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原历史文化为载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08-10鲁丽萍
摘要:思政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根本需要。中原历史文化灿烂辉煌,尤其是人文资源更是构建华夏文明的主要部分。如中原民俗文化、农业文化、“根”文化、“商”文化、“中”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价值。然而,由于对中原文化的认知不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多忽视中原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开发。为此,本文将从中原历史文化的战略地位入手,从当前中原历史文化的挖掘现状来探讨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系,并从增强大学生自信、塑造大学生的包容精神等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原文化;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8-000-01
一、中原历史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
从教育部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着力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挖掘中来发挥其积极作用。中原历史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史实更具有感知力和生命力。如仓颉造字的传说,使得中原作为最早、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故乡;河南方言作为历史上北方地区的官话,也是《诗经》中“风”的重要词汇源泉。这些闪烁着光华的中原历史文化故事,以其包容性、根源性、开放性、原创性等特点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构筑成独特的历史风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而中原历史文化所包含的“传道济世、兼容并蓄”的书院文化,以及古代中原的科技文化等等,老子所倡导的“负阴以报阳”、“冲气以为和”的辩证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具有相通之处。同时,中原历史文化中的愚公精神、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舍身精神,焦裕禄的国家为重、红旗渠的艰苦创业精神等等,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
二、当前中原历史文化挖掘现状
1.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与滞后的发展进程不一致
中原历史文化是璀璨的、丰富的,在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其根基是深厚的,尤其是人文景观及资源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内容。河南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明全国第二。如安阳的甲骨文文化,殷墟文字博物馆,洛阳的龙门石窟、登封的天地之中建筑群等,都是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在全国八大古都名录上,河南占据四个席位。然而,对于中原历史文化的挖掘与整理,与其他地方相比还较为落后,特别是河南长期以来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发展相对之后,历史文化发展处于边缘地带。
2.丰富的民俗民风却少有开发
中原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民间习俗、节庆礼仪文化等更有着悠久的历史。如腊月祭灶、除夕守岁、红包压岁、清明祭祖、中秋月饼、重阳敬老、端午绑五彩线等等,至今仍然广为流传。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对于广大年轻人,因过于追求时尚而忽视了地方民风习俗的重要性,反而倾慕于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对敬老、祭祖、团圆等中华传统优秀品德逐渐遗忘;另外,在河南戏曲文化挖掘与传播上,河南坠子、沁阳怀邦、周口道情等豫剧特色文化的认知度和熟识度显然不够。
3.繁多的中原历史文化却鲜有文化品牌的建树
对于中原历史文化,其种类及内涵是博大精深的。如洛阳的白马寺,作为中国佛教发源地,更是佛教文化的祖庭,但对于白马寺的宣传相对偏少,更缺乏品牌影响力;近年来,新郑黄帝故里祭祖逐渐形成规模较大的“寻根”文化的特色名片,但对于炎黄二帝的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中原历史文化资源是丰富的,但对于中原历史文化的品牌建树却是滞后的,积极挖掘中原历史文化的时代内涵,从时代教育意义上树立文化品牌,将成为未来河南文化大发展、教育大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立足中原历史文化构建高校思政教育体系
1.以中原根文化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与凝聚力
根文化是中原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河南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更是众多文化之根。如民族文化之根、文字之根、古都之根、姓氏之根、农业之根、商业文化之根等等。安阳殷墟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文化,河南的周易文化、汉代的经学、魏晋玄学、宋代程朱理学等都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新中国以来、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新时代精神,更是广大学生获得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
2.中原农耕文明传递和谐共济的社会认知观
河南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其农耕文化历史悠久,人文内涵丰富。如人与自然的和谐观,追求统一的国家观念、以人为本的人学理念、知行并重的求知观、重德守信的伦理观等,都是农耕文明的历史延伸。这些文明与中原农业文化息息相关。强调和谐共处,从维护人际关系、破解利益矛盾上作为行为法则,中原一贯坚持的家国一体化政治生态,更是反对分裂、追求联合的农业文明家族式发展观的继承。
3.以“中”文化来传递包容精神
中原历史文化中的“中”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兼容并蓄、中庸精神,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写照。登封的“天地之中”历史文化建筑群,作为对“中”文化的解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对中原文明的肯定。“中”文化所传递的对异域文化的包容与改造,以兼容并蓄的态度来接纳和创新。中原地区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受到多重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使其在不改变自我本色的基础上,实现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兼容。如佛教传入中原,与儒家思想进行融合,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内容。
4.以“商”文化来崇德弘毅,诚信仁爱
中原是“商都”的发源地,也是商业文明的重要载体。郑州商城遗址被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如弦高以十五年智退秦师,巩义的康百万都是中原商文化的典型故事。同时,中原商文化也非常重视人本理念、广施仁爱,明义利、济众生的治商之道,重诚守信的行商之德,这些都是帮助学生树立传统美德的重要素材。
参考文献:
[1]刘景亮.中原文化视域下河南戏曲的发生、特点与文化功能[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2]武铁传.中原文化特质的哲学检思[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3]刘睿.文化全球化视域下对文化强国战略的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07).
作者简介:鲁丽萍(1963-),女,汉族,河南开封人,理学学士,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以中原历史文化为载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52400410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