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2014年东盟经济一体化水平测度
2016-08-08苏海婵云南冶金集团进出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00
苏海婵云南冶金集团进出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00
1995-2014年东盟经济一体化水平测度
苏海婵
云南冶金集团进出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00
本文在梳理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评估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指标综合评估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方法对东盟1995年至2014年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贸易、FDI、旅游人数及占比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测度,发现其一体化程度在2004至2006年期间开始加速,此后一体化水平趋于稳定状态。说明东盟自贸区和共同体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一体化效果的潜力有限,尤其在推进贸易一体化方面更显得乏力。
东盟;一体化;测度
东盟自1967年成立后直至上世纪末,一体化进展缓慢,其原因东盟在建立初期是一个以政治合作为主、经济合作为辅的组织;而且东盟经济合作又是以协商为基础的经贸合作,以最低合作意愿的参与国家为区域合作标准,这就导致东盟合作的深度有限。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东盟才达成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协议;此后开始加速,于2007年签署成立共同体的协议,即于2008年开始实施《东盟宪章》。《东盟宪章》不仅涵盖经济方面实现共同体,即实现如欧共体一样的单一市场,还包括政治与安全、文化等方面的目标。据有关报道称《东盟宪章》实施以来的经济一体化效果显著,至2015年2月已完成2015年底经济目标的90%①。但实际情况如何?本文将主要从贸易、投资、人员流动(以旅游人数替代)等三个方面量化考察1993至2014年东盟经济一体化水平。
一、东盟经济一体化研究文献综述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评估方法回顾
(一)东盟经济一体化研究文献综述
东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总体上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是从数量上分析东盟一体化的进展。如刘京华(2013)从贸易和投资两个方面测度了东盟一体化程度,分析了其贸易和投资创造效应。第二类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东盟一体化与欧盟、阿盟一体化的差异。如陆彩丽(2013)从经济和政治哪个先行、是否严格机制、区域合作动机和经济水平等四个方面比较了东盟和欧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差异。陈璐(2012)也是比较东盟与欧盟的一体化差异,认为欧盟的经济一体化从模式、过程和效果都优于东盟,值得东盟学习。王嘉辉(2015)比较了东盟和阿盟的一体化进程,总结出实现区域一体化需要的条件。第三类是从整体分析东盟的一体化,不仅仅是东盟经济的一体化,如清水一史(日本,2014年)记录了东盟一体化历程的史实,尤其是每个阶段达成的协议,以及对日本和世界的影响;朱仁显(2002)分析了东盟决策机制对东盟一体化的影响。总的来说,关于东盟经济一体化分析的研究大多数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也较为粗糙,因此本文更多地从定量角度考察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及其进程。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评估方法回顾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评估方法从最开始以贸易量或价格水平为单一指标到采取多种经济变量,以及以制度变量衡量一体化水平。(1)以贸易量单一指标衡量一体化水平属于早期的评估方法(Herbert Gaedicke 1933和 Bela Balasa 1961),有其合理性,即早期的区域经济合作更多的是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进行。陈红霞(2009)在测度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水平的时候也是采取商品流通作为唯一测度指标。以价格水平趋同作为衡量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指标,这种方法在共同市场阶段或者一国之内还可以采用,否则就不太合适。杨凤华(2012)采用了“价格法”对长三角商品市场区域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测度。(2)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单独以贸易量或者价格水平评估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显然是不够的,投资和人员流动也是重要的一体化水平指标,例如欧盟的从达到共同市场后除了贸易量外,一体化水平更多的体现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由此,采取多种经济变量衡量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成为了趋势(Richard Harris 2001和Christopher Sands 2003),即以贸易量、投资、劳动力流动、消费等指标综合度量。陈秀珍(2000,2011)借鉴以上多变量的模型,根据内地与香港经济一体化的特殊性,采取HMcdi指数对内地与香港一体化水平进行了量化分析,但该模型只能纵向衡量一体化水平变化情况,不能与其他区域横向比较。陈辉煌(2011)提出采取多变量指标的层次分析法测算长三角的一体化水平,但只是提出方法,没有进行实际检验和测算。王玲莉(2014)通过构建绝对一体化指标和相对一体化指标来考察一体化中伙伴国与本国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这些指标包括的GDP、投资和贸易等指标。肖向东等(2015)采取多变量的AHP综合评价模型对中国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测算,并进行了聚类分析。(3)以制度变量衡量一体化水平的方法是基于制度安排导致交易成本降低的视角度量经济一体化水平(Harald Badinger 2001),如签订自贸区协议可以使关税降低某个程度,那一体化水平自然就提升了。这种衡量办法为质变性质的区域经济合作(签署某项协议)提供了度量方法,但对于量变性质(渐进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就无能为力了,且一项协议到底降低了多少交易成本难以测算。
二、东盟一体化现状分析
鉴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东盟目前已经达成建设共同体的协议,且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已经达到共同体的水平,那么为了全面反映一体化水平情况,多变量的研究方法比较合适。从比较研究各种测度方法的优劣看,本文将借鉴Harris和Sands提出的研究方法,并考虑数据采集的可行性,本文采取贸易(T)、投资(I)、跨境旅游人数(M)等三个方面的指标测度东盟经济一体化水平。
(一)东盟贸易、FDI和旅游人数等指标的一体化分析
1.东盟贸易一体化情况分析
贸易一体化指标主要从三个方面的数据反映,一是区域内贸易量的增长,说明区域内贸易更加便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区域内贸易额都会增长,因此,只看区域内贸易额的增长不能准确的反映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否增强了,故本文还要看第二个指标区域贸易依存度,即贸易额与GDP的比值,若贸易依存度越大则说明贸易一体化在推进。第三个指标为区内贸易占比情况,这个指标能较好地比较区域内贸易与区外贸易的一体化快慢情况,即区域贸易是否比区外贸易更加便利,含关税的降低或者非关税壁垒的撤销等,但这个指标在与区外一体化同时在加速的情况下便不能真实地反映区内一体化情况。
数据显示,东盟区域内贸易快速增长,区内贸易额从1993年的824.4亿万美元②增长到2014年的6083.2亿美元,增长7.4倍。从图1可以看出东盟在2004年后区内贸易额出现显著快速增长,可见东盟区内贸易在自贸区协议签订后的政策效果十分明显。不过,东盟贸易量在2004至2010年快速增长(扣除2009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在2011至 2014年贸易量增长却处于稳定状态,增长速度缓慢。
从东盟区域内贸易依存度(区域贸易额占GDP的比重)看,总体上是增长的,从1996年的20.0%增长到2014年的23.6%。但是我们会发现东盟区内贸易依存度在2005年达到34%以后逐年下降,且下降的过程与1996年开始的增长过程十分相似。
总体上看,区内贸易总额占东盟总对外贸易额的比重也是逐步增加。从1993年的19.2%增长到2014年的24.1%,其中2004年之前为24%以下,2004年以后的比重均在24%以上。对区内出口的占比也是逐步增加,分别从1993年的21.1%增加到2014年的25.5%,进口占比则从1993年的17.4%增加到2014年的22.5%。但我们也看到东盟区内贸易占比从1993年增长至2004年达到24.5%之后,区域内贸易占比也处于稳定状态。区内进口占比在2010年达到峰值25.9%后就开始下降;区内出口占比也是处于一个稳定的占比,大概25%左右。可见东盟区域贸易一体化继续加强的潜力有限,主要还是依靠区外贸易(75%左右)。
2.东盟FDI一体化情况分析
与贸易情况类似,FDI一体化指标也是主要从三个方面的数据反映,区域内FDI的增长情况、区内FDI与GDP的比值和区内FDI占总吸引FDI的比重情况。东盟FDI情况较为明显地表现出一体化程度逐步加强。区内FDI从1995年的46.5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243.8亿美元,增长5.2倍(图4);东盟区内FDI与GDP的比值也是增长明显,从1996年的0.59%增长至2014年的0.95%(图5);区内FDI占比也从1995年的16.5%增长到2014年的21.8%(图6)。不过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东盟总吸收FDI和东盟内部FDI影响都较大,明显呈现出两次下降趋势,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东盟内部FDI影响更为严重。数据还显示,若剔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东盟从2004年后区内FDI出现快速增长,较之前1995年至2003年的增长有更快的增速。可见东盟自贸区和共同体的建设对促进区内FDI增长还是明显。
3.东盟旅游人数一体化情况分析
旅游人数情况也不例外,旅游人数一体化指标只从两个方面的数据反映,区域内旅游人数的增长情况和区内旅游人数的比重情况。东盟旅游人数情况也表现出强劲增长,区内旅游人数从1995年的1179.4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4322.4万人,增长3.7倍;区内旅游人数增长也是从2004年开始加速,一直增长速度较快(图7)。不过,占比也从1995年的39.8%增长到2013年的44.1%,整体看占比并没有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甚至最近几年占比还出现下滑趋势(图8),原因则是区外旅游人数比区内旅游人数增长更快。
(二)东盟一体化综合指数测算
综合指数指包括以上贸易、FDI和旅游人数等指标的整体一体化水平指数,综合的一体化指数实质上是占比数据的综合体现。如以1997年的贸易一体化水平(区域内贸易占区域内外贸易的比重)为基期,即1997年的指数为100;其他年份的指数为该期实际比重除以1995年的比重,再乘以100得出,具体表示办法为如2010年的贸易指数。同时我们给各个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即、和,那么2010年度的一体化水平 =*+*+*。本文设定为,为,为0.4、0.4和0.2。通过计算得出结果显示东盟一体化REI指数③总体上在增加,但从2006年后REI指数趋于稳定(图9和表1)。也正如之前分析吸引外资(FDI)一体化情况所显示的,在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东盟一体化程度在这些年份是下降的。
三、结论
表1 1995-2014 REI指数
总之,以上东盟区内贸易、投资和区内旅游人数和占比,以及REI指数都在提升,说明东盟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一体化程度正稳步挺进,东盟自贸区和共同体的建设取得了成效,但整体一体化水平特别是FDI的一体化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从绝对量比较看,2004年至2006年是东盟一体化程度加速的时期,远快于之前十年的东盟一体化速度。各项数据显示东盟一体化水平近十年来处于稳定状态,尤其是从贸易一体化数据看,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在总量上促进了区内贸易的增长,但与东盟GDP和区外贸易量增长相比,近几年呈现出下滑趋势。其原因是与东盟加强外部合作有关,即在东盟一体化加快的过程中,同时与东盟外的国家和地区也加快的一体化进程。同时说明,东盟共同体建设对区内FDI具有较强的推进作用,对贸易一体化的增强显得乏力。最后,是否与东盟产业结构趋同导致区内贸易一体化减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文还证实仅仅观察区内经济的占比数据指标不足以把握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水平情况,因而贸易、FDI和旅游人数的绝对量,以及其占GDP的比重也应成为观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指标。
[注释]
①栾鹤.2015年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面临大考[N].中国贸易报,2015-2-26.
②数据均来自ASEAN Statistics Year Book(2003年至2014年),以下皆同.
③2014年的旅游人数是采用2013年数据替代.
[1]陈秀珍.香港与内地经济一体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陈红霞,李国平.1985-2007年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测度与过程分析[J].地理研究,2009.11.
[3]杨凤华.长江三角洲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测度与过程分析[J].管理评论,2012(1).
[4]王玲莉.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经济发展水平关联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4).
[5]肖向东,罗能生.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测度及其聚类分析——基于中国2003-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求索,2015.2.
[6]ASEAN Statistics Year Book(2003年至2014年).
[7]http://www.asean.org/resources/category/statistical-publications.
[8][日]清水一史.东盟的地区一体化——以东盟经济共同体的进展为中心[J].南洋经济译丛,2014.2.
[9]刘京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绩效评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10]陆彩丽.东盟与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差异分析[J].经济视角,2013 (10).
[11]陈璐.东盟一体化的前景——与欧盟一体化的比较分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
[12]王嘉辉.东盟与阿盟: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分析[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5.5.
F133
A
2095-4379-(2016)04-0001-04
苏海婵,云南冶金集团进出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贵金属期货及现货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