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探析①

2016-08-07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吴佩芬

中国商论 2016年25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传统媒体数字化

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吴佩芬

天津职业大学社科部 田春艳

新媒体时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探析①

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吴佩芬

天津职业大学社科部 田春艳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信息传播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具有交互性、即时性、数字化的特点,并为当前我国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新媒体时代 农村生态环境 治理 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中国已经进入信息传播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不仅引领了社会信息传播领域的时代潮流,也为我国的现代化治理带来重大机遇。探讨新媒体时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是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实效性的现实需求,同时,这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 新媒体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新媒体”则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与报纸、书籍等传统媒体存在着诸多不同。从信息传播载体的角度来看,新媒体主要是通过网络传播的媒体;就信息传播的方式而言,新媒体是多向性、互动性传播的媒体;就信息传播的主体而言,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的媒体,即,新媒体中的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可以相互转换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新媒体就是所有的信息交流者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当前,新媒体可以理解为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形态,不仅指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还将各种网络平台、各种信息传播系统等涵盖其中,是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局限,能够适时地、交互地向使用者提供各种信息的媒体,包括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数字互动电视媒体、车载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具体形态。

当前,中国新媒体发展可谓是异军突起。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可见,当前我国已经有一半的人口接入和使用了互联网。并且,《报告》还显示,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这标志着中国新媒体已经进入了移动化时代。另外,数字互动电视、楼宇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在中国的发展也是方兴未艾。新媒体在中国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和言行,也深刻影响着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理念与行动。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2014年8月,《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2015年3月,“互联网+”行动计划载入《政府工作报告》。种种现象表明,中国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

2 新媒体发展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带来契机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等多元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协调不同主体利益关系、促使不同主体保持协同行动,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过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尊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强调通过多元主体协同行动、多种治理方式的综合,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各种局限,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带来良好契机和全景式服务。

2.1 交互性治理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由于受到技术发展条件的限制,传统媒体呈现出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在这种传播方式之下,信息往往呈现出单向线性的传播,这可以称为一点对多点的或者是点对面的传播。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媒体这种单向线性的传播机制,实现了多点对多点、立体化的发散性传播,即信息不再单纯依赖于社会精英或国家宣传机构的单方发出,而是任何拥有新媒体设备的大量普通受众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自主地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这就使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成为现实。在新媒体时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式能够打破单向的信息传播方式,开创出一种交互性的治理方式。

2.2 即时性治理

一般地,传统媒体要受信息采集、编辑和交通手段、发行环节的限制,其出版或播出都有固定的周期,不能实现即时传播。新媒体运用通讯卫星、微波、光纤电缆和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所受到的时空限制,只要具备基本的接受设备,在地球的任何角落都可以随时传递信息,实现了信息的“零时间”即时传播和实时更新。新媒体这种即时性的传播优势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环境突发事件面前,表现得非常突出。新媒体可以第一时间播出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文字和图片,同时可以发布相关的视频和音频。通过新媒体即时传播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信息,将带来治理主体最及时的实践行动,由此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即时性治理。

2.3 数字化治理

数字化是新媒体发展必备的技术条件,也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无论是手机媒体、网络媒体还是数字互动电视媒体,都是依附于数字化而存在的,甚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新媒体说到底就是数字化媒体,如果没有数字技术的支撑,也不会有新媒体的发生和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将引起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无论各个治理主体处于何时、何地,都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新媒体了解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农村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6a”模式:anyone (任何人)可以在anytime(任何时间)以及anywhere(任何地方)通过any media(任何媒体),传播any message(任何信息)并采取anymeasure(任何行动)。

3 新媒体视阈下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3.1 新媒体视阈下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也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式带来了重大发展契机。当前,必须从多方面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3.1.1 形成新媒体治理理念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问题,需要借助媒体为时代发声。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要形成与时俱进的治理理念。当前,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作用,通过发挥新媒体交互性、即时性、数字化优势,加强政府、企业、个人的互联互通,不断提升其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运用新媒体进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城乡一体化原则。在中国这个大生态系统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密切相关,不可孤立。因此,在利用新媒体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必须做到基于全局、城乡联动。第二,适宜性原则。中国广大农村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异,各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农忙农闲时间等都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因农制宜,而绝不能一刀切。第三,渐进性原则。新媒体是新生事物,虽然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但在广大农村,其普遍利用和效能发挥还需要长期的过程。因此,既要高瞻远瞩,又要立足实际,要循序渐进地予以推进。

3.1.2 大力发展新媒体技术

科学技术是新媒体发展的动力,也是新媒体时代进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依托。当前,推进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手机媒体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功能、发挥其他新媒体的治理作用,都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为此,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端服务器研发、推进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应用的进程;需要针对农村生态环境实际,推进各种治理技术研制、运用和普及;需要加大对科研人才培养和科研资金提供的支持力度,等等。

3.1.3 为新媒体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新媒体发展的土壤,是新媒体时代进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条件。当前,必须及时清理不利于新媒体发展的制度障碍,为新媒体产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各种创新平台,保障各个治理主体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顺利发展,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真正实现人人主体、万众创新。另外,针对新媒体时代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要加快网络信息安全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等预防网络风险、惩治网络犯罪,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造健康、有序的新媒体环境。

3.2 新媒体视阈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通过新媒体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农村的生态环境状况,建设美丽乡村,将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2.1 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是我们的既定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城乡一体化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社会保障的一体化,更应该体现为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体化。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城乡生态环境治理存在明显的信息脱节和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在新媒体条件下,城市与农村链接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真正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有利于实现城市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良性互动,极大地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3.2.2 有利于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建设生态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任务。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除了要求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要求生态环境的改善,尤其是广大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对于农村广大地区,无论从思想理念还是从人力物力的投入,相对来说都比较欠缺。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及新媒体在农村的广泛应用,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日趋数字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3.2.3 有利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了将美丽中国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并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所谓“绿色”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暂时的发展。当前,通过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重要遵循和自觉行为,大大地推动了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

[1]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张峰,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2]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的辩证法[M].洪佩郁,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3] 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M].何道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 匡文波.新媒体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 葛洛蒂.数字化世界[M].张国治,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6] [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7]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F323

A

2096-0298(2016)09(a)-146-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法治视阈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15YJC710055)。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传统媒体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数字化制胜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