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空间句法视角的商业中心变迁研究
——以重庆市沙坪坝中心区为例

2016-08-06于露

重庆建筑 2016年7期
关键词:商业中心

于露

(重庆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5)



基于空间句法视角的商业中心变迁研究
——以重庆市沙坪坝中心区为例

于露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

摘要:该文通过六个时期阶段对70年来的中心区发展进行了调查,建构的线段角度模型清晰地显示出随着城市生长而不断变化的空间结构,从而揭示了空间构形变化对商业中心区的维持和演变所起到的作用。这个实例清楚地显示出使用空间句法的理论和工具进行城市研究所带来的几个优点。其一,它的计算机分析手段能把本来难以言说、讨论,但能被人的直觉所感知的空间结构用一目了然的图示方式表达出来。这样,空间构形的作用就可以从复杂的因素中抽离出来,凸现出空间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力。其二,在做历史研究时,空间句法的拓扑学分析方法使我们能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那些古老的地图,从中提炼出蕴含在地图中的当时城市的更多信息。

关键词:空间句法;空间构形;商业中心;重庆市沙坪坝中心区

1 研究背景

城市的形态和使用功能具有一定的关联几乎已经是一个普遍共识,这也是人们非常重视城市设计的根本原因。但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联,如何在生活中被实现,人们并不是很清楚,设计师所设想的使用情况往往和实际有差距。空间句法理论把这种联系归纳为“运动经济体规律”的模型。

空间句法是1974年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希列尔和汉森共同提出的,它立足于自组织理论,将城市看作一个与空间构形有直接联系的运动经济体(Hillier,1996)。希列尔认为,空间结构对社会的影响并不是一种机械的、决定论的影响,而是通过人的运动作为媒介来实现的一种富有弹性的影响力。空间结构通过塑造人流在环境中的分布(自然运动规律)以及共同在场的模式,进一步影响土地利用的选择、建筑密度甚至犯罪等社会活动的分布。在空间和城市功能的互动过程中,会产生倍增效应,使城市结构进一步分化,中心愈加致密并且可达性强,编织成城市的主要结构网;而在主要结构网之间的部分则是大片的较为稀疏的背景网格作为背景。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城市创造发展历程的新视野。也就是说,尽管城市发展由经济和政策因素最终决定,但这还是需要在空间结构规律所设定的框架和制约下实现。因此,理解和把握空间结构的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Hillier,1996,1999)。在空间句法学派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实例研究中,这种关联模型的存在已经被证实了多次。

2 沙坪坝区概况

沙坪坝区地处重庆市区西部,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全区幅员面积396km2,辖24个街镇,常住人口100万。域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城市发展繁荣兴旺。沙坪坝区科技教育发达,是长江上游科教文化名区。区内有高校18所,电大职大10所,中小学87所,在校学生近30万人,科研院所65所,科技工作者8万余人。此外,沙坪坝区交通通讯畅达,是西南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要道。开放平台集聚,是重庆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5家,其中力帆集团、小康汽车、康明斯等大中型企业50家,总数位居全市第三。沙坪坝区旅游资源丰富,融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于一体,形成了歌乐山名山旅游、磁器口古镇旅游、休闲购物旅游、都市温泉旅游、都市乡村生态旅游等品牌,每年接待中外游客上千万人次。并且,第三产业发达,市场潜力巨大,是重庆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区。有重庆百货、新世纪、新加坡嘉茂购物中心、北京王府井、煌华新纪元、国美电器等知名商家组成的66万m2成熟商业圈,三峡文化广场步行街被评为“中国十大特色商业街”、“全国特色文化广场”,是重庆“长江三峡文明长廊建设示范点”,如图1。

图1 沙坪坝中心区示意图

3 线段角度模型分析、比较与解释

整合度(Hillier et al,1984;Hillier,1996)反映了在不同的半径范围内,某一特定空间与系统内其他空间的集聚与离散程度。整合度数值越高,代表该空间单元与系统内其他单元之间的障碍越少,到达这一空间也就越容易,反之亦然。通常情况下,半径的大小与人们的出行方式相关。

3.1局部整合度

笔者以1945年的组构模型为例,选取了六个不同的活动半径(750m、1250m、1750m、2500m、4000m、5000m)。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活动半径的不断增大,高整合度区域逐渐由沙坪坝正街向外延伸。在750~1250m的活动半径内,高整合度区域集中在沙坪坝街道,以沙坪坝正街最为明显;在1750~2500m的半径范围内,高整合度区域逐渐开始由沙坪坝街道向外延伸。这一阶段,沙坪坝正街和小龙坎正街的整合度数值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在石桥铺形成了次级中心;当半径扩大到4000m时,主要中心和次级中心基本连接成片;当半径达到5000m时,主要中心和次级中心已连接成片。

3.2全局整合度

从民国时期的1936年、1941年、1945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8年、1997年,再到重庆直辖后的2012年,沙坪坝中心区高整合度区域不断扩大,轴线数量不断增多,密度和规模不断增大。由于受到长时期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整合度区域开始向其他方向拓展,逐步扩大了中心区高整合度区域的范围(图3)。希列尔教授等人(Hillier,1996;Hillier et al,2005)曾经说过:“对某个空间而言如果它仅在全局尺度上有较高的整合度或者选择度,那么它可能只是车辆繁忙的快速干道。”从现实情况来看,2012年全局整合度图中左侧的高整合度区域就是内环快速公路。但是针对这些偏重于过境交通的快速路,讨论人流聚集度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图2 1945年沙坪坝中心区空间结构局部整合度分析图

3.3空间智能度

空间智能度(Hillier,2004)指某一空间局部整合度与全局整合度的相关程度,它反映了观察者通过对局部范围内空间连通性的观察进一步获得整体空间可达性信息多少的程度。智能度越高,就表示系统全局与局部空间的关联性越强,空间的局部中心性越容易融入全局空间结构中,该系统也就越容易被感知、被理解。相关系数(R)是衡量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一个量值,取值为-1至1,其中,当|R|<0.3时,为不存在线性相关;当0.3≤|R|<0.5时,为低度线性相关;当0.5≤|R|<0.8时,为中度线性相关;当|R|≥0.8时,为高度线性相关。

图3 1936年—2012年沙坪坝中心区空间结构全局整合度分析图

由分析结果显示,沙坪坝中心区的空间智能度数值多为0.5至0.8之间,呈中度相关性,这意味着沙坪坝中心区的局部空间尚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整体的空间结构中去,如图4,表1。

图4 1936年—2012年沙坪坝中心区空间智能度分析图

表1 沙坪坝中心区不同年代空间形态对比

4 商业中心空间演变

4.1中心性规律

具体地说,Hillier对中心性规律的阐述主要包括三点。首先,中心性是一个以空间为主要引导的过程。其次,因为自然运动规律和运动经济体规律,城市的空间构形在产生和维持活跃的中心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简单地说,整合度核心往往和城市功能的核心 (主要中心商业区)相互重合。最后,为了有利于中心商业区各个不同的商铺间的可达性,城市网格的局部性特征,即网格的密度也起着关键性作用。中心区的网格往往比较密集而且紧凑,并有整合度高的辐轴使之和外围的大片城市区域相连接(Hillier,1999)。这三点规律是从大量的实例中总结出来的。本文将在下面通过重庆市沙坪坝中心区商业中心的变迁过程来检验这三点的有效性。

4.2商业中心空间演变过程

上世纪初的沙坪坝地区多为农耕地带,主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土地以种粮食为主。据民国《巴县志》载:“西里最称沃壤,除东西两大山脉外,大要皆平原,俗谓之坝。一坝之田多则数百顷,少则数十顷……阡陌鳞江,溪流灌注之,萦青带绿一望如绮……”1908年,合川人张明经来磁器口创办恒源丝厂。随后,磁器口的缫丝工业逐渐兴旺起来。1931年,陈氏兄弟在沙坪坝土湾创办了重庆牛奶场,成为重庆地区第一家企业化的牛奶场。1932年成渝公路建成及龙隐支路(小龙坎至龙隐镇、即今磁器口)通车,推动了乡镇经济的发展。次年,重庆大学迁入沙坪坝。如图5,对1936年沙坪坝中心区空间结构全局整合度分析图所示,此时的商业中心集中在天星桥一带。

图5 1936年沙坪坝中心区空间结构全局整合度分析图

抗战爆发后,集中于沿海、长江中下游的工厂开始了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史上空前规模的大迁徙。自1938年起,内迁厂家陆续到达内地,重庆成为迁川工厂的聚集地。是年4月,迁川工厂联合会成立。随后,迁川工厂联合会与国民政府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决定在沙坪坝地区建立工业区。至1940年,沙坪坝地区各类工厂逾百家,又以丝纺、冶炼、化工、机器等工业为主要行业,其中迁川工厂占有较大比重。工厂分布于成渝公路沿线和嘉陵江流域的化龙桥、土湾、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等地,工人总数达4万多人。1936年全地区有1个镇、3个乡,到1941年成为14个镇,城镇建成面积占全地区总面积10%。如图6,对1941年沙坪坝中心区空间结构全局整合度分析图所示,此时的商业中心已变迁到小龙坎附近,小龙坎正街“商业区”则成为数万产业工人购物消费地。

图6 1941年沙坪坝中心区空间结构全局整合度分析图

抗战期中交通邮电事业得到较快发展,1938年初重庆沙坪文化区自治委员会即向重庆市、巴县提出扩修公路、增添邮电设施。公路除较早建成的成渝公路外,汉渝公路(重庆至陕西汉中)以沙坪坝为起点,于1942年5月竣工通车。配合汉渝公路的修建,石门渡口得以扩建,成为继磁器口、化龙桥之后的又一主要码头。1938年起,随着新的市镇形成,战前重庆西郊商业集中于磁器口的格局被打破,沙坪坝、小龙坎、歌乐山、化龙桥、石桥铺的商业、服务业得以迅速发展。沙坪坝正街成为文化商业街,旅店、饮食、照相、书店、茶馆等聚集在近半公里的街上。据统计,沙坪坝正街有各类商店百余家,尤以书店、照相馆、茶馆为最多,成为每年近万高考学子的聚集地。1944年又有部分工厂迁来,至1945年全区有工厂251家。如图7,对1945年沙坪坝中心区空间结构全局整合度分析图所示,此时的商业中心已过渡到沙正街。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经济中心东移。

1985年底区委、区府制发了《关于建设新型文化区战略纲要的初步规划》。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沙坪坝区的经济建设更加繁荣兴旺。区域内的陈家湾、沙杨路,70年代前还有农田村舍,80年代即逐渐繁荣,显现现代城市景象。沙杨路建为科技一条街,总长6km。小新街与双巷子交汇处为全区文化中心,高26层83m的三星级沙坪大酒家耸立其间。三角碑转盘为全市与省内外交通交汇处。如图8所示,此时的商业中心集中在三角碑转盘附近。1997年重庆直辖后,沙坪坝区的经济建设进一步得到发展。始建于1997年的三峡广场是集商贸、文化、景观、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城市广场。如图9、图10所示,此时的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三峡广场商业圈。

图7 1945年沙坪坝中心区空间结构全局整合度分析图

图8 1988年沙坪坝中心区空间结构全局整合度分析图

5 结论与思考

为了解答基本的研究问题——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具有怎样的联系,我们对沙坪坝中心区的空间构形模式和商业中心演化分6个阶段作了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时期阶段,空间结构和商业中心区的分布具有不同程度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和路网结构有关,在特定的情况下,还和其他交通方式的结构有关。城市的空间构形和局部网格的属性在产生和维持活跃的商业中心的过程中的确是起着关键的作用。

图9 1997年沙坪坝中心区空间结构全局整合度分析图

图10 2012年沙坪坝中心区空间结构全局整合度分析图

当然,从空间结构的角度理解商业中心区的演化过程,并不意味着忽略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直接影响力。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因为“空间结构”是人们难以用语言所描述的现象,它的作用难以被普通人所察觉,往往会被忽视和遗忘。空间句法的理论认识到了这一点,发展的计算机辅助技术能帮助我们澄清空间的力量。在本文中,我们看到空间结构是被毫不含糊地表达了出来的,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了空间结构对商业中心区位置的选择具有非常强的作用力。空间句法这个实证性的科学理论,可以帮助设计师清晰地了解空间的规律和间接产生的社会效应,从而在政策制定和规划中顺应城市自身的发展趋势,可持续地设计城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姜莉莉.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空间系统建构探析[D].重庆:重庆大学,2009.

[2]吕斌,张玮璐,王璐,等.城市公共文化设施集中建设的空间绩效分析——以广州、天津、太原为例[J].建筑学报,2012(7):1-7.

[3]张馨匀.地图与影像中的近代重庆城市空间结构演变[D].重庆:重庆大学,2014.

[4]李建,董卫.古代城市地图转译的历史空间整合方法——以杭州市古代城市地图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8(2):93-98.

[5]李建.杭州旧城空间形态演变实证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0(5):92-94.

[6]王浩锋.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规划——公共建筑的聚集现象[J].建筑学报,2008(4):81-84.

[7]陈泳,倪丽鸿,戴晓玲,等.基于空间句法的江南古镇步行空问结构解析——以同里为例[J].建筑师,2013(2):75-83.

[8]刘英姿,宗跃光.基于空间句法视角的南京城市广场空间探讨[J].规划师,2010(2):22-27.

责任编辑:孙苏,李红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07(2016)07-0005-05

doi:10.3969/j.issn.1671-9107.2016.07.005

收稿日期:2016-04-25

作者简介:于露(1990-),女,山东高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进行空间句法研究。

Study on Business Center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Light of Spatial Syntax

Abstract:Through the six periods of time investigation on the seventy years of development of Central District,the paper establishes a segment model clearly show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consistently changing with the growth of the city,revealing the roles of spatial configuration transformation played in the maintenance and evolution of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This case clearly unveils the several advantages brought by adopting spatial syntax theory and tools to conduct urban studies.First,the means of computer analysis can graphically demonstrate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which can be sensed by intuition but hard to be orally expressed or discussed.Thus,the role of spatial configuration can be detached from the complex factors,and spatial counterforce against social life is highlighted.Second,when conducting historical studies,topology space syntax analysis method offers us a new view on the ancient maps,from which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city at that time can be gained.

Keywords:spatial syntax;spatial configuration;commercial center;central district of Shapingba in Chongqing

猜你喜欢

商业中心
大型商业中心绿色照明设计探析
南朗壹加壹商业中心工程结构设计要点探究
商业空间中母婴室内物品配设调查研究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商业中心空间活力特征研究
电子商务冲击下城市分区中心商业中心的服务门槛人口与居住密度研究
面向大型综合商业中心动线与空间设计研究
树脂绝缘干式电力变压器安装的技术要点剖析
我国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南京商业中心演化与布局研究
浅析商业中心绿色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