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对广西师范学院大学生的调查
2016-08-10叶佩珍黄春燕
叶佩珍,黄春燕
(广西师范学院,南宁 530001)
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对广西师范学院大学生的调查
叶佩珍,黄春燕
(广西师范学院,南宁 530001)
摘要:从阅读量、阅读动机、阅读倾向及阅读障碍等方面,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利用图书馆;阅读动机多样化;以纸质阅读为主,同时网络、手机阅读在兴起;学业重、想看的书图书馆没有是影响学生阅读的主要障碍;同时存在阅读量偏低、阅读缺乏计划性等问题。图书馆需在阅读环境、图书配置、服务模式、阅读指导等方面加以改进,促进和提升大学生的阅读。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阅读;阅读状况;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
1引言
阅读之于个人、民族、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朱永新所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每个人的阅读水平,构成了一个民族的阅读高度,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1]而作为民族发展、国家建设未来中坚力量的大学生,阅读更为重要,对其成长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关注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发现大学生的阅读需求,研究促进阅读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笔者以广西师范学院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调查和分析当前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了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存在问题,提出图书馆的改进措施,以期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书香校园建设,优化图书馆服务提供有益参考。
2调查内容和方法
为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主要从阅读认知、阅读量、阅读动机、阅读倾向及阅读障碍等几个方面设计问卷。问卷包括选择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两类。选择性问题涉及学生的基本信息、阅读认知度、阅读目的、阅读量、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及影响阅读的原因等,共13个问题;开放性问题主要让学生列举一本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并在促进大学生阅读方面给图书馆提出相关建议。
调查选择在读书月期间进行,采取纸质问卷的方式,在校园、图书馆随机发放,学生现场填写后回收。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8份,回收率95.6%。
3调查结果及分析
3.1 参与调查人员构成情况
调查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广西师范学院有23个学院,共有21个学院的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参与本次调查的478名学生中,以本科生居多,达46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7.3%,少部分为研究生(13人,2.7%)。在参与的本科生中,大三的人数最多,达37%,其次为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分别占27.8%和25.1%,大四学生因面临毕业、就业压力等原因,关注度较小,仅占7.1%。从参与调查人员的构成情况来看,参与面较广,基本涵盖了学校各个年级、学科、专业和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3.2 阅读认知度
当前大学生如何看待课外阅读?是否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在“您认为大学期间阅读重要吗?”的调查中,结果令人欣慰。96.7%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阅读很重要,只有3.3%的学生觉得不重要。说明绝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了阅读在大学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具有良好的阅读认知度。
3.3 阅读量
为了解学生的阅读量,笔者调查了学生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及每月的平均阅读量。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课外阅读量调查统计表
从表1数据可见,过半的学生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在1~3个小时,近30%的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下,只有近10%的学生每天阅读超过3个小时,而2.5%的学生表示自己每天几乎不阅读;在每月阅读量方面,近一半的学生月平均阅读量在3册以内,近40%的学生月阅读量超过3册,超过10%的学生月阅读量不到1册。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阅读时间偏少,阅读量偏低,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大学本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有较高要求的阶段,但三分之一的学生每天阅读的时间不到1小时,甚至还有几乎不阅读的学生。如何引导学生多读书,值得思考。
3.4 阅读动机
阅读动机是促进阅读及影响阅读效果的关键。学生阅读的动机有哪些?或者说学生主要出于什么目的去阅读呢?表2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阅读动机呈现多元化,并具有良好的阅读动机。大部分学生主要为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文化修养;其次为精通专业及休闲娱乐,以求通过阅读来提升个人的品学修养、专业能力。出于功利目的的阅读占比较小,仅有14%的学生表示主要出于通过考试、利于就业等目的而阅读。
表2 大学生阅读动机调查统计表
3.5 阅读倾向
为了解学生的阅读倾向,主要从阅读的渠道、类型、内容、方式及影响图书选择的因素等几方面进行了调查。
3.5.1 阅读渠道
关于阅读渠道,近84%的学生表示是通过图书馆借阅,说明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看书的主阵地。另外,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还会通过网络获取阅读资源。由此可见,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的阅读渠道已发生很大的变化,网络阅读发展迅速并影响到了图书馆的纸书借阅。如何顺应大学生的这种阅读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进行网上阅读,并为学生提供丰富可读的电子书刊,是图书馆需要考虑的问题。具体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大学生阅读渠道调查统计表
3.5.2 阅读类型
图书、杂志依然是学生的主要读物,纸质图书的馆藏建设不容忽视。电子读物阅读比例占到近30%,再次证明了网络阅读的兴起。报纸作为一种传统读物,随着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体资讯的发达及快速传播,阅读量明显降低,落在了电子读物之后。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大学生阅读类型调查统计表
3.5.3 阅读内容
笔者按书籍类目分为六大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5)显示,文学艺术类书籍以73%的比例高居榜首,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最爱。其次是出于专业需要的专业书籍。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阅读内容和其阅读动机相吻合。
表5 大学生阅读内容调查统计表
3.5.4 阅读方式
在数字化阅读(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IPad阅读等)的冲击下,当前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网络阅读、手机阅读是否已经占据半壁江山?调查结果(表6)出乎意料。调查发现,纸质阅读的地位屹立不动,近87%的学生仍然喜欢纸质阅读。此外,在电脑网络和手机阅读之间,手机阅读开始占上风,超过了网络阅读。这与我国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2]相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只是针对学生认同的阅读方式,其实现实中进行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的比例远比认同度高,如在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2014年我国国民的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已经达到了49.4%和51.8%[3]。这一现象说明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方式认识与行为上存在差异。尽管更认同纸质阅读,但现实中受大环境的影响和网络媒体的冲击,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大量的非纸质阅读,由此也反映了传统阅读方式与现代阅读方式的融合与冲突。
表6 大学生阅读方式调查统计表
3.5.5 阅读计划性
调查发现, 仅有36%的学生(172人)表示会有计划地用一定的时间阅读,64%的学生(306人)倾向于随机凭兴趣阅读。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5月调查的大学生阅读情况也显示,目前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普遍缺乏良好的阅读计划,会按照计划好的时间和书目系统地阅读的学生只占21.81%,有73.15%的学生读书只是随便翻翻[4]。由此可见, 当前大部分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没有考虑知识结构及专业发展的需要,而随着网络、手机阅读的流行,其便捷化、碎片化特征加剧了阅读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两种不同的阅读出发点,可达到的阅读效果大为不同。每天、每月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时间阅读一定量、某一方面的图书,长期坚持下来的阅读效果,与随机凭兴趣的无序、无保障、无目的的阅读相比,差别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计划地阅读,值得学校和图书馆思考。
3.5.6 影响图书选择的因素
了解影响学生选择阅读的图书的因素,有利于图书馆根据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学生一般会根据什么来选择所要阅读的图书?或者说吸引学生阅读一本书的因素有哪些呢?调查(结果见表7)发现,过半的学生表示会根据老师或同学、朋友的推荐去阅读一本书,图书为名著或获过奖也成为学生选择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媒体推荐及看过作品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后也会促使学生去阅读相应的图书。
表7 影响图书选择的因素调查统计表
3.6 阅读障碍
哪些因素会成为影响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障碍?调查结果(表8)显示,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阅读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想读的书图书馆没有,而自己购买负担又过重。此外,静不下心来阅读、不知道看什么书也成了部分学生的阅读障碍。
表8 大学生阅读障碍调查统计表
3.7 影响最大的图书
作为问卷的开放性问题之一,笔者调查了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共有398位学生填写,推荐图书239种。按推荐人次排在推荐榜前10的图书分别是《平凡的世界》(27人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8人次)、《红楼梦》(14人次)、《人性的弱点》(10人次)、《飘》(9人次)、《三国演义》(8人次)、《简爱》(7人次)、《小王子》(6人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5人次)以及并列4人次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厚黑学》《鲁滨逊漂流记》《围城》和《心灵的鸡汤》,共14本。
笔者发现,在进入推荐榜前10的14本图书中, 有7本和唐淑香2009年调查的湖南省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喜爱的图书的结果[5]相同。此外,14本上榜图书中,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占了10本,由此看出经典名著对大学生经久不衰的影响力,值得学校和图书馆大力推广和引领学生去阅读。
3.8 促进大学生阅读的意见和建议
在最后一道开放性问题中,笔者让学生提出在促进大学生阅读方面对图书馆的建议。共收集到意见、建议389条,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有关图书配置的问题。多数学生表示不少想读的书在图书馆找不到,图书种类不够齐全,且过于陈旧,希望增加图书种类,增加新书,尤其是一些专业书,如计算机类、物理类、美术类、历史类、学前教育、小语种及国外相关研究图书等。另外,部分学生提出图书的复本量不够,希望增加复本量。(2)有关检索的问题。部分学生反映图书分类有点乱,不够细,检索不方便,查询太繁琐,希望改善检索系统,多安排一些查询电脑,优化查阅方式。(3)有关图书借阅的问题。不少学生提出希望能延长图书的借期,增加借阅册数,甚至不限量;希望期刊可以借出;鼓励读书,借书超过一定量给予表扬;希望督促学生看完书后尽快归还。(4)有关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问题。不少学生提出图书馆开放时间和上课时间冲突,导致借阅不便,希望延长和调整开放时间,希望在节假日图书馆也能够全面开放。(5)有关图书推荐的问题。众多学生希望图书馆多举办相关的读书活动,开展好书分享、阅读竞赛等活动,开设阅读指导讲座、读书交流会等,希望多向学生推荐图书,针对专业定期推荐图书,推出图书借阅排行榜等。(6)其他问题。希望改善阅读环境,改善图书馆的基础设施,扩大阅览室场地和自习空间,多增设桌椅,方便学生在室内阅读。希望看到图书馆老师的笑容,希望多招义务管理员,增开大学生捐书的窗口等。
4存在问题及对策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当前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认知和阅读动机;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阅读资源;纸质阅读为主,网络、手机阅读逐渐兴盛。同时,存在阅读时间少、阅读量偏低、阅读缺乏计划性等问题。学业重、社团活动多、没时间、想读的书图书馆没有及静不下心来阅读成为主要的阅读障碍。基于此,并结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笔者认为,要改善当前的阅读现状,促进和提升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高校及图书馆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4.1 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促进学生阅读的关键。当前,阅读风气缺失,浮躁的心理和网络、手机、游戏等的诱惑与冲击,已成为影响大学生阅读的主因。高校应从学校层面大力加强书香校园建设,通过建设具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环境、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举办各种读书活动等,重塑良好的阅读风气;同时应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和投入,改善图书馆的设施和阅读环境,为学生提供温馨、舒适的阅读场所,创造优越的阅读条件,吸引学生回归静心研读的轨道,静心读书,潜心修学。
4.2 加强图书资源配置
丰富的图书资源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保障。从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看出,学生对图书馆的图书配置满意度并不高,从图书种类、专业性、复本量及更新速度等方面提出了诸多诉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图书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地构建馆藏体系。纸质馆藏建设不容忽视,以保证学生的纸质阅读需求,同时合理构建数字阅读体系,以顺应越来越兴盛的网络阅读、手机阅读趋势,满足学生的数字阅读需求。
4.3 重构管理服务模式
图书馆是学生主要的阅读阵地,图书管理和借阅服务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利用率。调查表明,目前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模式与学生的需求尚有一定的距离。图书馆应打破传统观念,大胆革新,重构管理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延长开放时间,调整和优化借阅制度,在借阅的范围、册数、期限、续借、预约等方面给予学生最大的便利。如中山大学图书馆打破“限时限量”的传统借阅模式,于2014年4月推行的“阅读无止境,借阅无限量”的借阅制度[6],值得我们参考。
4.4 深化阅读指导工作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有良好的阅读认知和阅读动机,但缺乏专业的阅读引领和指导,使得阅读出现盲目性,不知道看什么书成为学生的阅读障碍。而从学生选择图书的因素来看,多渠道、多角度对图书进行推介,也有利于学生对图书的判断和选择。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高度重视阅读推广工作,除做好书目的深度揭示外,还应创新阅读推广模式,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定期有针对性地推荐各种图书,激发学生的借阅兴趣,避免盲目性的阅读。
此外,从调查来看,学生对阅读的引领和指导还有更高的期待和需求,图书馆当前所做的阅读推广仍只是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深化阅读引领工作,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深层次的阅读指导。把阅读指导工作上升到课程教学范畴,中原工学院图书馆开设的“阅读学”课程[7]值得借鉴和推广。
5结语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着力促进国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2014和2015年的“两会”,更是连续两年把全民阅读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彰显出我国政府对阅读的高度重视。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中坚建设力量,阅读更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其阅读状况更应引起国家、社会、高校、图书馆及学生个人的高度重视。让阅读真正成为大学生读大学的一种方式和理念,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提升民族的精神境界从提升民族的阅读水平开始[EB/OL].[2015-10-20].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16807247.html.
[2][3] 中国出版网.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在京发布[EB/OL].[2015-10-25].http://www.chuban.cc/yw/201504/t20150420_165698.html.
[4] 张秋山,金天星,靳国丽.阅读缺乏症,病因何在?——项关于大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N].中国教育报,2014-09-18(9).
[5] 唐淑香,孙娟.湖南省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9(3):63-66.
[6] 何祯,司徒俊峰.高校图书馆“借阅无限量”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4):14-18.
[7] 魏秀娟.图书馆精神的践行者——记张怀涛先生人和事[J].图书情报工作,2014(4):143-147.
(责任编辑:王靖雯)
中图分类号:G2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25(2016)04-0065-05
作者简介:叶佩珍,女,副研究馆员。
收稿日期:2015-11-05
Analysis of and Measures for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YE Pei-zhen, HUANG Chun-yan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53000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survey and analyzes the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from the aspects of reading quantity, reading motivation, reading tendency and reading barri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students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and paid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the library; reading motivation is diversified; paper reading is main, and the internet reading and mobile reading are emerging; heavy study and the lack of wanted books in the library are the main obstacles to the students’ read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blems such as low reading quantity, lack of planned reading still exist. Library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the aspects of reading environment, book configuration, service model and reading instruction to promote and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reading condition; university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