对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训练的现象,体育教师一定不要打击青少年的积极性。(2)要站在青少年的角度,与他们一起分析各类体育项目的特点,然后再指导他们如何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项目、制订训练计划。(3)注重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造成青少年训练盲目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体育教师在未确定他们完全掌握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之前,就让他们进行体育训练。为此,体育教师要指导青少年体育训练之前,向他们讲解必要的体育知识,如各种体育项目的种类、特点、竞赛规则等。在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具体表现,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补充工作。
4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运动损伤
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的骨骼比较结实、强壮,并且韧带灵活性较好,因此他们很少在体育运动中受伤。但是,很多青少年由于自身的一些原因(如上面提到的盲目训练)或一些外在因素(如体育教师指导不当、场地狭窄、体育器材老化等)影响,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在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有擦伤、划伤、骨折和肌肉损伤等。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一方面给青少年的身体带来一定伤害,同时也可能减弱他们继续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与积极性。
针对上述现象,体育教师要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1)在体育训练之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即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讲解全面的体育运动损伤知识,让青少年了解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种类、危害。(2)要教会学生几种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措施,让他们学会“自救”。(3)要提高自身的判断力与应急事件处理能力,不仅要在发生事件后做到头脑清醒、思维敏锐,冷静、沉稳地解决问题,还要及时发现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潜在危险行为。
5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情绪波动、矛盾激化现象
从性格特征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年轻气盛,常常因为细小的琐事产生很大幅度的情绪变化。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能够引起青少年情绪变化的“火种”有4类:(1)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与他们的预想不符,如体育教师教学严厉,在语言表达、行为举止方面过于苛刻。(2)体育训练过程枯燥、艰苦、周期长。(3)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彼此之间的优劣差异明显,某些成绩较差的人就妒忌那些成绩优异的人。(4)由于某些训练项目带有激烈的对抗性,容易引起青少年肢体上的碰撞,进而激化矛盾,出现打架、斗殴现象。
针对上述现象,体育教师要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1)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融合体育文化、道德规范内容的教学,从思想意识上促进青少年对人文、道德规范的认知与理解。(2)要在体育训练项目中多组织、安排一些团队竞赛,以“团体合作才能顺利完成”为原则,增强青少年的合作意识与奉献精神。(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要做到这点,不仅需要体育教师做到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做好青少年的榜样,同时需要青少年不断增强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与道德素质。(4)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指导青少年多搜索、观看一些体育名人的新闻、自传与比赛视频,借助体育名人所彰显出来的自豪感、文化感、国家荣誉感促进青少年思想意识的深化。
6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场地限制与器材匮乏
就目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初高中学校都已经普及了体育课。但是,在我国一些偏远、贫穷地区,如西南的云贵地区以及西北的新疆、甘肃等地,依然有很多初高中学校没有开设体育课,连最基本的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都没有。当然,国家这些年来一直做了大量的扶持工作,在一些地区也极大改善了他们的体育教学条件,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同时我们也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国所有地区的初高中学校都有完善的体育场地与充足的体育器材,青少年身体素质会越来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讲的是我国一些贫困地区的体育教学发展现状。而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初高中学校而言,部分学校出现了“重文化教育、轻素质教育”(这里专指体育教育)的现象。虽然它们也开设体育课,但体育课只是作为学校总体教学计划的一小部分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更不要提科学、系统、完善的青少年体育训练了。这需要引起我国教育部门对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加大青少年体育训练场地建设、器材购置;另一方面,学校要严格审视自己的经济实力,切忌盲目跟风,看到其他学校体育场馆大、体育器材多,也花钱建、花钱买,最后自己入不敷出,产生很大的经济负担。
7 结 语
青少年体育训练要科学、全面、系统、有计划,既不能“想当然”,也不能“无为而治”。上面讲到的几种现象只是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常见的几种,还有其他现象存在于具体的训练过程中,都需要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与整理,并制订出多层次的解决策略。
[1] 谢胜颖,孙颖.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08(1).
[2] 窦林涛.关于青少年体育训练方法的探微[J].赤子(上旬刊),2015(16).
[3] 浦睿.关于青少年体育训练方法的探微[J].当代体育科技,2012(12).
[4] 鲁浩文.青少年体育训练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
G812.45 文献标识码:A
1674-151X(2016)03-012-02
2015-01-20
刘澍(1993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齐建国(1976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