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肯定否定词的比较研究及成因探讨*
2016-08-09施其生张燕芬
施其生, 张燕芬
粤语肯定否定词的比较研究及成因探讨*
施其生, 张燕芬
摘要:粤语的“有”、“有得”、“冇”、“唔”、“未”、“唔曾”、“未曾”、“唔得”、“冇得”等是一组可以放在谓词性成分前表示肯定否定的词。在粤语区各地这些词的用法并不完全对应。本文调查了广东境内主要的粤方言点,建立了表层形式、表层语义结构、深层语义结构等概念,比较这些词在粤语区各地语义分工及语法功能的差异,分析这些词的表层形式、表层语义结构与深层语义结构之间的不对应之处,探求其历史上有过的演变及其机制。
关键词:粤语; 肯定; 否定; 形式; 语义; 表层; 深层
粤语的“有”、“有得”、“冇”、“唔”、“未”、“唔曾”、“未曾”、“唔得”、“冇得”等是一组可以放在谓词性成分前表示肯定否定的词。在粤语区各地这些词的用法并不完全对应。本文调查了广东境内主要的粤方言点,比较了这些词在各地语义分工和语法功能的差异,并试图解释形成种种差异的原因。
一
本文的分析要借助下列三个概念进行,说明如下:
表层形式。一个语言成分的语音形式(书面上是汉字形式),例如“没[mei35]”,“没有[mei35iou214]”。表层形式用汉字或注音表示,“零形式”即没有表层形式(从而也没有语言成分),用“〇”表示。
深层语义结构。一个语言成分所表达的语义要素或其组合,用深层语义结构式表示。例如,“没”的意思是“‘有’的否定”,是“单纯否定”和“存在”两个语义要素的组合,其结构式用“ne”表示;“没有”的意思也是“‘有’的否定”,也是“单纯否定”和“存在”两个语义要素的组合,其结构式也用“ne”表示。
本文的深层语义结构式中,各种语义要素用下列符号代表:
n单纯否定,相当于“不”的语义。
n1对动作行为的否定。
n2对性质状态的否定。
e对存在的肯定,相当于“有”的语义。
y对已然性的肯定,相当于“已”的语义。
c对曾然性的肯定,相当于“曾”的语义。
d对可能性的肯定。如广州话“有得”的“得”。
d1对期待的结果实现的可能性的肯定,相当于“去得了”中“得了”的语义。
d2对客观情势允许的肯定,相当于“得以”的语义。
表层语义结构。一个语言成分的表层形式原先所包含的语义要素或其组合,用表层语义结构式表示。
例如,“没”原先是“‘有’的否定”,含有“单纯否定”和“存在”两个语义要素,其结构式用“NE”表示。“没有”含有“单纯否定+存在”(“没”)和“存在”(有)共三个语义要素,其表层语义结构式用“NEE”表示。
本文表层语义结构式中的符号所代表的语义要素如下:
N单纯否定,相当于“不”的意义,如广州话的“唔”。
E对存在的肯定,相当于“有”的意义,如广州话的“有”。
Y对已然性的肯定,相当于“已”的语义。
C对曾然性的肯定,相当于“曾”的意义,如花都话“唔亭”的“亭”。
D对可能性的肯定。如广州话“有得”的“得”。
除了以上符号,当表层形式为“零形式”时,表层语义结构式自然也是零形式,文中用“〇”表示。
表层形式和表层语义结构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相同的表层语义结构式可能会是不同的表层形式,例如,怀集(马宁)的“唔有”和广州的“冇”,表层形式不同,但表层语义结构式都是“NE”;又如,怀集(怀城)的“唔盟”、怀集(马宁)的“唔能”,表层形式不同,但表层语义结构式都是“NC”。
表层语义结构式所含语义要素,数量上不一定和表层形式所代表的语素相等。例如“没”是单语素的,但“没”这个表层形式原先所含语义是两个单位(“N+E”),其表层语义结构式仍记为“NE”;“没有”是两个语素,但“没”和“有”原先其所含语义共有三个单位(“N+E+E”),仍记为“NEE”。
深层语义结构式和表层语义结构式也不一定对应。例如,怀集(冷坑)的“无[mu]”,语义上相当于普通话的“不”,其深层语义结构式记作“n”,但其表层结构式应记作“NE”。普通话的“没有”深层语义结构式记作“ne”,但其表层结构式记作“NEE”。
二
本节描写肯定否定形式在粤语区各地的差异,为便于比较,从深层语义出发分述之。例句前的大写字母标示的是其表层语义结构。
(一)单纯否定、肯定(深层语义n:〇)
(普通话说法:我不去上学。我去上学。这种花不香。这种花很香。)
否定肯定
广州N 我唔去翻学。〇 我去翻学。
N 呢种花唔香。〇 呢种花好香。
肇庆N 我唔去翻学。〇 我去翻学
N 呢种花唔香〇 呢种花好香。
新兴N 我唔去翻学。〇 我去翻学。
开平N 我唔去翻学。〇 我去翻学。
N □[khi]种花唔香。〇 □[khi]种花好香。
花都N 我唔去翻学。〇 我去翻学。
N 呢种花唔香。〇 呢种花好香。
怀集N 我唔去翻学。〇 我去翻学。
(怀城下坊话)N/NE 果种花冇香。〇 果种花好香。
怀集NE我唔有去翻学。〇 我去翻学。
(马宁上坊话) N 果种花唔有香。〇 果种花好香。
怀集NE 我无[mu]去翻学。〇 我去翻学。
(冷坑上坊话) NE 呢种花无[mu]香。〇 呢种花好香。
化州NE 我冇去翻学。〇 我去翻学。
NE 果种花冇香。〇 果种花好香。
湛江NE 我冇去翻学。〇 我去翻学。
NE 呢种花冇香。〇 呢种花好香。
(二)对存在的否定、肯定(深层语义ne:e)
肯定否定词作动词放在名词性宾语之前,表示存在、拥有某事物或不存在、不拥有某事物。
(普通话说法:我有这本书。我没这本书。)
广州NE 我冇呢本书。E 我有呢本书。
肇庆NE 我冇呢本书。E 我有呢本书。
开平NE 我冇□[khi]本书。E 我有□[khi]本书。
花都NE 我冇呢本书。E 我有呢本书。
化州NE 我冇果本书。E 我有果本书。
怀集NE 我唔有果本书。E 我有果本书。
(马宁上坊话)
怀集NEE我冇[mu]有/冇[mu]呢本书。E 我有呢本书。
(冷坑上坊话)
湛江NEE 我冇有呢本书。E 我有呢本书。
怀集NED 我冇得果书。E 我有果书。
(怀城下坊话)
对事物拥有、存在的肯定和否定,深层语义为e和ne,各地表示肯定的表层形式都是“有”,但否定的表层形式各有不同,有“冇”、“唔有”、“冇有”、“冇得”等,按表层语义结构,有三种情况:①NE,如广州、花都、肇庆、化州、新兴、开平、怀集(冷坑)等用“冇”,怀集(马宁)用“唔有”;②NEE,如怀集(冷坑)用“冇有”,湛江用“冇有”;③NED如怀集(怀城)用“冇得”。第①种NE表层语义结构与深层语义结构对应,是主流的形式,第②种NEE表层语义结构比深层语义结构多出一个“E”(有),普通话也用这种形式。
(三)对动作、事态的客观存在的否定、肯定(深层语义ne :e/〇)
肯定否定词作助动词放在谓词性成分之前,表示的是对动作、事态的客观存在的肯定和否定,即肯定或否定有这么一回事。例如,“有翻学”的意思就是“翻学”(上学)这件事作为一种客观现实是存在的。“冇翻学”的意思就是“翻学”这件事作为一种客观现实是不存在的。
(普通话说法:我昨天没去上学。我昨天去上学了。)
广州NE我寻日冇翻学。 E 我寻日有翻学。
肇庆NE我寻日冇翻学。E 我寻日有翻学。
新兴NED 我寻日冇得翻学。ED 我寻日有得翻学。
开平NYC 我寻日□[mia]翻学。E 我寻日有翻学。
花都NE 我寻日冇翻学。E 我寻日有翻学。
怀集NE 我夜日冇去学校。E 我夜日有去学校。
(怀城下坊话)
(马宁上坊话)
(冷坑上坊话)
化州NE 我同日冇去翻学。〇 我同日去翻学。
湛江NEE 我寻日冇有去翻学。E 我寻日有去翻学。
对动作、事态的客观存在的肯定、否定,深层语义为e/ne,各地否定词的表层形式比较复杂,有“冇”、“没”、“唔有”、“冇有”、“冇得”、“□[mia]” 等。按表层语义结构,有四种情况:①NE,如广州、花都、肇庆、化州等用“冇”,怀集(冷坑)用“无[mu]”,怀集(马宁)用“唔有”;②NEE,如湛江用“冇有”;③NED,如新兴用“冇得”;④NYC,如开平用“□[mia]”。第①种NE表层语义结构与深层语义结构对应,是主流的形式,第②种NEE表层语义结构比深层语义结构多出一个“E”(有),普通话也用这种形式,例如说“他昨天没上学”。
肯定的表现形式分两种,一种加肯定词,一种不加。普通话属于后一种,例如不说“*我昨天有上学”。粤语普遍用第一种,可说“我寻日有翻学”,即有所谓“有”字句,但在我们的调查点中,也有3个点(怀集马宁、怀集冷坑、化州)和普通话一样。
本类虽然在深层语义上与上一类相同,都是ne/e,但所肯定否定的“存在”,一个是针对动作事态的,一个是针对事物的,二者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差异之处。粤语区普遍的情况是动词前和名词前用同一套肯定否定词,但仍有些地方使用不同的词,例如新兴名词前用“有”和“冇”,谓词前用“有得”和“冇得”;开平名词前否定词用“冇”,谓词前用“□[mia]”;怀集(怀城)名词前否定词用“冇得”,谓词前否定词用“冇”;怀集(冷坑)名词前否定词用“冇有/冇”,谓词前用“无[mu]”。
(四)对动作、事态已然性的否定、肯定(深层语义ny:y)
(普通话说法:这件衣服还没干。这件衣服干了。)
广州NY 件衫未干。〇 件衫干咗嘞。
肇庆NY 件衫未干。〇 件衫干咗嘞。
开平NYC 件衫□[mia]干。〇 件衫干□[]嘞。
花都NC 件衫唔□[the]干。〇 件衫干咗嘞。
怀集NC 件衫唔盟[m]干。〇 件衫干咧。
(怀城下坊话)
怀集NC 件衫都盟[m]/能[n]干。〇 件衫干嘞。
(马宁上坊话) NNC 件衫都唔能[n]干。〇 领衫干开咧。
怀集NC 嗰领衫都能[n]旱。〇 领衫旱开咧。
(冷坑上坊话)NE 领衫无[mu]旱。
化州NY 件衫未干。〇 件衫干咗嘞。
湛江NY 件衫未干。〇 件衫干咗嘞。
各地肯定式都是零形式(不用肯定词),否定式用“未”是主流,但还有由“否定词+曾”所形成的否定词,如“唔+曾”形成的“唔□[the]”(花都)、“唔盟”(怀集怀城)、“唔能”(怀集冷坑),“未+曾”形成的“□[mia]”(开平)。
粤语普遍严格区分对存在和对已然的否定:“冇去”≠“未去”。普通话不分,都用“没”。
(五)对可能性存在的肯定、否定(深层语义d:nd;ed:ned)
粤语中的“得”的语义,总的来说表示的是可能性,但可能性有多种具体意义,和本文所论述的这几个词有关的具体意义主要有两种:一种如“冇票冇得入”中的“得”,是客观允许的可能性;另一种如“呢种病有得医”中的“得”,是实现某种期待中的结果的可能性。
各地在“得”前所使用的肯定否定词见以下句例。
1.对客观允许的可能性是否存在的肯定、否定
(普通话说法:有门票就进得了,没门票就进不了。)
广州ED:NED 有门票就有得入,冇门票就冇得入。
肇庆ED:NED 有门票就有得入,冇门票就冇得入。
新兴ED:(ND)有门票就有得入,冇门票就唔可以入*表层语义结构式加括号的是越出本文分析角度的说法,如这里不用“得”而用“可以”。
开平ED:NED 有门票就有得入,冇门票就冇得入。
花都ED:NED 有门票就有得入,冇门票就冇得入。
怀集ED:NED有票就有得入,冇票就冇得入。
(怀城下坊话)
怀集ED:NED 有门票就有得入,冇门票就唔有得入。
(马宁上坊话)
怀集D:NED 有门票就得入,冇[mu]门票就无[mu]得入。
(冷坑上坊话)
化州D:NED 有门票正得入,冇门票正冇得入。
湛江D:NED 有门票就得入,冇门票就冇得入。
2.对期待中的结果实现的可能性是否存在的否定、肯定
(普通话接近的说法:这种病治不了。这种病治得了。)
广州NED呢种病冇得医。ED呢种病有得医。
肇庆NED呢种病冇得医。ED呢种病有得医。
花都NED呢种病冇得医。ED呢种病有得医。
怀集NED果种病冇得医。ED果种病有得医。
(怀城下坊话)
怀集NED果种病唔有得医。ED果种病有得医。
(马宁上坊话)
怀集NEED呢种病冇[mu]有得医。ED呢种病有得医。
(冷坑上坊话)
化州NED果种病冇得医。ED果种病有得医。
湛江NEED呢种病冇有得医。ED呢种病有得医。
含“得”的肯定式,其深层语义有“d”和“ed”两种,与其对应的表层语义结构式也只有两种:“D”(“得入”)和“ED”(“有得医”)。含“得”的否定式,深层语义也只有两种:“nd”和“ned”,其表层形式是在两种肯定式上加一个否定词,但所加未必都是一个表单纯否定的词,因此其表层形式有多种:表示“nd”的有“冇得”、“无得”两种;表示“ned”的有“唔有得”、“冇有得”两种。这些形式的表层语义结构式则只有两种:NED(“冇得”、“无得”、“唔有得”)和NEED(“冇有得”),即除了“唔有得”,其余均是用“NE”(无、冇)来表示原本应该用“N”(唔)表示的单纯否定的深层语义“n”。
在调查的方言点中,区分(一)、(二)所述两种“得”的具体意义的地方有怀集(冷坑)和湛江,这些地方在“对客观允许的可能性是否存在的肯定/否定”的意义上,肯定式的深层语义结构是d,否定式是nd;在“对实现期待结果的可能性是否存在的肯定/否定”的意义上,则肯定式的深层语义结构是ed,否定是ned。其余地方并不区分两种“得”的具体意义,如广州、花都、怀集(怀城和马宁)等地无论哪种“得”,其肯定式的深层语义结构都是ed,否定式都是ned;化州则无论哪种“得”,深层语义结构肯定式都是d,否定式都是ned。表层语义结构则分歧颇多,其中完全和深层语义结构对应的如广州、花都、化州的“冇得”和怀集(马宁)的“唔有得”,均为“NED,ned”。
不对应的有怀集(冷坑)、湛江的“无得、冇得(NED,nd)”和“冇有得”(NEED,ned)。
三
本节归纳本文所述的一组肯定否定词在粤语区使用的内部差异,并探讨形成差异的原因和机制。
(一)各地语义系统的异同
深层语义式和表层形式的对应关系,可以反映各地语义系统的异同。深层语义结构式有别而表层形式无别,意味着两种语义没有相区别的形式来表示,也就是在该方言的语义系统中二者不分。从上节我们可以看到,在肯定否定的语义系统上,粤语区各地的一致性比较大,但仍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1.单纯的肯定否定,语义有两种:对动作行为的和对性质状态的,深层语义结构式区分n1和n2,粤语大部分地方只用同一个表层形式,语义系统中的单纯肯定否定没有对动作行为还是对性质状态的分别,即只有n,没有n1和n2之分。普通话也如此。但怀集(怀城)有分别:
怀集(怀城下坊话)
我唔去翻学。(表层形式“唔”,深层语义n1)
呢种花冇香。(表层形式“冇”,深层语义n2)
2.“动作、事态的客观存在”(e,ne)与“动作、事态已然性”(y,ny)两种意义,各地普遍采用不同的表层形式,例如广州前者用“有-冇”,后者用“V咗-未V”,但也有个别地方可以不区分。如开平两种意义可都说“□[mia]V”,怀集(冷坑)两种意义可都说“无V”。
各地情况如下:
e-ney-ny
广州有-冇V咗-未V
(有去-冇去)(去咗-未去)
肇庆有V-冇VV咗-未V
(有去-冇去)(去咗-未去)
开平有V-□[mia]VV□[]-□[mia]V
(有去-□[mia]去)(去□[]-□[mia]去)
怀集有V-冇VV咧-唔盟[m]V
(怀城下坊话)(有去-冇去)(去咧-唔盟去)
怀集V啦-唔有VV咧-盟/能/唔能V
(马宁上坊话)(去啦-唔有去)(去咧-盟/能/唔能去)
怀集V啦-无[mu]VV[]咧-□[n]V/冇V
(冷坑上坊话)(去啦-无[mu]去)(去[]咧-□[n]去/冇V)
化州V-冇VV咗-未V
(去-冇去)(去咗-未去)
湛江有V-冇有V/V-冇VV咗-未V
(有去-冇有去/去-冇去)(去咗-未去)
3.单纯肯定否定(〇,n)和“动作、事态的客观存在”的肯定否定(e,ne)两种意义,各地普遍采用不同的表层形式,例如广州前者用“〇-唔”(去-唔去),后者用“有-冇”(有去-冇去)。但也有个别地方,如怀集(冷坑)、化州、湛江不分,都说“去-冇去”。
各地情况如下:
广州〇-唔(去-唔去)有-冇(有去-冇去)
肇庆〇-唔(去-唔去)有-冇(有去-冇去)
新兴〇-唔(去-唔去)有得-冇得(有得去-冇得去)
开平〇-唔(去-唔去)有-□[mia](有去-□[mia]去)
花都〇-唔(去-唔去)有-冇(有去-冇去)
怀集〇-唔(去-唔去)有-冇(有去-冇去)
(怀城下坊话)
怀集〇-唔有(去-唔有去)〇-唔有(去啦-唔有去)
(马宁上坊话)
怀集〇-无(去-无[mu]去)〇-无(去啦-无[mu]去)
(冷坑上坊话)
化州〇-冇(去-冇去)〇-冇(去-冇去)
湛江〇-冇(去-冇去)有-冇有(有去-冇有去)
/〇-冇(去-冇去)
4.“期待的结果实现的可能性存在的肯定否定”(d1,nd1)和“客观允许的可能性存在”(d2,nd2)两种意义,各地普遍采用相同的表层形式,但也有开平、怀集(冷坑)、湛江采用不同的表层形式表示。上文已经说过,这里不重复。
(二)形式与语义的演变及其机制
从表层形式与表层语义结构,表层语义结构与深层语义结构的对应关系,常可窥见语言成分表层形式与语义内容上曾经发生的变化。表层语义结构和深层语义结构的不对应,通常由语义兼并、语义转移、语义泛化所致。表层形式与表层语义结构的不对应,通常由语音变化引起。上述多种机制还可以同时作用在一个语言成分上。粤语在肯定否定成分上的各种差异,就是由上述机制造成的,下面分别论述。
1.语义的同质兼并。语义的同质兼并是指两个语义成分因同质而兼并为一个,其载体(语音形式)仍保留两个语音成分(可以是两个语音片断,也可以是两个语音片断的合音)。同义兼并只要语义同质即可,两个语义成分可以是同一的,也可以非同一*参见施其生:《汉语方言中语言成分的同质兼并》,《语言研究》2009年第2期。。由同义兼并而形成的如:
开平
作“不曾”解的□[mia]。
“□[mia]”是“未”和“曾”的合音,表层语义结构为NYC,表示“不曾”时深层语义结构成了nc,二者之所以不对应,是经过了语义的同质兼并,其变化如下所示:
语音未[mei]+曾[th]]
2.语义转移。语义转移指一个语言成分由原先表示甲义转为表示乙义,甲义的用法被其他形式所取代。例如:
湛江
“冇”(NE)本表示对存在的否定(ne),今转为表示单纯否定(n)。对存在的否定今用“冇有”表示。
我冇中意件衫。(我不喜欢这件衣服。)(NE表示n)
“冇”表层语义结构与深层语义结构不对应,是由“冇”的语义转移引起的。
同样发生语义转移的还有新兴的“冇得”作“没”解、花都的“唔□[the]”作“未”解、怀集(怀城)“唔盟”作“未”解、怀集(马宁)的“唔能”作“未”解、怀集(冷坑)的“冇”作“不”等。
3.语义泛化。语义泛化指一个语言成分原先表示甲义,后来又可表示乙义,甲义和乙义两种用法至今并存。例如:
怀集(马宁)
“唔有”(NE)本表示对存在的否定(ne),又扩大至也可表示单纯否定(n)。如:
我唔有钱。(我没有钱。)(NE表示ne)
我唔有知果件事。(我不知道这件事。)(NE表示n)
后一例表层语义结构与深层语义结构的不对应,是由“冇”的语义泛化引起的。“唔有”的演变机制如下:
发生语义泛化的还有怀集(怀城)的“冇得”既可作“对实现期待结果的可能性存在的否定”解,又可作 “没”解;怀集(怀城)的“冇”既可作“没”解(V前),又可作 “不”解(A前);化州的“冇”既可作“没”解,又可作“不”解等,见以下句例:
怀集(怀城)冇得
我冇得果书。(我没有这本书。)
果种病冇得医。(这种病治不了。)
怀集(怀城)冇
我冇去翻学。(我没去上学。)
果花冇香。(这花不香。)
化州冇
我冇果本书。(我没有这本书。)
我冇中意件衫。(我不喜欢这件衣服。)
4.语音变化。表层形式和表层语义结构的不对应,则常常是语音的变化如合音、脱落等所引起,如:
开平
□[mia]的表层语义结构式是NYC,但表层形式只有一个语素,是合音的结果。
表层形式:未[mei]+曾[tha]□[mia]
5.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合音、语义同质兼并与语义转移、泛化多种机制共同发生在一个成分上的如:
开平
作“对动作、事态存在的否定”解的□[mia],如下面句子中的□[mia]:
我昨日□[mia]去翻学。(我昨天没去上学。)(NYC表ne)
这种□[mia]表层语义结构和深层语义结构的不对应,先经过了语义的同质兼并,后又发生语义泛化:
(三)各地曾经发生的变化
上文已说过,各地表层形式、表层语义结构式与深层语义结构之间的不对应之处,反映了历史上有过某些演变,以下先通过表格列出各地不对应的情况,再逐点加以说明和解释。
表1 各方言点表层形式、表层语义结构式与深层语义结构式不对应之处
注:括号里的V代表动词性词语,A代表形容词性词语,N代表名词性词语
各地曾经发生的演变及其机制分述如下:
1.新兴。“冇得”(NED)本表示“对可能性存在的否定”(ned),“得”的意义脱落,“冇得”的语义转移至“对动作事态存在的否定”(ne)。
2.开平。“未曾”(NYC)经过语音和语义的一系列变化。语义上,“未”(NY,ny)和“曾”(C,c)组合时因y(已然)与c(曾然)义近而发生同质兼并,“未曾”成为对曾然(c)的否定:
未(NY,ny)+曾(C,c)→未曾(NYC,nc)
语音上,“未曾”合音为[mia]:
未 [mei]+ 曾[tha]→ [mia]
□[mia](NYC,nc)发生语义转移,用法扩大到可以表示“未”(ny),还进一步泛化,扩大到也可表示对动作、事态存在的否定,即增加了ne的义项。因此现今的□[mia]是(NYC,nc/ny /ne)。
4.怀集(怀城)。“冇”(NE)本表示“对事物存在和拥有的否定”(ne),语义转移至表单纯否定(n);“冇得”本表示“对可能性存在的否定”(ned),“得”的意义脱落,语义泛化,扩大至也可表“对事物存在和拥有的否定”(ne);“唔盟”(NC)本表示“对曾然的否定”(nc),语义转移至“对已然的否定”(ny)。
5.怀集(马宁)。“唔有”(NE)本表示“对事物存在和拥有的否定”(ne),语义泛化,扩大至也可表单纯否定(n);“盟/能”(NC)本表示“对曾然的否定”(nc),语义转移至表“对已然的否定”(ny),其中表示“对曾然的否定”的“能”(NC)又加上“唔”组成“唔能[n]”(NNC),通过同质语义兼并成了表示对曾然的否定(nc),造成对曾然否定时“能”=“唔能”。
6.怀集(冷坑)。“冇[mu]”(NE)本表示“对事物存在和拥有的否定”(ne),语义转移至表示单纯否定(n);又同“有”结合为“冇[mu]有”(NEE),经过同义兼并,成了表示“对事物存在和拥有的否定”(ne)。“能[n]”(NC)的曾然义(c)转移为已然义(y),用来表示对已然的否定(ny)。
7.化州。“冇”(NE)本表示“对事物存在或拥有的否定”(ne),语义泛化,扩大至也可表单纯否定(n)。
8.湛江。“冇”(NE)本表示“对事物存在和拥有的否定”(ne),语义转移至表示“单纯的否定”(n);又同“有”结合为“冇有”表示“对事物存在和拥有的否定”(ne)以及单纯的否定(n)。
综观粤语区各地,这几个肯定否定词的变异主要有4种情况:
1.表示“没”(ne)的词“冇”转义或泛化表示“不”(n),如化州、湛江、怀集(冷坑)等地。这种情况其实在汉语方言中并不罕见。有的方言是对谓词的单纯否定全都用表层形式为NE,即相当于“没”的词,如湘方言邵阳洞口话,有的是对状态动词和形容词的单纯否定用相当于“没”的词,如闽语泉州话、厦门话、海康话、文昌话、海口话。
王师父没是箇里个人,我才是箇里个人。(王师父不是这里的人,我才是这里的人。)(洞口)
其没肯吃饭,想吃包子。(他不肯吃饭,想吃包子。)(洞口)
箇个衣服没大,恰恰穿得。(这件衣服不大,刚好能穿。)(洞口)
伊有欢喜无?(她高不高兴?)(厦门、泉州)
我无相信。(我不相信。)(泉州)
老王无是文昌侬。(老王不是文昌人。)(文昌)
食无食得落?(吃不吃得下?)(海康)
饭有熟无?(饭熟不熟?)(厦门、泉州)
汝个瓜甜无甜?(你的瓜甜不甜?)(海口)
2.本表示“对可能性是否存在的否定”(ned)的词如“冇得”(NED)之类,“得”的意义脱落,而转为表示“对事物存在或拥有的否定”(ne)或“对动作事态存在的否定”(ne),例如新兴和怀集(怀城)。这种情况也见于别的方言,例如湘语区衡阳、洞口,官话区南京、重庆宜城等地。
我没的钱。(我没钱。)(衡阳)
没得你侪娘老子,得有你吗?(没有你娘,会有你吗?)(洞口)
没的那个那么漂亮。(没有那个那么漂亮。)(南京)
没的希。(没有希望。)(南京)
那本书没得卖的。(那本书没卖的人。)(重庆)
那个房子里没得人。(那房子里没人。)(重庆)
屋子里没得人。(屋子里没人。)(宜城)
这里没得车去那儿。(这里没车到那儿去。)(宜城)
4.因语义兼并,用“未曾”之类的词表示“未”,如广州的“未曾”,开平的□[mia]。这种现象其他方言也有。如闽语潮州话:
伊还未曾来=伊还未来。(她还没来。)
【责任编辑:张慕华 ;责任校对:张慕华,李青果】
*收稿日期:2016—03—01
基金项目:广东省打造“理论粤军”2013年度重点资助项目(LLYJ1320)
作者简介:施其生,中山大学中文系(广州 510275);
DOI:10.13471/j.cnki.jsysusse.2016.04.007
张燕芬,中山大学中文系(广州 51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