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高校创新人才如何培养
2016-08-09陈树玉单巨川
陈树玉++单巨川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创新人才成为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人才资源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区域之一,目前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这也对京津冀地区需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与攻关提出更大需求。同时,培养与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层次的创新人才显得尤为迫切。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京津冀三地发展目标、特点的定位
京津冀城市群区域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是继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后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协同发展的同时,具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基础优势。北京具有总部优势,人才集聚、科研实力雄厚以及市场信息丰富的优势,其定位更加突出国家政治中心与行政中心;天津具有交通便捷发达、政策环境优越以及高技术产业整体实力较强的优势,对华北经济起着带动作用;与京津两地相比,河北省的资源占有率相对较少,但具有邻近京津的地缘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广阔的土地资源及生态优势,以推动工业化为重点工作。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工作是,平稳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关联度,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区优化开发的新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间平衡、协同发展。到2017年,京津冀科技创新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科技投入、研发支出占区域内生产总值的3.5%,基本形成分工明确、产业链与创新链高效连接的创新驱动,最终实现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省人才培养新要求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147家企业进行毕业生能力需求调查显示:对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分别是68.7%、49.7%和36.7%。由此可见,打造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一体化城市群,创新型专业人才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亟待加强,这将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区域人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区域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而对于创新产业的重点领域,环保、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重点。面对京津冀一体化的趋势,各高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灵敏的市场调整与反应机制,调整办学观念,才能适应京津冀一体化的规划蓝图,培养出符合京津冀一体化趋势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创新人才的培养
河北省各高校在京津冀一体化改革的背景下,需要借助京津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培养符合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突出有别于京津名牌高校的特色,才能培养出大量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构建京津冀区域高校资源共享机制,开展创新人才共同培养。目前,京津冀区域内高校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京津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水平在区域内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北京、天津高等教育呈现出发达的状态,而河北省的高等教育虽然发展较快,但是与北京、天津的高校相比还较落后。建立京津冀区域高校资源共享机制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区域内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整合,为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京津冀区域高校既要根据区域不同特点和自身差异性独立制定政策,又要加强“大学共同体意识”,进行资源共享。
提升教师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课程。高校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建立一支与市场相对接,能及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出创新意识强、实践操作能力突出,能够适应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河北省地方高校可以借京津冀协同发展之东风,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进修、企业挂职锻炼等,组建具有国际视野与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从而培养出既能从事一线工作又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知识的更新与成果的转化周期越来越短,从某种程度上说,方法的掌握比知识的传承更重要。高校教学课程体系中应加入一些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使创新元素贯穿于整个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促使大学生在交叉学科中寻找创新点,实现学科互通,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助力。
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国传统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实验技术基础不扎实,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未能明确区域培养特色,且现有的培养方案已经不能满足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要求,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河北省地方高校应该抓住这次机遇,结合京津冀城市职能定位,加强和京津两地重点高校的交流合作,改革教学模式,利用京津实验室共享资源和现有的实验室条件,开设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实验,开放全天候实验室,让学生自己选定感兴趣的实验题目。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从而激发大学生实验热情,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敏锐的观察能力、坚忍性的顽强毅力和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创建学校和企业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新模式,实现毕业生与企业零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会带动整个河北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促进河北省综合实力的提高。随着河北省经济的再一次腾飞,市场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在数量、质量和结构方面都会有较大变化。大学毕业生要想尽早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就需要尽早地接触企业。学校可以聘请知名企业的管理者、专家做兼职教授,和专业教师一同培养学生。此外,大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可以寻找专业对口单位,在相关专业高级职称企业人员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方式的毕业设计环节,学生可以研究企业在生产中发现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办法,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毕业设计与生产实际课题相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创新实践基地,引导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我国的创新实践教育与国外实践教育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国外的许多综合性大学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新型人才,制定了许多新的政策,对现有制度进行了改革,采取了更多有效措施,同时,国内众多综合性大学也逐渐意识到创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参加国际性或全国性课外实践活动或参与到教师课题研究中,通过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配备相关实验设备,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等方面,高校给予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支持,以达到大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成为他们科技创新的场所,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良好效果。
培
【参考文献】
①李运昌,黄东民:《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87~89页。
②庄士英,张路平,赵冬云,周俊琴:《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构想》,《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第2期。
③周永杰,高立艾,刘少博:《农业院校工科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年第1期。
责编/张蕾 苏娜(见习)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