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级诊疗模式下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交通可达性研究
——以西安市城三区为例

2016-08-10李同昇任歆雨

关键词:西安市社区卫生步行

张 琦, 李同昇, 任歆雨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5;2 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3 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54)



分级诊疗模式下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交通可达性研究
——以西安市城三区为例

张琦1*, 李同昇2, 任歆雨3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5;2 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3 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54)

为化解城市内部医疗资源利用“倒三角”和居民就医需求“正三角”之间的对立关系,结合分级诊疗模式的主要特征,探讨社区卫生机构交通可达性主要影响因素的选取依据,通过剖析步行交通阻抗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范围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测度交通可达性的改进潜能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西安市城三区社区卫生机构交通可达性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准确衡量步行交通阻抗是分级诊疗模式下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交通可达性测度建模的关键点,而步行交通阻抗系数的确定需要同时考虑路段通行条件和交叉口过街设施条件;西安市城三区社区卫生机构的交通可达性呈现不均衡空间分布特征,其成因可归结为规划政策调整带来的医疗资源暂时性短缺、土地供给不足造成的设施选址不合理以及复杂城市道路环境引发的步行就医交通阻碍;因此,决策部门在构建城市分级诊疗体系时应科学合理规划社区卫生机构。

分级诊疗; 社区卫生机构; 交通可达性; 步行交通阻抗; 西安市

当前,我国的医疗服务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矛盾,而就诊病人流向不合理是造成这一矛盾的重要原因[1]。对此,相关调查[2]指出由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中没有首诊的强制性规定,所以居民就医流向实际上处于一种自由诊疗模式。城市地区高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分布都较为集中,居民就医出行在自由的无约束条件下更多倾向于选择设备先进、治疗声誉好的高等级医院;而农村地区因为高等级卫生机构十分匮乏,所以在同样的自由诊疗模式下居民就医更多是被动流向了基层卫生机构。

根据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人们的就医需求规模具有普通病患数量庞大、疑难重症患者数量少的“正三角”结构。然而,现行的自由诊疗模式却极易引起城市内部医疗资源利用的“倒三角”关系,即少数高等级医院承担超负荷的常规诊疗服务量,而大量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却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为了解决城市内部医疗资源利用“倒三角”和居民就医需求“正三角”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亟须在大城市中努力推进分级诊疗模式。分级诊疗模式[3]具体指在非急诊条件下,居民对医疗服务利用应首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只有在基层医师诊断并确定必要的前提下,再进一步有针对性地选择高等级医疗机构。在理想的分级诊疗模式下,城市居民就医出行流动总体上将呈现从社区卫生机构向高等级医院逐级减少的趋势。

社区卫生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基本服务对象,是城市分级诊疗体系中的首诊单位和基础性要素[4]。在分级诊疗模式下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机构,既要从促进优质人才及设备向社区卫生机构下沉、改进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等卫生政策角度着手[5];同时也有必要从城市规划和交通地理角度着手,优化社区卫生机构的空间布局并改善其交通出行条件,使之尽可能做到布局合理、通畅可达,以高可达性引导广大病患“触手可及”地前来就医。

可达性是指交通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相互作用机会的大小[6]。医疗机构的交通可达性是国内外交通地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7]。Rosero[8]把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技术应用到哥斯达黎加医疗设施交通可达性的分析评价中。Luo和Wang[9]使用移动搜寻法得到研究区内各个普查单元的交通可达性,而后将可达性低于某一标准值的所属单元划定为缺医地区,并将其应用到美国Illinois缺医地区的判定。宋正娜和陈雯[10]通过出行摩擦系数的合适选取,用潜能模型辅以GIS技术的方法揭示了江苏省如东县医院的交通可达性差异。齐兰兰等[11]运用出租车GPS数据衡量了广州市医疗设施可达性模型中各指标对医疗设施端点吸引量和主要服务范围的影响作用。陈晨和修春亮[12]通过测度交通网络中心性并结合可达时间研究了长春市中心城区大型综合医院的空间可达性。

总体看来,医疗设施交通可达性的国内外研究已取得较多进展。但是,既有研究普遍建立在“随医疗设施规模等级增大增高其吸引患者数量更多、距离更远”[13]的自由诊疗模式假定之上,研究重点亦多置于病患自主择医时更为青睐的高等级医院,与分级诊疗模式相结合的可达性研究较少。上述研究假定和研究惯性可能进一步加剧城市居民就医行为的向上集中,给高等级医院造成更大的超负荷诊疗量。为此,本文以分级诊疗模式下提供首诊医疗服务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为研究对象来探究其交通可达性问题,通过对可达性评价因子和度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选取,厘清城市居民获取该类医疗服务的出行难易程度,以期为构建城市分级诊疗模式提供交通地理方面的理论支持和有益经验。

1 研究方法与模型设计

1.1社区卫生机构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因素

影响社区卫生机构交通可达性的因素包括行政区划、人口分布、设施服务能力、空间距离和交通阻抗等。在分级诊疗模式下基于就近解决城市居民基础性医疗需求的发展目标,社区卫生机构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的区划范围设置[14],据此以城市内部的街道办事处(简称“街区”)作为交通可达性分析的基本空间单元。街区单元内的人口分布指标与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范围、类型和重点方向有关,可根据研究需要适当选取。分级诊疗模式强调首诊单位应普遍具备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完整诊治能力,对疑难重症则仅需具有初步筛查能力,故可假定在交通可达性分析中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是等同的。最后,尽管空间距离与交通可达性一般为负相关关系[15],但通往社区卫生机构的就医出行需要沿着曲折而非平直的交通路径流动并不断克服路径上的各种空间阻力[16],所以细致分析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就医交通阻抗及其作用强度就是影响其可达性建模的关键因素。

1.2步行交通阻抗

分级诊疗模式强调首诊服务的方便可得性和质量均一性,这就决定了城市内部社区卫生机构将呈现总数多而单个机构服务半径小的特点。相应地,分级诊疗模式的具体落实细则要求社区卫生机构的选址应使城市居民能够步行10~15 min抵达[17]。上述情况决定了本文研究的两个基本前提:第一,步行是居民在前往社区卫生机构就医时的基本交通方式,步行交通阻抗是该类机构可达性分析建模的重点所在。第二,按照1.24 m/s的城市行人步行速度[18]取13 min的平均就医出行时间,则步行出行距离为967.2 m,近似取为1.0 km。故本文划定步行交通阻抗的作用范围是以社区卫生机构为中心的1.0 km半径范围。

步行交通阻抗的构成要素包括路段步行条件的畅通性和交叉口过街设施的安全性两个维度。结合就医出行目的,路段畅通性主要涉及人行道面积和盲道长度两个指标。人行道是指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19]。足够的人行道宽度能满足人们步行的需要,使人流顺畅自由通行,为行人提供舒适的行走空间,有利于降低步行交通阻抗。盲道是道路上重要的无障碍设施,盲道及其在路缘石处设置的坡道方便了残疾人的就医出行。比较而言,设有盲道的道路对于残障人士的出行阻碍更小,其步行交通阻抗亦随之降低。通过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安全性则与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息息相关。对于平面交叉口及分离式立体交叉口,其行人过街设施主要有地下通道/过街天桥、信号灯、人行横道斑马线[20]。这些设施既可以单独设置亦可以组合设置,而不同的安全设施设置状态也就决定了交叉口处行人过街的安全程度,进而对步行交通阻抗的确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互通式立体交叉口,因其主要保障大流量机动车快速通行,其间川流不息的车辆会给行人过街带来较大困难,故可认为互通式立交的整体过街条件差,其阻抗值应取为其他类型交叉口的最不利值。

1.3基于步行交通阻抗的改进潜能模型

根据上文分析,除步行交通阻抗外其余可达性影响因素的选取已经明确。故而对步行交通阻抗作用加以量化分析并将其引入可达性研究的经典方法——潜能模型[21]之中,设计分级诊疗模式下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交通可达性测度模型。

由于步行交通阻抗来自于路段和交叉口两个方面,所以阻抗系数β的函数形式可定义为路段阻抗与交叉口阻抗的加和。

第j个社区卫生机构的路段阻抗系数为

αj=l×Lj+e×Ej,

(1)

其中:Lj为第j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周围1.0 km范围内盲道长度(m),Ej为对应范围内的人行道面积(m2);l为盲道长度阻抗的权重,e为人行道面积阻抗的权重。对于应用中涉及不同类别数据量纲不同的问题,可采取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再继续运算的方法来解决。

表1 道路交叉口行人过街设施配置方案及其安全保障程度

(2)

设路段阻抗和交叉口阻抗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并将两者叠合考虑,可得第j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阻抗系数β为

(3)

将式(3)代入,得到分级诊疗模式下社区卫生机构交通可达性的改进潜能模型

(4)

2 西安市城三区的实证研究

2.1案例城市选择及研究区域界定

西安市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陕西省省会,也是区域性医疗卫生资源的集聚中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加速推进,西安市的人口增长较为迅猛,城市居民的就医需求量相应不断膨胀;而由于长期实行自由诊疗模式,西安市内的高等级医院现已出现较为严重的超负荷运转状态。为此,推进分级诊疗模式在西安市的实践是一项紧迫而现实的任务。

本文以西安市内的莲湖、碑林、新城等3个中心城区(以下简称“城三区”)为研究区域,这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城三区人口密集,截至2013年在91 km2的范围内常住人口已超过200万人;与此同时,城三区内现有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区域性综合诊疗中心均呈现挂号难、住院难的现象,反映出城三区的就医流向现状仍是不合理的自由诊疗状态。第二,作为西安市最早的城市建成区,城三区内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较为完善[22],可为将社区卫生机构建设成分级诊疗模式下承担基础性首诊任务的核心力量创造较好的通行条件。研究区范围及其道路网结构见图1。

图1 研究区范围及其道路网

2.2研究数据准备

本文所需的研究数据包括:行政区划资料,人口分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地理位置信息,路段步行条件统计信息以及交叉口过街设施统计信息。相关数据查询时间为2015年3月。

行政区划资料来自于相关政府网站和陕西省地情资料库(www.sxsdq.cn/dqzlk)。研究区内计有25个街区(见图2),各街区人口分布数据来自于《西安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为获取社区卫生机构的地理位置,先从西安市卫生局网站(www.xawsj.gov.cn)上查询研究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名称;继而应用google earth软件,查询其经纬度坐标,获得准确的地理位置,研究区内计有55个社区卫生机构(见图2)。交叉口行人过街设施和路段步行条件则是通过在每个社区卫生机构的步行交通阻抗作用范围内进行大量细致的实地调查而汇总得到。

2.3西安市城三区社区卫生机构的交通可达性测算

利用ArcGIS软件先将研究所需数据导入地理信息数据库[23],接着根据式(3)计算步行交通阻抗,并根据式(4)的改进潜能模型计算得到交通可达性。结果见表2。

图2 研究街区及社区卫生机构空间分布

排序街区可达性排序街区可达性1张家村街区8.37814南院门街区3.0732长乐坊街区6.21415长乐中路街区3.0593青年路街区5.99216东关南街街区2.9744解放门街区5.34417文艺路街区2.6095北院门街区5.31818土门街区2.5936柏树林街区4.56419太华路街区2.0517枣园街区4.16920西关街区1.8618北关街区3.69521太乙路街区1.7659桃园路街区3.67122胡家庙街区1.34710自强路街区3.60723环城西路街区1.24611中山门街区3.57324长乐西路街区1.23212西一路街区3.34125红庙坡街区0.68913长安路街区3.275

还要指出的是,计算步行交通阻抗时在参照表1所给出交叉口过街设施安全性分析评价排序的基础上,又邀请了西安市规划局、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作者所在学校的相关专家对交叉口行人过街设施配置方案的安全性进行打分,并应用熵权指标矩阵法综合这两方面的判据定量确定出研究区内道路交叉口进口道的步行交通阻抗值,分别是:有地下通道或过街天桥的阻抗值为0.12,同时有信号灯和斑马线的阻抗值为0.16,只有信号灯的阻抗值为0.195,只有斑马线的阻抗值为0.245,无任何设施的阻抗值为0.28。限于篇幅该计算过程从略。

为了进一步掌握研究区内的交通可达性连续分布状态,应用ArcGIS工具栏中的地理统计模块Geostatistical Analyst对可达性计算结果进行了克里金插值分析[24]和可视化表达,生成可达性分布结果(见图3),图中从深色至浅色代表可达性由好至差。观察图3可以发现,可达性高值分布区域位于研究区中部的青年路、北院门、张家村、柏树林等街区,并从这些街区向东西两个方向分别衰减。其中,研究区西部的可达性衰减速度整体较为缓和,除红庙坡和环城西路街区表现欠佳外其余街区的可达性大都保持在中等及偏上水平;研究区东部的可达性衰减速度则较为急剧,仅有长乐坊街区可达性较高,其他街区则均为低可达性连续分布区域,反映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受到制约。

图3 西安市城三区社区卫生机构交通可达性插值分布图

根据上述实测结果可知,研究区内社区卫生机构对当地居民的便捷可达程度与理想的城市分级诊疗模式要求仍有差距。为此,应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梳理可达性水平不均衡分布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2.4可达性不均衡分布的形成原因

2.4.1城市规划政策调整深刻影响基层医疗资源的配置20世纪90年代以前,城市规划中关于西安城市性质的定位一直是工业城市,故而该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国防军工、纺织和精密机械、电气电子分居城市东西两侧的工业空间结构。进入21世纪,西安的城市规划定位逐步转向凸显历史文化特色的综合性现代城市,传统的工业部门在城市产业格局中日渐式微,城市东西两侧原有的产业和空间结构亟待转型。相应地,西安市政府近年来在城东和城西区域分别提出了“幸福林带建设规划”和“土门地区综合改造规划”,就是要实现传统工业集中分布地区的发展和复兴。然而,在上述区域实施转型发展规划的初中期,人口和产业不会呈现显著的集聚效应,同时大量拆迁改造工作还会引发部分街区的暂时性萧条。此种规划政策的调整决定了在一定时期内研究区东西两侧的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水平较之研究区中部必将差距明显。

2.4.2土地资源供给困难造成社区卫生机构布局不合理本文的研究区属于人口规模趋近饱和、产业结构相对稳定、空间形态基本成形的城市发展成熟区。这类区域内城市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土地资源紧缺,土地利用规划可调整的余地小;同时因商业投资机会推高地价,又使得通过市场交易行为获得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可操作性很小。上述原因共同决定了社区卫生机构的选址受到较多局限,项目落地非常艰难。为此,研究区内各级政府部门采取了灵活改造的形式,收纳低等级诊所和大型厂矿、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卫生所的现有建筑用房,再进行必要的改扩建后作为社区卫生机构的建设空间。灵活改造形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地资源供给紧缺,但社区卫生机构的选址行为却由主动变为了被动,其布局的有效服务半径不尽合理,即可能出现重复叠合,也可能出现空白缺失。研究区内的长乐中路街区、韩森路街区等就是因此导致低可达性的典型代表。

2.4.3复杂的城市道路环境引发步行就医交通阻碍首先,繁忙的商业活动扰乱正常交通秩序。研究区内的长乐西路、长乐坊街区是西安市主要的批发市场集中地,人流量、非机动车流量和机动车流量很都大,三轮车及小型货车逆行、乱穿马路及占用人行道行驶或停驻等交通乱象比较突出,诱发混乱的交通秩序和较差的步行环境。其次,大片的公园绿地造成步行距离增加。城市中的公园绿地建设为人们提供了休憩放松的场所,与此同时较大占地面积且不完全开放式的公园绿地可能成为就医出行路径上的屏障,进而导致步行绕行距离增加,交通通达性下降。研究区的太华路街区内建有占地3.5 km2的世界文化遗产——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它尽管在很大程度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但是较大的占地对区域步行条件却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从城市规划和交通地理的角度着手,结合分级诊疗模式的主要特征探究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交通可达性的计算方法和空间分异表现。在梳理分级诊疗模式下社区卫生机构交通可达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步行交通方式及其有效出行时间内的可达范围为前提假定,通过相关研究得出:(1)步行交通阻抗同时取决于路段步行条件和交叉口过街设施条件等两个维度;而路段步行条件受制于人行道面积和盲道长度指标,交叉口过街设施条件则受制于地下通道/过街天桥、信号灯、斑马线等过街设施的单独或组合配置情况。(2)提出了步行交通阻抗系数的确定方法并据此设计了用以测度社区卫生机构交通可达性的改进潜能模型。(3)西安市城三区社区卫生机构交通可达性呈现不均衡分布特征,其成因包括规划政策调整、土地供给不足以及道路环境复杂等。

3.2建议

社区卫生机构是构成城市分级诊疗体系的基础性要素,其首诊分流作用是缓解城市内部就医困难的根本途径之一。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机构的交通可达性,结合本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第一,优化社区卫生资源配置位置。基于分级诊疗模式的推进时序科学预测社区卫生机构的未来年就诊量,细化其建设规模和选址标准,进而以街区人口分布为主要依据确定合理的选址位置和服务半径范围,并依托选址点位上的其他新增建筑类型用地实施社区卫生机构配置与建设,同时对所占用的其他类型用地给予放宽容积率指标等政策补偿措施。第二,对于城市道路环境中的各种交通乱象,应采取规范标志标线指示和增加人员引导为主、加强监管和惩处措施为辅的手段加以综合治理;同时注意将新建的城市开敞空间(公园绿地等)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统筹考虑,在其中预留步行通道及无障碍设施的设置空间,规避步行通过阻碍。第三,加快改造行人过街交通安全控制设施,积极推广使用智能化信号系统,并可在行人过街需求大的交叉口加设地下通道或过街天桥。

[1] 顾亚明. 日本分级诊疗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卫生经济研究,2015(3): 8-12.

[2]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127-129.

[3] 李菲. 我国医疗服务分级诊疗的具体路径及实践程度分析[J]. 中州学刊,2014(11): 90-95.

[4] 张莹. 日本医疗机构双向转诊补偿制度的经验与启示[J]. 中国卫生经济,2013(4): 93-94.

[5] 方少华. 全民医保背景下实现分级诊疗的路径研究[J]. 卫生经济研究,2014(1): 18-21.

[6] HANSEN W G. How accessibility shapes land use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1959, 25: 73-76.

[7] WANG F H. Measurement, optimization, and impact of health care accessibility: a methodological review [J].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2012,102(5): 1104-1112.

[8] ROSERO B L. Spatial access to health care in Costa Rica and its equity: a GIS-based study [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04,58: 1271-1284.

[9] LUO W,WANG F H. Measures of spatial accessibility to health care in a GIS environment: synthesis and case study in the Chicago region [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2003,30: 865-884.

[10] 宋正娜,陈雯. 基于潜能模型的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方法[J]. 地理科学进展,2009,28(6): 848-854.

[11] 齐兰兰,周素红,闫小培. 广州市医疗设施可达性模型中端点吸引的影响因素检验[J]. 地理科学,2014,34(5): 580-586.

[12] 陈晨,修春亮. 基于交通网络中心性的长春市大型综合医院空间可达性研究[J].人文地理, 2014(5): 81-87.

[13] McGRAIL M R, HUMPHREYS J S. Measuring spatial accessibility to primary care in rural areas: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 [J].Applied Geography, 2009, 29(4):533-541.

[14] 雷光和. 以基本医疗保险为视角的双向转诊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 1829-1832.

[15] TSOU K W, HUNG Y T, CHANG Y L. An accessibility-based integrated measure of relative spatial equity in urban public facilities [J]. Cities, 2005, 22(6): 424-435.

[16] 曹小曙,黄晓燕,董哲. 基于GIS 的公共交通可达性与居民出行特征[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5(5): 98-105.

[17] 国务院办公厅.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Z/OL].(2015-03-30)[2015-10-30].http:∥www.gov.cn/content/2015-03/30/content_9560.htm.

[18] 陈然,董力耘. 中国大都市行人交通特征的实测和初步分析[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1): 93-97.

[19] 冯树民,李政,张伟. 城市人行道设置宽度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0(4): 585-588.

[20] 马亮.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中若干问题研究[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2011.

[21] WANG F H,LUO W. Assessing spatial and non-spatial factors for healthcare access: toward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defining health professional shortage areas [J]. Health & Place,2005,11: 131-146.

[22] 刘炜. 西安市道路网布局规划方法与评价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2012.

[23] 汤国安.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2: 1-14.

[24] 孟俊贞. 克里金插值近似网格算法在栅格数据投影变换中的应用[D]. 长沙: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2009.

〔责任编辑程琴娟〕

Study on the accessibility of urban community health institutions under grading treatment system: a case study of Xi′an downtown

ZHANG Qi1*, LI Tongsheng2, REN Xinyu3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5, Shaanxi, China;2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Shaanxi, China;3 China Coal Xi′an Designing Co. Ltd, Xi′an 710054, Shaanxi, China)

The grading treatment system (GTS) is considered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defuse the antagonis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use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the residents′ medical treatment demands in Chinese cities, as well as to ease the faults in urban ordinary medical services. Since the urban community health institutions (UCHIs) undertake the first diagnosis and transfer treatment in GTS, they are basic elements of GTS and their accessibilities ought to be accurately detected so as to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of GTS. Therefor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accessibility of UCHIs are deliberately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GTS, and then the improved potential model to detect the accessibility of UCHIs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analysis of pedestrian traffic impedance and its function range. At last, a case study of Xi′an city is done through the employment of the model established above.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accurate detection of pedestrian traffic impedance is the critical point for the accessibility modeling of UCHIs based on GTS, while both the road section conditions and crossing facilities at intersections contribute to the calculation of pedestrian traffic impedance. There is an unbalanc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ccessibility of UCHIs in Xi′an downtown due to the temporary medical resources shortage during planning policies changing, the unreasonable site selection caused by the lack of land resources,and the variations of hospitalizing obstacles in complicated urban road system. It is suggested that traffic geography supports to the administrative planning of UCHIs under GTS will be gained with the help of this research.

grading treatment system (GTS); urban community health institutions(UCHIs); accessibility; pedestrian traffic impedance; Xi′an city

1672-4291(2016)04-0087-07

10.15983/j.cnki.jsnu.2016.04.441

2015-11-30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14JK14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396)

张琦,男,讲师,博士。E-mail:zhangqi-xauat@163.com

U491; TU984.14

A

猜你喜欢

西安市社区卫生步行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亲子创意美工展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从步行到奔跑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社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