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6-08-10郭昀燕
郭昀燕
(北京市朝阳区第三医院 100121)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郭昀燕
(北京市朝阳区第三医院100121)
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健康体检者100例,每例体检者抽血5 mL,并分装于2个试管中,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内的正常血液标本按照常规流程进行;观察组内的血液标本先进行人工溶血,而后进行相关的检验。比较两组标本的检验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检验指标结果中,除尿素(UREA)和尿酸(UA)的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清蛋白(ALB)检测值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检测值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标本检测值准确性下降,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应避免血液标本溶血所造成的干扰。
关键词:溶血;标本;生化检验;准确性;对策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于患者的检验方式不断得到完善。血液标本检验即是常用的检验手段之一,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标本抽取或在检验过程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导致血液标本发生一定的变化[1]。标本溶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在检验过程中震荡血液等均可加速溶血事件的发生。对于出现溶血情况的标本,其检测值是否仍具有准确性,是否可作为医师诊断的参考等问题一直受到临床的关注[2]。在本次调查中,笔者选取2014年1~12月在本院进行检验的人群100例,分析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对策,以期为后期制定溶血标本的处理方案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健康体检者100例,告知体检者本次调查方案并取得同意。每例受检者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血液标本5 mL,将抽取的血液平均分于2个试管内,每个试管内2.5 mL。对照组的血液标本进行常规处理,包括离心、分离及检测等。观察组的血液标本先进行人为溶血,而后再做离心、分离及检验。本次所使用的检测仪为东芝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相应配套试剂。
1.2方法本次所检测的指标共11项,分别为尿素(UREA)、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
2结果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检验指标结果中,除UREA和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ALT、AST、TP、ALB高于对照组,TBIL、Scr、TC、TG、GLU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标本检测结果比较±s)
续表1 2组标本检测结果比较±s)
3讨论
血液检验是临床上的重要检验方式之一,血液检验结果可反映多种疾病,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当血液采集后,所得到的血液标本是不稳定的,不论是标本本身还是在检验过程中,稍有不慎即可影响到整体检验结果,使得医师得不到准确信息,失去了原本的检验意义,并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3]。血液标本溶血是临床上的常见情况,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完全避免的情况。而导致血液标本溶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血液标本在采集、运送、保管及分离过程中红细胞膜破裂,进而使得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成分被释放到血浆或血清中[4-5]。标本溶血与多种因素相关,目前虽尚无完全避免的方法,但如果能够排除造成血液标本溶血的因素,是可以提高检验准确性的。而临床上也一直在寻找更为完善的措施,以预防标本采集及检验过程中溶血情况的发生。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首先分析了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除了UREA与UA,其余9项受检指标均受到一定的影响,使得整个生化检验的准确性降低。对于AST及ALT,因其在红细胞内的浓度较高,只要发生轻微溶血,则可导致检验结果的升高,进而出现假阳性[6-7]。溶血对TBIL可产生负干扰,对TBIL进行测量时,主要以改良J-G法进行,当发生溶血情况后,血红蛋白可竞争性地抑制胆红素与重氮试剂的偶氮反应,进而降低检测结果,使其低于真值[8]。由此可见,溶血的发生对检测结果可造成相应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后期的检测过程中,避免对溶血的标本进行检验,否则既造成了检验的不准确,同时还导致检验试剂、仪器等使用的浪费[9]。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制定了预防血液标本溶血的措施,具体如下:(1)提高护士一次性采血的成功率。采血时定位不准或进针不准可引发血肿及溶血,因此在采血时选择专用针头,使用注射器时避免用力过猛,做到“快、准、稳”,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若患者一次性采血不成功,且在采血部位出现血肿情况,再次采血时需避免对同一根静脉进行穿刺,因其中已含有溶血的细胞,此时采血势必导致血液标本的溶血细胞水平升高,因此采集的血液标本不规范。医护人员可指导患者稍作休息后再进行标本采集,或换其他部位进行标本采集[10]。(2)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以一次性真空采血管进行采血。与传统的玻璃试管进行比较,该种试管则具有众多的临床优势。真空采血管内有疏水性对血液无活性的预置惰性分离胶存在,对采集后的血液标本进行处理时具有分离血清时间短、操作简便、血清中化学成分稳定等临床特点,同时在采集过程中避免在采集过程中对试管进行震荡,以免加速溶血。(3)对于采集结束后的血液,需快速送检,避免标本留置时间较长而导致自行溶血事件的发生。同时在运送过程中需保持平稳,避免震荡、摇晃等加速血细胞溶血破坏,影响检测结果。(4)发现标本出现溶血情况,一律不予以后期检查,避免造成仪器及试剂等不必要的浪费。同时需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希望得到患者的理解,并重新进行标本采集,并在标本采集中注意各项要点,避免标本溶血事件的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于ALT、AST、TP、ALB、TBIL、Scr、TC、TG、GLU等指标影响更为显著,需引起高度重视。且在后期的血液标本采集、运输、检验过程中均需加以重视,做到合理采血、快速送检、避免对标本进行震荡等,减少标本的溶血性,提高检验的准确率,为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高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尕英.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母婴世界,2015(6):88-89.
[2]钱行.试析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9):25.
[3]张善辉.溶血标本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62.
[4]张一瑾.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受到溶血现象的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2):140.
[5]章玲.血液溶血对生化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8):133-134.
[6]焦国立,黄华,周云将,等.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干扰及纠正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8):51-52.
[7]高晓阳.溶血标本对部分血液生化结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439-440.
[8]周延美,唐延辉.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纠正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126.
[9]伊拉木江·沙吾尔.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21):24-25.
[10]郝冬连.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纠正探析[J].求医问药,2013,11(2):631.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14.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14-2010-02
(收稿日期:2016-01-26修回日期:201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