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类课程体系的优化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2016-08-06尹豪袁涛
尹 豪 袁 涛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植物景观类课程体系的优化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尹豪袁涛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类课程的发展历经“植物造景”“花卉应用”“花卉应用设计”“种植设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等课程更迭。目前,植物景观类课程教学存在着与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有重合、与“园林设计”课程衔接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植物景观类课程体系优化的途径:首先,明确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其次,细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建设;第三,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加强相关课程间的衔接。植物景观类课程体系优化后,课程教学内容的架构和教学方法的组织逐步走向成熟,教学研究的发展开始专注于模块化建设,有利地推动了学科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深化。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课程体系;教学模块
一、植物景观类课程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末,我国园林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急需大量的园林规划设计人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明确了进一步加强植物应用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方向,并于2009年率先在全国农林院校中设立了“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必修课程,共有80学时[1]。此前,学院已设有“植物造景”研究生课程、“花卉应用”“花卉应用设计”和“种植设计”3门本科课程[2],在对本科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确立了“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本科课程的主体教学内容。
经过近6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涵盖了植物景观历史与文化、植栽与空间营造、植物规划与空间布局、园林设计实例测绘、专类园设计、花坛花境设计等。2013年秋季,学院开始执行新的教学计划,针对“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学时过长(80学时),教学内容过于庞杂等问题,将“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分为“园林植物景观规划”(64学时)和“园林植物应用设计”(32学时),总体教学内容没有较大调整,见表1、2。经过4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对受众群体进行调研后发现,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植物景观类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合、混淆的问题
风景园林专业的先修课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和“园林植物应用设计”课程知识体系的重要支撑。其中“园林花卉学”与“园林植物应用设计”课程不存在教学内容重合的问题,而“园林树木学”与“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见表3,重合内容主要在功能认知、栽培植物群落构建、树种规划和树木配置方面。虽然课程内容有重合,但重合部分的教学要求却各不相同。教师在“园林树木学”课程中讲授功能认知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植物材料的特性和色彩、芳香、姿态、风韵等观赏特征,而“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讲授的功能认知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关注植物的外观对空间形态与布局的影响。在讲授栽培植物群落构建内容时,“园林树木学”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植物人工群落的构建和常见的种植方式,而“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的重点在于关注如何发挥植物群落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如何突出植物景观的地位及其对整体景观布局和结构的影响。树木配置探讨的是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园林设计的基本要素(水体、建筑、道路等)之间的联系,两门课程并无差异。
表1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的内容
表2 “园林植物应用设计”课程的内容
表3 “园林树木学”课程内容与“园林植物景观规划”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建设不足是造成与“园林树木学”课程内容重叠的直接原因。作为“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的前身,“种植设计”于2002年开课,为“园林树木学”的延展课程,由园林树木学教研室承担授课任务。为了强化对园林树木的认知和应用,“种植设计”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与“园林树木学”存在重合。2009年“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设立时,基于“种植设计”课程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和完善,但是课程发展历程较短,课程体系的构建不成熟,部分沿用“种植设计”课程内容存在与“园林树木学”重合的条件。而“园林植物应用设计”课程则不存在同样的问题,其前身“花卉应用”早在1988年就成为独立课程,经历长时期的发展,与“园林花卉学”的教学内容界定相对清晰,课程内容与体系已近完善。2013年开设“园林植物应用设计”课程时,已不存在与“园林花卉学”重合的可能。
(二)植物景观类课程与“园林设计”课程缺乏有效衔接
课程体系组织结构的差异性是教学内容不匹配的直接原因。“园林设计”课程总计176学时,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园林设计”课程体系模块化组织较为明显,其知识模块体系的建立主要基于不同的设计尺度和项目类型,设计技能的训练以小型场地的空间营造为起点,逐步由单一走向综合,以彰显设计风格与手法为最终的培养目标,见表4。教学计划安排要在4个学期内完成“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学期讲授1个教学模块。“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历史沿革、文化表达、设计程序、配置方式、空间营造以及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庞杂,没有明确划分模块,总体上分为理论讲授和设计训练两大部分,教学行为的组织方式为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和设计实践3个集中式学习阶段。“园林植物应用设计”课程内容以各种类型的植物应用方式为知识点展开,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设计实践、理论+调研两种方式,为分阶段集中式学习。两门课程在同一个学期开设。课程体系组织方法上的差异造成了植物景观类课程无法很好地与“园林设计”课程衔接。
表4 风景园林专业“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三、植物景观类课程体系的优化
(一)明确各门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
风景园林学科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人居环境理论、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和施工与管理4个方面[3]。植物景观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其中的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和施工与管理3个知识领域,课程体系的定位在于强化植物要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核心地位。植物景观类系列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植物材料进行景观设计的能力,需要在认知植物的基础上,深入熟悉植物材料的特征、习性,灵活运用植物材料满足各种园林功能的需求,并以不同的形式语言表达设计风格上的差异。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依据不同园林绿地的功能需求,能够灵活运用植物材料划分用地格局、营造场地空间、塑造景观特色;掌握不同尺度下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绘图表达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园林植物应用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熟知以植物材料为主体的各种设计形式及其设计要点和方法;在掌握了植物材料特征、生长习性的基础上学习运用植物营造景观的能力;同时应熟练掌握以园林花卉为主要造景材料的设计方法和绘图技能。
(二)加强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建设
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应优化植物景观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植物景观类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加强学生对花卉植物材料观赏特征(形体、色彩和肌理)的认知,熟悉各种植栽形式的设计要点和方法;掌握常用尺度下(1/250,1/500,1/1000)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途径与方法、各类植物种植方式的应用与表达。
针对教学重点,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植物景观类课程教学进行了模块化建设,加强了与“园林设计”课程的联系。笔者将教学内容划分为4个教学模块,包括植物景观文化与历史、花卉应用、植物景观与场地空间、植物景观与布局结构,见表5。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安排不同的授课学时。
表5 植物景观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设置及教学安排
(三)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加强相关课程间的衔接
为了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增进专业学习的连续性,将植物景观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4个独立的模块课程,根据园林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不同,科学合理地制定植物景观类课程的教学安排。风景园林专业教学计划中植物类课程的课时数较少、设计类课程的课时数较多,因此植物景观类课程教学的重点应在于训练学生应用植物材料营造场地空间和划分结构布局的能力,加大“植物景观与场地空间”和“植物景观与布局结构”两部分的教学强度,分别设为40学时数的必修模块课程,注重与园林设计类课程的并行性和互补性。同时减少花卉应用设计模块的教学比重,将其定为选修模块课程。针对园林专业教学计划中植物类课程课时数较多、设计类课程课时数较少的特点,植物景观类课程教学的重点是要学生综合掌握应用植物材料组景、营造空间、划分布局的能力,模块“花卉应用设计”“植物景观与场地空间”“植物景观与布局结构”均为必修课程,注重与“园林树木学”和“园林花卉学”课程的衔接。模块“植物景观文化”作为两个专业共同的选修课程开课计划后置,定在第4学年开设。
四、植物景观类课程体系优化的效果
植物景观类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建设,细化了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园林植物景观规划”和“园林植物应用设计”两门课程的架构,呈现为4个模块的教学单元,完善了教学体系的组成,加强了课程间的衔接。在2015年秋季的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植物景观与场地空间”和“植物景观与布局结构”模块的教学要求进行了实验性教学。与以往的大单元模块化教学相比,小单元的模块化教学使教学重点更为突出,知识点的讲解与设计训练的对应性增强,与并行的“园林设计”课程有着显著的互补性。在2016年春季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看出“植物景观与场地空间”的模块教学方式值得信赖。与“园林设计”课程的两个模块“小型花园与附属绿地”“城市公园”的对应性强,衔接较好。”
在风景园林学科的建设中,植物景观类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关注,相关的教学研究也在逐步增多。北京林业大学在历经6年的教学实践后,植物景观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架构和教学方法的组织逐步走向成熟,教学研究的发展开始专注于模块化建设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有利地推动了学科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深化。
资助项目: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内容优化”。
参考文献
[1]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8(1):1-5.
[2]董丽.北林园林学院植物景观领域发展概况及思考[J].风景园林,2012(4):83-84.
[3]王绍增.论风景园林学科体系[J].中国园林,2006(5):9-11.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