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计算机编码研究

2016-08-10杨海成李志强

江西农业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畜牧业

吴 圣,杨海成,沈 辰,熊 露,李志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畜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计算机编码研究

吴 圣,杨海成,沈 辰,熊 露,李志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摘要:基于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以及各省市的畜牧业统计报表制度,指出我国畜牧业存在着统计口径不统一、数据共享程度低等问题。构建了畜牧业监测统计指标体系,提出了畜牧业统计指标体系计算机编码的思路,并对指标体系实际应用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畜牧业;统计指标体系;计算机编码

0引言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各类畜禽的饲养和放牧来取得动物产品或役畜的生产活动。发展畜牧业对实现农业结构合理化和充分利用动植物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畜牧业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很大比重,美国为60%左右,英国为70%以上,法国、丹麦等国家高达80%左右[1]。目前,我国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仅为33%左右,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仍然较小,人均畜产品产量和消费仍然较低,畜牧业发展较为粗放,畜牧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环境压力趋紧、供需矛盾突出、养殖收益下降等挑战。我国需要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转型,向高产、优质、高效和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

畜牧业统计是我国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畜牧业的运行情况,是畜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依据,是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对畜牧业进行更好的管理,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需要及时了解、掌握畜牧业经济的运行情况,畜牧业监测统计是所面临的一项首要工作。

1我国的畜牧业统计

畜牧业统计是畜牧业生产的“晴雨表”,它通过对调查数据的采集、汇总和统计分析,用数量化的形式反映畜牧行业总体运行趋势和发展规律,为正确指导畜牧生产提供可靠依据,是政府信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目前,负责我国畜牧业统计工作的主要部门有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3个部门。

国家统计局每个季度都对畜牧业进行统计,统计的内容偏向于生产和出售,主要包括畜禽的存栏和出栏变化情况,产品产量以及其出售的数量和金额。统计以季报和年报的方式进行,季报的报送时间为季末28日前,报送方式为电子邮件[3]。

国家发改委在每年发布的农产品成本年鉴中,对桑蚕茧、生猪、肉鸡、蛋鸡、奶牛、肉羊、绵羊、山羊等畜禽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统计。成本年鉴将“成本”分为“物质和服务费用”与“人工成本”两大部分,其中“物质和服务费用”又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个部分[4]。发改委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对畜牧业的主要产品进行了统计,统计多以“每百只”、“每只”、“每50公斤”为标准,很好地体现出畜牧业的生产效益情况。

农业部主要从监测和管理的角度对畜牧业进行统计,涉及生产、价格、成本、收益等各方面的内容,统计的内容更全,范围更广。农业部设畜牧业司对畜牧业进行专门管理,负责对畜牧业进行监测统计。农业部畜牧业统计有周报、月报、年报,涉及养殖场、生产企业、奶站等畜牧业部门的生产、价格等方面信息。此外,各省的畜牧业管理部门也建立了本地区的畜牧业统计制度,对本地区的畜牧业进行更为全面的统计。

2我国畜牧业统计的多口径问题

统计口径不一致是我国畜牧业统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畜牧业不同部门的统计数据存在重复和交叉,各地区畜牧业统计存在指标名称不统一、指标含义不一致、统计内容不相同等问题。

指标名称不统一。对于“能繁母猪”这一指标,有的地方统计的是“可繁母猪”,有的地方统计的是“经产母猪”。对于“育肥猪”这一指标,有的地方直接称为“肥猪”,有的地方称为“生长育肥猪”。对于“仔猪”这一指标,有些地方称为“小猪”,有些地方称为“猪仔”,有些地方称为“苗猪”。此外,诸如“育成牛”和“架子牛”、“雏鸡”和“鸡苗”、“医疗防疫费”和“防疫治疗费”等指标,不同地方统计的指标名称并不一致。

统计指标不相同。例如有的地方统计了“基础母猪”这一指标,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不同的养殖场对它的划分规定略有不同,有的地方在母猪配种后就归为基础群,有的地方在母猪分娩一次甚至到断奶后才归为基础群。奶牛方面,有些地方统计的是“成母牛”,有些地方统计的是“泌乳母牛”。统计的指标不一致或指标的定义不相同,给畜牧业统计数据的应用带来很多困难。

统计内容不一致。湖北、山西等省份对“销往省外”、“外省调进”、“良种畜禽”等指标进行了统计。江苏省统计了“三元猪”和“二元母猪”的存栏情况,浙江、四川、重庆等地区还对“外三元猪”和“内三元猪”的价格进行了统计。而陕西、黑龙江、河北等较多省份没有对“三元猪”进行统计。可见各地区的统计内容差别很大,指标难以进行横向比较,很难对整个畜牧业进行全面了解。

畜牧业统计的多口径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畜牧业的监测分析工作,既不利于畜牧业统计监测分析,也不利于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实施效果的评估。不同部门的统计数据存在重复和交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影响了数据的权威性。各地区的畜牧业统计口径不一致,难以进行横向比较,且各部门和各地区收集到的统计数据,并没有全部对外公布,从而造成统计数据不能有效利用,也就不能达到充分服务于畜牧业生产的目的。统计口径不一致,数据格式不统一,不利于对数据的理解和应用,信息资源共享变得困难,阻碍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利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增强[5]。

3建立畜牧业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3.1建立我国现代畜牧业的需要

信息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亟需对畜牧业统计进行规范,加快实现我国畜牧业信息化建设,以便对畜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更好的监测和管理。建立畜牧业指标体系,对畜牧业统计信息进行计算机编码,方便了畜牧业监测统计信息数字化传输和智能化处理[6],可以有效地对信息进行管理和监测,从而推进我国畜牧业统计的信息化建设。

3.2对畜牧业统计进行规范

目前,我国畜牧业统计信息采集主要以统计调查为主,存在统计信息不全、统计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造成了部分重要信息的遗漏。加上有些统计指标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称谓,导致畜牧业的统计信息区分比较困难。为了更及时、全面地了解我国畜牧业经济运行状况,在畜牧业的统计中,必须制定一套规范、细致的畜牧业指标编码体系。

3.3促进统计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就是在不同地方使用不同计算机、不同软件的用户能够读取他人数据并进行各种操作运算和分析[7]。要实现数据共享,首先应建立一套统一的、法定的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数据格式,使用户尽可能采用规定的数据标准[8]。指标代码的唯一性,能够方便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交换和解析,有助于推动数据的高度共享,做到数据交换各方对交换数据进行无歧义的理解。

4畜牧业指标体系的建构

一个完整的畜牧业统计指标体系编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统计对象,按不同划分依据对畜禽进行分类。第二部分为统计内容,包括场户站数、生产周转、生产效率、成本、收入等情况。统计对象和统计内容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畜牧业统计中具体需要统计的内容。

4.1统计对象的分类及编码

4.1.1统计对象分类结构整个畜牧业统计的畜禽大类可分为家畜、家禽、特种经济动物。家畜分为牛、马、驴、骡、骆驼、猪、羊;家禽包括鸡、鸭、鹅;特种经济动物包括蜜蜂、兔、蚕、水貂、鹌鹑等。部分畜禽还有亚种,例如牛有黄牛、奶牛、水牛、牦牛,羊有山羊、绵羊。根据畜禽养殖实际情况和统计工作需要,每个畜禽种类从品种、用途、来源、代次、种群结构、繁育方式、产品属性、畜禽产品、产品名称、养殖规模9个方面来进行分类统计(表1)。

表1 畜牧业畜禽分类结构表(以猪为例)

注:猪的品种未全部列出。

具体来看,畜禽品种是畜禽的具体品种或品系,例如中国荷斯坦牛、杜洛克猪、海兰灰鸡。畜禽用途是指畜禽的主要用途,例如牛分为乳用牛、肉用牛、兼用牛;鸡分为专用型蛋鸡、专用型肉鸡、兼用型鸡。畜禽来源是指畜禽的品种来源途径,分为地方品种、引进品种、培育品种。畜禽代次是指畜禽的繁殖结构,分为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存栏结构是指特定时间点畜禽存栏数量中的大小、性别等基本情况,例如猪包括仔猪、育肥猪、后备母猪等。繁育方式主要有纯繁和杂交两种,其中杂交又可分为二元杂交、三元杂交等。产品属性是按畜禽产品的特殊性质或特点进行分类,例如肉鸡可分白羽肉鸡、黄羽肉鸡;蛋鸡可分为白壳蛋鸡、褐壳蛋鸡、粉壳蛋鸡。产品名称是指畜禽的产品,例如羊的产品分为奶产品、肉产品、毛产品、绒产品、皮产品等。养殖规模是按一定规模阶梯对畜禽的养殖规模进行划分,可从存栏量、出栏量和饲养量3个方面进行划分。

4.1.2统计对象的编码畜牧业的统计指标主要采取混合分类方法,将线分类方法和面分类方法组合使用,以面类分类方法为主,以线分类方法作补充[9]。使用时,将具有统计意义的有关项目组配起来,形成不同的统计指标。每一个指标对应一个代码,指标与代码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代码为数字代码,由“0~9”10个阿拉伯数字组成。代码等长,没有信息的对应代码用“0”补齐。代码由顺序码和层次码构成,顺序码一般结合信息内容的重要程度,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

根据表1,统计对象的代码可分为12层(每一列对应每一层),每一层的代码位数根据所含信息数目和层级关系进行确定。以表1为例,考虑到畜禽的品种较多,用3位代码表示。繁育方式的“杂交”继续细分了一层,代码位数为4位。养殖规模还需划分到具体的规模范围,代码位数为4位。假定其余各层的细项不再往下细分,代码位数均为2位。那么畜牧业统计对象的指标代码共为29位。假定家畜代码为02,猪的代码为06,其它指标按照顺序依次编码01、02、03……,那么“三元瘦肉型能繁母猪”代码为02 06 00 000 02 00 00 04 0202 00 00 0000。

4.2统计内容的结构及编码

4.2.1统计内容结构统计内容主要包括场户站数、生产周转、产量及交易情况、生产效率、成本、收入等方面的内容。场户站数是指畜禽养殖场、养殖户和种畜禽场站的数量。生产周转是指畜禽在某一个时间点或某一段时间内的数量情况,主要包括存栏量、出栏量、饲养量、调入量、调出量、淘汰数量、死亡数量、期末增加、期末减少等。交易情况是指畜禽的产品出售量、交易量和价格等情况。生产效率是指畜禽生产的投入产出效率,包括窝产仔数、繁殖成活率、出生窝重、料蛋比、料肉比等指标。成本是指养殖畜禽所花销的费用,包括单位成本、总成本以及各方面为养殖畜禽所花销的成本。收入是指养殖畜禽所取得的收入,主要包括总收入和各类产品收入。

4.2.2统计内容的编码与统计对象不同,考虑到统计内容的7个项目独立存在,它们分别与统计对象构成一个完整的畜牧业具体统计信息。根据表2可知:场户站数、生产周转、产品产量、交易情况、生产效率、成本、收入可依次编码为01、02、03、04、05、06、07。每个项目下的细项分别依照顺序编码为01、02、03……。考虑到有些细项指标还要往下细分,统一规定每个项目的代码位数都为6位,那么“存栏量”的代码为02010000。将它与前面统计对象结合起来,“三元瘦肉型能繁母猪的存栏量”的代码便为02 06 00 000 02 00 00 04 0202 00 00 0000 02010000。

表2 畜牧业统计内容结构表

注:表中细项指标未全部列出。

5结论和讨论

我国畜牧业存在统计口径不统一、数据共享受限制等问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指标体系来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本文提出了畜牧业统计指标体系及编码的框架思路,对畜牧业每一个统计指标,赋予唯一的计算机编码,从而对我国畜牧业统计进行规范,推动畜牧业信息化进程。畜牧业统计指标体系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下面几个方面需要考虑。

(1)指标的全面性。保证指标的全面性和指标代码的唯一性,尽可能把常用的指标纳入指标体系,定期增加应用广泛的统计指标。各省、市、地区在保证必要指标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制定本地区的统计报表制度。(2)养殖规模范围的划分。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散户将逐渐减少,规模化养殖是一个趋势,养殖规模的划分既要与现行的划分范围相衔接,又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以符合畜牧业发展的需要。(3)将环保指标纳入统计范围。环境友好是现代畜牧业的一部分,环保越来越受到重视,需要考虑将环保纳入畜牧业的监测统计范围。(4)备用码和校验码。为了保证代码的可扩展性,有必要为指标代码预留足够可扩充的备用码,以满足类目增减的需要,使分类代码结构体系在不打乱已建立的分类体系下,可以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当代码较长时,应当考虑设置校验码,以避免抄录和键入过程中的错误。

参考文献:

[1] 张锁良,宋宇轩.我国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J].家畜生态学报,2014,35(11):6-10.

[2] 冯颖.对加强和完善畜牧业统计的探讨[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14):116-118.

[3] 国家统计局.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制度[EB/OL].[2015-01-05]http://www.stats.gov.cn/tjsj/tjzd/gjtjzd/201501/t20150105_663502.html.

[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5] 肖引.建立政府和部门统计数据的共享机制[J].统计与决策,2010(14):71-72.

[6] 熊露,王盛威,赵璞,等.基于编码规则的畜牧监测统计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8):169-173.

[7] 严浩.基于数据同步技术SyncML的数据共享设计与实现[D].南京:南京大学,2008.

[8] 扈庆,方向.mzXML在质谱数据共享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24(12):1635-163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 7027—2002)[S].

(责任编辑:管珊红)

收稿日期:2015-12-25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北京市猪肉市场监测预警研究”(9153023)。

作者简介:吴圣(1989—),男,贵州施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分析。*通讯作者:李志强。

中图分类号:S8-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16)07-0131-04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Statistical Index System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Its Computer Encoding

WU Sheng, YANG Hai-cheng, SHEN Chen, XIONG Lu, LI Zhi-qi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Agro-information Service Technolog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report systems of animal husbandry issued by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each provinces and cities, we found that the statistical standards of China’s livestock industry were inconsistent, and the degree of data sharing was very low.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monitoring and statistical index system of animal husbandry, put forward an idea of computer encoding of this index system, and discussed some related issues abou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system.

Key words:Animal husbandry; Statistical index system; Computer encoding

猜你喜欢

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