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笔费”的由来考释
2016-08-08王世国
文/ 王世国
“润笔费”的由来考释
文/ 王世国
[1]
润笔即稿费,润笔来源于《隋书·郑译传》。北周时,郑译与杨坚有同学之谊,又帮助杨坚篡周建隋,但因贪赃枉法被弹劾,贬为开府、隆州刺史。后来,他奉诏回京治病,隋文帝杨坚在礼泉宫接见了他,并赐宴,与他一起喝酒,非常高兴。这时,杨坚对郑译说:“贬退你已很久了,我心里很挂念、怜悯你。”
杨坚对在场的侍臣们说:“郑译与我同生共死,在我遭到曲折和危难之时,他帮我说话。这些我何曾忘记?”于是,他下诏恢复郑译沛国公的爵位和上柱国的官职,当场命内史令李德林起草诏书。这时,站在一旁的高颎对郑译开玩笑说:“笔干了。”李德林说:“不得一钱,何以润笔。”郑译笑道:“我出为刺史,拄着拐杖回来,没得到一个钱,用什么给你润笔?”杨坚闻之抚掌大笑。
这就是“润笔”的出处和来历,后来它便用来指代书画家卖字画所得到的报酬。
古时,在不同的时期和场合,“润笔”还有一些别的称呼。
1.润资:润笔的资金。
2.润笔物:润笔的财物,即具体的物品代钱充做润笔。
3.润格:润笔费的报酬标准。因诗、文、书、画的类别 而异,不同的类别中又因其规格(比如诗、文的长短,书、画的尺寸大小)而异,其报酬标准均有所不同。润格还因人的名气、地位而异,因年代、时尚不同而常常差别很大,素无定“格”,也很难“统一”,而往往是一种带有约定俗成性质的“市场价”。
4.义取:唐朝时这种说法比较流行,以代“润笔”。本义是用正当手段取得报酬或利益,含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意思。
[2]
5.惠香:这是宋人对润笔钱物一种含蓄的说法。惠即惠赠,“香”代指钱物,暗指美意。
6.利市:明代有此一说。本义是买卖所得的正当利润,对办喜庆事时赠给有关人员的钱物也称“利市”。有的文人借用这个词取代润笔,也含有取之有道,并包含吉利、喜庆之意。
历史上,收取润笔一直被视为文雅之事,清初的戴易首先明码标价,挂牌卖字,“榜于门,书一幅受银一钱,人乐购之。”但最具影响力的首推清代郑板桥的笔榜,他将字幅的大小与价格联系起来,并称“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此后,书法家订润鬻字演为风气,并被社会广泛接纳,书法变得和其他商品一样在市场上流通。
然而,上个世纪50至70年代,书画买卖遭到禁止,人们若喜欢某个书法家的书法,便设法向他索求,无需付给润笔。虽然改革开放以后,艺术拍卖和流通市场逐渐兴盛,名家书法屡屡卖得天价,但是书法家公开挂单者依然很少,书法家仿佛羞于谈钱,这便造成了可以免费索求其作品的假象。许多场合如饭局、雅集、笔会、会议等以及微信朋友圈上,书法家常会碰到请索作品的人,却绝少有人言明会付给润笔。有些人说话的口气让人听来好像他要你的字,是给你面子。呜呼!
可能在一些人看来,不就是在纸上写几个字吗?这点纸墨值几个钱?其实,书法远不是在纸上写几个字那么简单,若要估算成本和付出,那是非常高昂的。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从小就要用功练习,如果能得高人指点或贵人相助,幸运地脱颖而出,起码也要30年以上,而最后成名成家的概率只有5%。而这数十年来,他拜师学艺、临池习书所耗费的时间、精力、笔墨、纸张、金钱,是难以数计的。书法家沈尹默先生练习书法时,曾一天写完一刀宣纸,那可是整整100张啊!沈鹏《咏书》诗中说:“废纸三千犹恨少”,这并非虚语。齐白石曾说:“别人看我的一幅画好像很简单,他哪里知道,我私下里曾画了数遍。”
老子说:“大道至简”。看似容易的写字,其实要写得用笔有法度、结字有神采、线条有质感、全篇气韵生动,那真的非常困难。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独特的“这一个”,而且创作过程是快速的,整幅字看起来就像是一条奔泄而下的河流;它是连续的,从开始一笔,到最后一画,都要完满呈现,不可逆转;它又是一次性的,落笔即成,不容修改。所以,书法作品的成功率是很低的,甚至有时更赖天机造化,哪怕是大师、书圣也莫不如此。书法家耗费的宣纸和废弃的劣作,往往要比一个画家多得多。
[3]
所以,书法家创造性的劳动,理应得到尊重。如果你与书法家不是老友故交,或者不是书法家主动赠送,那么你真心喜欢他的作品,向他索求时就应当付给润笔。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索取就是不劳而获。我们可以为一件衫、一餐饭、一晚唱K而一掷千金,为何舍不得为喜欢的书法作品付出润笔?更何况它会为你的厅堂添光增辉,使其格调高雅,看到它会使你身心愉快、神清气爽,甚至还可以为你的资产保值增值,何乐而不为呢?
齐白石先生为人谦和,但自定的稿费标准却绝无商讨的余地。一句话,他定的润例,他说多少就是多少。什么事儿都好说,只是这事儿没商量。他家的客厅,挂着他亲笔书写的稿费标准,明码标价,一清二楚。给多少钱,画多少画,执行起来毫不含糊。
曾有人为求一幅画,专程去拜访他,一进客厅,抬头就看见了稿费标准明细表,数数自己荷包里的钱,只够买一只半虾。他小心翼翼说明来意,希望能得到齐白石亲笔画的两只虾。齐白石说:“我一生受苦,从童年至今,所以钱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没钱,怎么生活呢?”然后接过钱说:“放心,一定让你满意。”随后,挥笔作画。先画了一只正在水边嬉戏的虾,活灵活现,美不胜收。之后,在这只虾旁边,画了一只在水面上只露出上半身的虾,下半身被层层水波挡住,惟妙惟肖。来客一看,非常满意,两个人皆大欢喜,都很开心。齐白石就这样巧妙地满足了来客的要求,同时又严格遵守了自己拟定的稿费标准。
民国时期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在《鲁迅大全集》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鲁迅先生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分一个段落,也没有一个标点符号。从头到尾,一气呵成,连成一片。
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先生分一分段落,同时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先生回复道:“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了鲁迅先生的意见。
上世纪三十年代,丰子恺先生赋闲在家,为谋生,曾在当时的《太白》半月刊上登出《子恺漫画润例》,每幅漫画要价不低,同时言明一口价,不讨价还价。意思是,你觉得我的画值我所说的稿费标准,我们就合作;觉得我的画太贵了,你可以不要,但请别还价。虽然如此,依然稿约不断。卖画之余,他还喜欢读书、品茶,与朋友小聚,生活过的极其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