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研究①
——基于零花钱支出的调查结果

2016-08-07北京联合大学张晓航

中国商论 2016年25期
关键词:北京联合大学消费观念零花钱

北京联合大学 张晓航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研究①
——基于零花钱支出的调查结果

北京联合大学 张晓航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在经济上没有独立,日常消费支出都来源于父母,而且由于年龄较小,社会经验积累较少,还没有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容易产生非理性的消费决策。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零花钱支出情况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习惯,并为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提出建议。

大学生消费 零花钱 理性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学生受不同消费观念、家庭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其消费行为习惯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习惯与以前的大学生已截然不同。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具体通过零花钱支出情况的调查,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展开了调查研究。

调查小组共发放问卷260份,其中有效问卷248份,有效率为95.38%。调查对象覆盖北京联合大学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其中男生96人,占38.71%,女生152人,占61.29%。

1 大学生零花钱支出情况基本统计

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1.1 零花钱主要来源依靠父母

针对零花钱主要来源问题设计了排序题,根据选择比例以及排序权数进行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零花钱主要来源依旧是来自父母的帮助,少数学生自力更生,以兼职为主要收入。极少有学生依赖助学金以及助学贷款获得主要零花钱来源。

1.1.2 学生基本信息

在调查的学生中,家庭月收入为5000~8000元的占比最多,为32.66%,2000元以下占12.5%,2000~5000元占19.76%,8000~12000元占19.35%,12000元以上占15.73%,家庭收入近似于正态分布;59.27%的学生为独生子女;来自市区、郊县和乡村的学生分别占46.37%、27.42%和26.21%;每个月获得的零花钱,占比最多的是800~1500元,为50.81%。

1.2 大学生消费构成

调查问卷通过“每月一般食品”、“每月的服饰以及化妆品”、“每月的日常生活用品”、“每月的学习方面”、“每月休闲娱乐”、“每月的人际交往”、“每月的话费支出”和“每月的交通费”8项支出进行具体调查。

其中食品支出最多,300元以下占22.58%,300~600元占41.94%,600~900元占26.21%,900元以上9.27%。学习、话费和交通费支出占比较少,学习支出选择100元以下的占68.55%,话费选择100元以下的占87.9%,交通费支出选择100元以下的占80.24%。其他支出中,100元以下的比例为21%~43%,100~300元以下的比例为25%~53%,其中日常生活用品支出相对较少,300元以下共占81.25%,服饰及化妆品支出相对较多,300元以下共占68.95%。

由此可见,食品支出的开销为大学生消费行为中的最大支出,学习支出占比最少,服饰及化妆品的支出相对较多。精神类支出与物质类支出比例差距大。

话费消费较少的原因是现在通信运营商都推出了不同价位的套餐,尤其在开学季,会有运营商来到学校进行业务宣传。由于微信等通信社交软件的普及,导致人们打电话,发短信的次数显著降低,大学生作为年轻人,更愿意接受这样的新兴社交工具。

交通费支出较少是因为在调查数据中,95.56%的被调查学生在学校住宿,住宿能减少大部分交通费支出。

2 大学生消费行为统计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概括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挖掘消费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有必要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统计结果做进一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2.1 男生与女生消费观念差异

根据调查数据,对不同性别学生的6项消费支出进行整理:女生一般食品支出小于男生,这与部分女生经常节食减肥有一定关系;女生的服饰及化妆品支出更多,女生相对男生更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更需要通过服饰及化妆品装扮自己;但是学习方面的支出中,男生和女生并没有太多差别;休闲娱乐支出和人际交往支出均为男生多于女生,男生相对女生更喜欢参加娱乐活动,且男生之间相对大方,请客聚餐的机会比女生多。由此可见,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有共性,也有差异性。

2.2 家庭月收入对零花钱支出的影响

根据调查数据,对不同家庭月收入的学生的六项消费支出进行整理:学生家庭月收入越高,每月的零花钱支出相对较高,其中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支出差距较小,服饰及化妆品支出差距最大,家庭收入越高的学生,越注重自己的仪表和容貌,会购买较多的服饰及化妆品,且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相对更喜欢攀比,在意自己的服饰是否比得过其他学生,是否紧跟时代潮流。

2.3 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2.3.1 互联网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调查小组针对大学生平时购物是否选择网购方式进行调查:51.21%的学生选择网购方式次数多,31.85%的学生选择去实体店和网购次数差不多,15.32%的学生选择去实体店购物次数多,只有4位同学从不选择网购方式。

结合研究资料,宋晓欣在《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动因分析》一文中提出四个结论:个体自我形象定位决定其对网络消费的青睐,网络消费的流行由群体内部沟通促成,消费行为习惯加速了网络消费的流行,群体当期的社会心理推动了网络虚拟消费。

网络购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可以在网上任意搜索自己喜爱的物品,并通过快递足不出户就能收到自己购买的物品,可以使大学生张扬个性,网络消费简单快捷,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但同时,大学生也不能过度依赖网络消费,在网上因为看不到实物,有可能买到自己并不需要的物品或者假货,因此在网上购物时一定要选择有保障的诚信网店。此外,大学生更不能沉迷于网购,这样会形成网瘾而不能自拔。大学生应学习网络维权知识,在网上要及时维护自己的利益。

2.3.2 大学生理财情况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多数大学生的理财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对零花钱支出进行合理规划,懂得的理财知识比较少。因此大学生应该逐步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这种意识需要经过日积月累的学习才会提升,要合理规划自己每月的支出情况,养成记账的习惯,还可以定期对支出情况进行分析。从调查数据中还可以得知,假设这月的零花钱不够用,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会选择自己赚,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向家里多要。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应该多尝试自己赚钱,体会辛苦劳动,而不是完全依赖于父母的供给。大约一半学生的家人每月定时给零花钱,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没有规律用完就要,然而大学生应该尝试的是让家长开学一次给够一个学期,这样更容易锻炼、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不会再过分依靠父母的资助。

2.3.3 大学生消费观念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绝大多数学生的消费观念都是比较合理的。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最先考虑的就是实用和质量,如果只关注时尚、美观和个性等,极有可能产生盲目消费,不合理消费。大多数学生没有超前消费的习惯,这是值得赞扬的,信用卡一类的超前消费行为不适合大学生,毕竟大学生没有固定的工作,超前消费很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与不必要的麻烦。多数学生认为消费观受到同学的影响,其次是家庭和校园环境的影响,少数同学选择“思想品德教学”与“教师的言传身教”,说明学校在教学中忽视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习惯教育。大约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有时消费仅仅因为心情,因为心情而消费的行为并不可取,是消费观念不成熟的表现,很可能购买到本不需要的商品,从而产生经济损失。

3 提倡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具体建议

3.1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节流开源,通过调查数据可知,多数大学生的零花钱主要来源于父母。大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是满18周岁的成年人了,绝大多数大学的课程安排较为宽松,大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参加兼职等社会实践活动,自己赚取零花钱,减少父母的负担。通过劳动,锻炼大学生的生活能力,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同时,参加兼职能使大学生培养合理消费、健康消费的习惯,珍惜金钱,避免盲目消费。一直由父母提供生活费的学生,大多金钱观念很差,不懂得合理消费。

大学生应该从现在开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尝试自己养活自己,对自己负责。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和家庭收入较低的学生同样都需要在大学时期尝试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2 健康理性消费

大学生应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首先,大学生要避免攀比、从众、拜金的价值观,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是培养良好消费行为习惯的基础。在消费前,一定要做好合理的规划,避免盲目消费,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合理规划还可以避免做“月光族”。大学生还应该多学理财知识,平日里要坚持记账,让自己了解到零花钱的流向。避免除合理贷款外的任何超前消费,因为超前消费将会给大学生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要做到健康消费,就应避免一切没有意义的不健康消费习惯。在调查小组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抽烟的学生占总体的9.68%,众所周知,吸烟对身体有很大伤害,尤其吸烟对周围的人同样也是有害的。吸烟的学生一定要减少吸烟次数,最好是能够戒烟。此外,要尽量减少不健康食物的摄入量,如腌制、烤制食品。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一定不要过度饮酒。

3.3 增加精神支出

大学生应注重学习支出等精神文化支出,不要仅仅满足于物质消费。经调查,不论是男生女生,家庭收入多少,来自市区、郊县还是乡村,大学生的学习支出相对于其他方面支出都是最少的。很多大学生都认为来到大学,不必好好学习,期末考前突击一下或许也可以得到不错的分数,但是要知道,学习是终身的事,除了课内应该坚持好好学习,课下也应该多借书、买书、阅读课外书籍。同时,在大学期间时间充裕,可以多考证书,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此外,还应该多学习中西方传统文化,尝试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不要仅仅局限于自己所学专业或者将来从事的工作。

虽然当今社会人们不得不进行丰富多彩的物质消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追求精神文化。大学生应该及时弥补自己的精神文化支出。不必要的社交娱乐等物质类支出完全可以节约一部分,用于弥补精神支出。

3.4 树立积极向上的消费观

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十分重视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多数学生的消费观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环境以及周围同学的相互影响形成的。高校可以尝试设立与消费行为习惯相关的选修课和必修课,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由于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没有固定的工作,因此更需要有合适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禹小英在《当前大学生消费的新特点与高校消费教育研究》一文中提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消费行为、个人消费价值观,了解社会的消费现象和对个人及社会的意义,使其明确何种消费水平于经济收入更具合理性,什么样的市场状况和社会消费最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等,减少因攀比、赶时髦、盲从而导致的非理性的高消费行为。

[1] 宋晓欣.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动因分析[J].商业时代,2010(36).

[2] 梁前德.家庭经济状况与大学生消费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地区2662名大学生消费调查数据为例[J].江汉论坛,2009(08).

[3] 禹小英.当前大学生消费的新特点与高校消费教育研究——基于对长沙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J].消费经济,2010(05).

F203

A

2096-0298(2016)09(a)-074-02

本文由北京联合大学“启明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经费资助(201611417SJ180)。

张晓航(1995-),女,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本科在校生,2013级会计学专业。

猜你喜欢

北京联合大学消费观念零花钱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零花钱大作战
从校址变化看北京联合大学办学理念的变迁
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台湾文学部分
我的零花钱
高中生消费观念与学校周边经济生活的关联探讨
大学生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零花钱
赵坚室内设计作品
专升本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以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