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体验教学法厘清数学概念
2016-08-09张赐星
张赐星
【关键词】体验教学法 数学概念 本质属性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076-01
体验教学是实现过程性目标的重要策略,也是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必经之路。概念是组成数学的基石,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小学阶段的概念并不是以表述性的文字出现,而是渗透在教学内容中。体验是学生形成概念、内化概念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如何妙用体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厘清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呢?
一、妙用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概念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常用策略,也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建立表象的重要方法。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结合思维活动能有效借助动手操作来理解数学知识,建立起事物的表象,厘清概念的主要本质特征或属性,教师再根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蕴含的思维契机点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从而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形成概念,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时,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主要包含长方体的展开特征和表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想让学生更好地厘清蕴含于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特性,必须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教师尽量不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应将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首先,学生必须理解表面积的含义,知道长方体的表面积求的是6个面的面积总和;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将长方体模型拆开,发现长方体6个面的特点是上下、前后、左右是一样的;接着,学生根据长方体模型找到每个面必须用长方体长宽高的其中两个进行计算;最后,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动手操作是学生数学推理的重要过程,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推导出面积公式后,他们对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公式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后在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就能灵活运用。
二、调动多感官参与,在体验中建构概念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有些知识需要学生经历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想一想、比一比等体验活动,学生的认知才能更加深刻。因此,它需要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才能更好地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数学知识。学好数学知识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推理过程往往伴随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概念的掌握必须经历大量的感知过程,并透过“表象”去理解“概念”,这个过程是灵动的,学生的思维会逐渐变得理性和睿智。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呢?分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要让学生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活动去合作探究,从而有效理解概念。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表示方法说出的含义,有些学生将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将其中的一份涂色就表示四分之一;有学生将圆平均分成四份,将其中的一份涂色就表示四分之一等。教师此时故意出示一个没有平均分的图像,让学生说说它们各表示多少,使学生的固有思维受到冲击,从而让学生理解平均分在分数中的重要性。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设计冲突情境:将一个放有6支笔的文具盒摆在桌面上,并将笔平均分给两个学生。问:每个学生得到的笔用分数如何表示?是几支?学生回答是,每个学生有3支笔。教师再增加2支笔放在文具盒里,把8支笔平均分给两个学生,然后问相同的问题,学生发现每个学生分到的笔还是用分数表示,但数量是4支。通过设置这样的冲突情境引发了学生更加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了单位“1”的意义。
三、妙用实践体验,在巩固中内化概念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仅仅依靠理解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抓住数学概念与生活的联系,搭建实践活动平台,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概念运用于生活问题的解决中,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理解概念,特别是当学生需要运用综合知识来解决问题时,他们对概念的来龙去脉就会有一个清晰的理解,从而在巩固练习中内化概念。
如“百分数的概念”,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但也比较抽象。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践,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百分数。如利率问题,教师设计实践情境:以5万元为本钱,让学生到银行网点了解相关存款信息和利率,并合理制订出最优化的理财方案,通过方案计算出利息,这样的过程能让学生对利率概念有深层次的理解。
总之,概念是数学课程中较为抽象的知识,又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引导学生厘清概念本质时,教师要抓住概念的特点,巧妙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数学活动去感悟概念、理解概念、内化概念,从而有效厘清概念的本质属性。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