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问题及治理研究
2016-08-08文/西沐
文/西 沐
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问题及治理研究
文/西 沐
导 言
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是一个特殊的新兴市场,目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除了对这一新兴形态的市场研究不够,认识不足,规律的把握有偏差以外,更多的是对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规范化、秩序化发展的路径缺少探索与实验。辨明真伪是测度艺术品价值的基础,自然,解决鉴定问题是艺术财富管理的重中之重。但在当下赝品猖獗的艺术品市场,要彻底解决鉴定问题任重而道远。
一、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九大现状与问题
当前,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大的方面:
1. 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混乱且近乎失控。一些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在获得工商执照后,便可以随意从事商业性的鉴定活动。而国家文物及监管部门对于此类机构的鉴定是否有效、是否需承担相应的责任,没有做到应有的监管。不少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的所谓专家,也并不具备文物艺术品鉴定的资质与能力,其出具的文物鉴定证书更无“技术含量”,甚至只要客户给钱,就可以随意出具文物艺术品鉴定的证明,客户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2. 文物艺术品鉴定本身与鉴定结论的利益导向性太强。由于存在文物艺术品鉴定收费与文物艺术品估价之间的利益关系,根据鉴定结论与文物艺术品估价来收取文物艺术品鉴定费用的收费制度已成为利益导向的核心链条。在这种利益链的引导下,给钱就出证书的市场扭曲现象就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了。
3. 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管理缺失现象严重。目前国内的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仍处于“三无”的实际状态。而“三无”中,首当其冲的是无法律监管,其次是无机构管理,第三是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无需承担责任。
4. 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行业管理与自律缺失。民间鉴定机构繁多,具有官方监管与背景的权威鉴定机构匮乏,市场品牌机制的培育还未建立。
[1]
5. 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管理理念及体制与现实市场错位严重。我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发展理念及体制与管理,已经严重不适应市场的发展。文物艺术品部门的监管能力及其已有的专家资源,根本不能满足艺术品鉴定市场的巨大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收藏大军已达近亿人,但与此极不相称的是,“文物鉴定”的改革和改进却十分滞后,可以说,我国相应的管理部门和文物艺术品鉴定领域,并没有很好地与时俱进,与迅速发展的市场相对应的是管理理念的陈旧、管理的滞后与方法的落后。
6. 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科技手段应用落后。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制度建设是基础,体系建设是重点,立法监管是关键。重要的还有一条,那就是科技进步的应用是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挖掘及管理技术的发展,传统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体系在进一步发展的同时,要催生新的文物艺术品鉴定形式,特别是要使科技进步推动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7. 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证书泛滥成灾。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证书不仅数量多,而且证书可信度低。鉴定行为得不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导致不具备文物鉴定资质的个人或机构,无法承担相应的经济甚至是刑事责任,作假售假的成本低廉,很难制约、约束并规范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的这种不当市场行为。
8. 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立法严重滞后。中国文物鉴定市场立法滞后的严重后果就是,鉴定市场无法可依。文物艺术品鉴定是涉及知识领域面较宽的复合性学科,长期无法可依是混乱局面一直存在的根源。
9. 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标准缺失。这导致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存在极大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对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是乱象丛生的重要根源之一。
[2]
二、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治理原则
从当下来看,如果我们要实现市场参与者“不想、不能、不敢”做违法或是违规、失范之事的理想状态,至少要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1. 更新理念,系统研究行业发展顶层设计,创新体制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发展的战略目标、布局与路径。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管理需要更精细的制度设计,其顶层设计既要体现国家层面的战略指向问题,又要体现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2. 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法治工作是市场治理的基础与总抓手。抓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法制建设,是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不断走向规范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与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制定出一部统一、科学的法规,明确文物艺术品鉴定的监管主体、人员组成、鉴定办法和法律责任等问题。同时,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之下,应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统一和科学的文物艺术品鉴定资质、资格认证管理体系,形成一套有效的行业规范,这些是非常有必要的基本工作。
3. 要在充分认识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规律的同时,构建“政府——行业管理——鉴定市场”这样一个完整的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体系。政府管理部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法律政策、规则及监管,行业管理组织进行行业管理、发挥行业自律功能,市场主体在监管下按市场规则与规律运作。
4. 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一是由于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所面对的标的物是非标准化的,鉴定不仅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更高的门槛,同时由于其量多面宽、情况复杂,因而需要更多的专业化服务。二是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需要面向不特定的公众对象,具有“公众市场”的属性。三是易发生道德风险。所以,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必须严密接受市场的监管。
5. 发展行业管理组织,加强监管与自律。对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来讲,监管与自律是极为重要的,而实施的措施之一就是培育行业管理职能,建构行业管理组织。首先要针对市场的热点与难点,尽快建立并完善行业组织。其次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对不同行业的管理、组织、监督与自律工作。最后要不断完善行业组织与政府及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对接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规范与发展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中的作用。
6. 抓重点。当下要构建诚信机制,重点要抓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准入与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法治这两个工作重点。对混乱的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来讲,构建市场的诚信机制要有一个过程,但工作的重点是极其清楚的,那就是鉴定市场准入与鉴定市场法治。其中,鉴定市场的法治是基础,鉴定市场准入与管理是关键,主要的手段还是依靠法治。
7. 要重视科技进步对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推动作用,积极发展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第三方主体业态。在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制度建设、市场体系建设与保障支撑体系建设的区别与衔接,在积极推进科技进步的支撑保障与法律法规的规范基础上,积极完善艺术品辨伪、防伪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与体系,培育新的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第三方主体业态。同时,在体制架构上,要积极探索与目前实施的司法鉴定体系与系统相衔接,在业务准则与工作模式等方面不断寻找融合点与共同点,在司法鉴定的理念、标准与框架下,逐步建立起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基本体系。
8. 重视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文化建设。市场文化是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一种正式资本制度的补充形式、共同信念及行为规范,优秀的市场文化能够为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思想、信念等支持。正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文化支持和维护。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体系,市场文化的价值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和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管理部门对市场文化创新所采取的激励措施与态度。政府和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管理部门,若不承担并强化这一职能,出现“缺位”,则其他非制度性市场文化就会前来“补位”,如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中的黑市、非法组织等,都会导致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与组织的混乱。这不仅会增加市场的交易费用,而且易引起社会不稳定。当前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文化的缺失,最集中的体现为信用环境的失范,这正是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文化价值体系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
[3]
9. 要端正文物鉴定市场的风气。好风气的形成,是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环境优化的前提。但好的风气既要靠行业自律,也要靠包括媒体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同时也需要法制建设。当下,我们要改变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圈子化发展的基本状况,树立行业新风,特别是在“全民收藏”时代来临之际,要以法立威、以威正风,文物艺术品鉴定行业与市场才可能走向规范与秩序,进而达成健康发展的目标。
三、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治理的基本路径
针对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发展的现状,我认为,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治理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
1. 面对新的市场发展状况,要解放思想,认识并按照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搞好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创新管理体制与方法。在认识并把控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发展内在规律的同时,要加强监管工作。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找到科学、合理、有效的最佳途径来促使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有效监管。最主要的不外乎是在重视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强化法制、自律及他律的管理能力建设,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标准与工作流程,并用组织的方式、方法落实下来。
2. 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秩序化的核心是建立诚信机制,关键在于建立监管体系,而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监管的核心在于市场准入与市场法治工作两个方面。在法律制度层面上,要对从事文物艺术品鉴定的机构和鉴定人员提出资质要求。同时,国家要逐步建立分级、分类的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资质管理机制,明确对不同资质的鉴定机构进入鉴定市场的不同范围。一是要建立文物艺术品鉴定资质的年度审查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二是建立惩罚机制。在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法制建构过程中,要把握与认识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在面对热点、难点的同时,要注重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出台与部门规章的应用三管齐下,从而使中国艺术品法制工作基本上能够覆盖并跟上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基本步伐。
3. 建立科学有效的文物艺术品鉴定体系。目前,我们已经基本上解决了相关的架构体系与知识点,专家们已经建立起了“艺术鉴定(经验鉴定)+科学鉴定+科学规范流程”的鉴定方法架构。如果说科学鉴定与科学规范流程更多的是涉及科学问题的话,那么艺术鉴定(经验鉴定)就涉及到人,会更为复杂。在鉴定的科学规范流程方面,流程公开最具意义,由于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本身面向不特定的公众对象,具有“公众市场”的属性,因此,除涉及到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需要保密之外,文物艺术品鉴定流程中的相关信息必须向公众真实、准确、充分地披露。
[4]
4. 建立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管理办法,重点解决鉴定收费与鉴定结论间的高度利益关联问题。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诚信缺失的根源之一就是文物艺术品的鉴定结论与艺术品鉴定收费额度之间高度关联,形成了直接的利益驱动关系,在无严密监管的状况下,受利益的导引,鉴定专家或机构为了获取高的鉴定费用而做出与客观事实有出入的鉴定结果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应该在制度上使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收费与鉴定结论分离,在客观上限制文物艺术品这一非标商品在鉴定过程中的不诚信空间的扩展。
5. 强化行业管理职能的发展与发育,完善与建立相应的行业管理组织,加强自我管理,以及自律与他律等行业管理工作。从建立与健全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管理体制的角度重视行业管理职能,不断完善与建立相应的行业管理组织,加强自我管理,以及自律与他律等行业管理工作的不断落实,为法治监管工作的深入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制的缺失,已严重地制约了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发展的进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针对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热点与难点,尽快建立并完善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管理体制与体系,完善行业组织。其次是要充分发挥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行业组织的管理、组织、监督与自律工作。最后是要不断完善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行业组织与政府及艺术品市场的对接机制。
6. 不断优化环境,培育科学与健康向上的收藏与投资文化,利用文化的传播与价值作用的力量,来教育广大收藏者,普及科学健康的收藏理念与理性规范的收藏投资行为,旗帜鲜明地反对反科学、反理性的收藏投资理念与行为,为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科学、规范与有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在当下,收藏及投资文化也许可以成为拯救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体制缺失的救命稻草。收藏及投资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培育价值建构意识与风险控制意识。在风险控制方面,藏家及投资者要秉承多看、多学习、多比较、多了解文化传统的原则,在艺术品收藏及投资等方面的知识上做足功课。
此外,对于艺术品的投资周期要以中长期投资为主,避免进行短期投资,因为艺术品投资和其他的物质化的商品投资是不同的,有其自身的规律。艺术品价值的建构过程及其价值的形成与发现要比其他投资更需要时间。当然,只要是投资就存在风险,并且期望的收益越大,需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重要的是要相信时间会带来价值的增长与增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