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主观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为例

2016-08-06

中国林业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支持科研活动指导

王 军 赵 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主观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为例

王军赵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活动的意愿和前期准备工作、获得的教师指导和科研经费等支持情况、本科生在科研创新活动中进行交流和取得收获的情况、立项和中期检查等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情况以及任务分工、经费使用、计划完成进度、文献阅读、实验记录和参加科研交流等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本科生对科研项目实施的建议等进行了了解和分析。针对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的本科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前期宣传教育不到位、学生对科研项目认识不足、学生个人兴趣的引导以及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较欠缺、指导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不足、对交流平台的搭建重视不够、学生的交流愿望难以满足等问题,提出推动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建议,包括做好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整体宣传工作、开设与科研项目相关的课程或讲座、构建多层次的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交流平台、加强本科生科研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和教师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建立本科生科研项目研究的持续性机制等。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活动;意愿;支持;管理;指导;交流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教育部在国家层面上实施的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倡导主动实践的创新训练项目。该计划在实施中注重对大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过程性、实践性、协作性和创新性进行训练,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1]。“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在改变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仍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的现状,以及在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等方面,将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2]。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所隐含的前提是学生具有主体性,可以说学生具有主体性是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基础[3]。因此,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主观需求,笔者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情况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客观情况和真实想法开展了问卷调查,以期为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活动情况的评价提供参考指标,从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项目和科技创新活动。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

笔者针对本科生参与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设计了“本科生开展科研项目/活动情况的调查问卷”,问卷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调查,包括调查对象所在年级和学院、参与科研项目的类别、在科研活动中个人所承担的角色任务等4个方面的问题;第二部分共设计了36个问题,对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活动的意愿和前期准备工作、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情况、本科生在科研创新活动中获得的支持情况以及进行交流和取得收获的情况、本科生对科研项目实施的建议等进行了调研。

问卷调查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依托学校的科研海报大赛进行;发放调查问卷前,就相关问题向学生进行了详细说明;调查问卷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参与调查的学生主要来自创新实验学院,共计108人,所占比例为79.4%;来自其他学院的为28人,所占比例为20.6%。

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参与问卷调查的以大学二、三年级的本科生为主(如图1所示),大学一至四年级的本科生数量分布分别为10、48、62、16人,所占比例分别为7.4%、35.3%、45.5%、11.8%。这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施的“大创项目”面向大学二年级及其以上学生的情况相吻合。同时,从调查对象参与科研项目的情况看(详见图2),参与国家级、校级和院级科研项目的学生分别为12、54、52人,所占比例分别为8.8%、39.8%、38.2%;其中,作为科研项目主持人的有38人,占32.2%,作为科研项目参加人的有80人,占67.8%。此外,有18人未参与正式立项的科研项目,所占比例为13.2%。

图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问卷调查学生的年级分布情况

图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问卷调查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的情况

二、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本科生对科研项目的了解及参与意愿情况

1.本科生对科研项目的了解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5.3%的被调查者是通过同学间相互传递信息对“大创项目”有所了解的,有32.4%的被调查者是通过学院网站了解的,有29.4%的被调查者是通过教务处网站了解的,只有2.9%的被调查者是由教师告知的;同时,对“大创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和验收等相关管理规定,有45.6%的被调查者了解得“非常清楚”,有50.0%的被调查者只“了解一些”,有4.4%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而在“了解一些”的学生中,作为科研项目参加人的学生(占72.4%)明显多于作为科研项目主持人的学生(占27.6%)。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本科生对科研项目的了解情况并不理想,对“大创项目”各项管理规定了解得非常清楚的学生尚不到一半,有一半的学生仅仅了解一些,而且其中一些学生是在申报“大创项目”时才通过其他同学的口口相传了解一些相关信息,甚至有少数学生完全不清楚。这说明高校对所制订的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宣传不到位,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认真的解读。因此,高校今后应在本科生入学教育或其他教育活动中加强对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宣传力度,同时引导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养成关注学院、教务处、学校网站的各类通知并认真解读通知要求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对本科生科研项目的立项要求、申报流程和管理办法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

2.本科生对科研项目的参与意愿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部参与调查的学生都表示对“大创项目”有兴趣,其中,选择“兴趣强烈,非常想参与”的被调查者占60.3%,选择“有一定兴趣”的占39.7%;同时,在参加“大创项目”的动机方面(如图3所示),有79.4%的被调查者认为是“自己的科研兴趣”,有30.9%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学院的教学要求”,有14.7%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可以获得创新素质方面的学分”,有4.4%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教师的要求”,有1.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可以参加相关的评奖”。这表明大部分本科生对科研是有兴趣的,同时也说明学校采取的一些激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措施,如“可以获得创新素质方面的学分”,以及学院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增加的一些激发科研兴趣的环节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此,高校应继续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

图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问卷调查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动机

(二)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前期准备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在本科生参与“大创项目”前的科研准备方面,被调查者中有42.6%的学生在参与“大创项目”之前已经参加过教师的科研项目,其中80%的学生来自创新实验学院;有47.1%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科研训练;有10.3%的学生完全没有科研经验。②在本科生“大创项目”的科研选题方面,有68.2%被调查者的选题来自教师科研项目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最高;有27.3%被调查者的选题是自己想出来的;选题来自同学提供的选题和学术前沿问题的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3%和1.5%。但是,在“大创项目”科研选题的酝酿时间方面,被调查者中有54.0%的学生是在“大创项目”申报通知出来之后才开始酝酿选题的,有39.7%的学生是在申报通知出来前一学期开始酝酿选题的,而提早1学期以上时间开始酝酿选题的学生只占6.3%。③在本科生“大创项目”科研团队的组成方面,同年级但不同班级学生组队的最多,占比为42.9%;其次是同班同学组队的,占比为36.5%;跨学院或跨年级组队的较少,占比分别为11.1%和9.5%。④在本科生“大创项目”申报之前阅读相关科研文献方面,被调查者中有43.5%的学生读了10篇以上文献资料,有53.2%的学生读了1~10篇,有3.2%的学生基本没有阅读文献资料。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来自创新学院的学生大多在参加“大创项目”之前已经参加了教师的科研项目,在科研训练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科研活动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但是,本科生在科研项目的前期准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近70%被调查者的“大创项目”科研选题不是出自自身的兴趣或自己发现的问题,而是出自教师的科研项目。这说明大部分本科生只是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中选取一个部分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而指导教师出于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的目的也赞成学生这样选择,却忽视了对学生个人兴趣和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②超过50%的被调查者用于酝酿“大创项目”科研选题的时间较短,而且在文献资料的阅读和积累方面也准备得不够充分。因此,高校应从管理的角度,在制定“大创项目”的立项要求时,引导和鼓励本科生和指导教师尽量在学生自己酝酿的基础上选择符合学生个人兴趣的选题,而非指导教师指定的选题。

(三)本科生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意见反馈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在本科生“大创项目”立项准备的预期方面,被调查者普遍反映立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其中认为项目立项很难、需要认真准备的学生占60.9%,认为项目立项不太难、稍微准备即可的学生占39.1%,而没有学生认为项目立项不难、随便准备一下就行的。②在对本科生“大创项目”立项管理的评价方面,被调查者中有79.0%的学生认为项目立项很公正和公平,而认为不公正或不清楚的学生只分别占到12.9%和8.1%。③在对本科生“大创项目”中期检查的评价方面,被调查者中有82.5%的学生认为检查很严格、需要认真准备,只有17.5%的学生认为检查不太严格、稍微准备即可。④在对本科生“大创项目”结题验收的评价方面,被调查者中有86.7%的学生认为验收很严格、需要认真准备,只有13.3%的学生认为验收不太严格、稍微准备即可。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在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3个环节,学生普遍认为总体上是严格、公正的,需要做认真的准备。但是,相对8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很严格、需要认真准备而言,立项环节比较薄弱。因此,高校应在以后的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中更加严把立项关,早做动员,提示学生早着手、早准备,以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科研项目的质量。

(四)本科生在科研创新活动中获得支持的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在指导教师提供的实验室支持方面,被调查者中有57.1%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提供的实验室条件能够完全满足科研项目研究的需求,有41.3%的学生认为能够基本满足需求,只有1.6%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需求。②在学校提供的实验设备和场所支持方面,被调查者中有51.6%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实验设备和场所随时能用、很方便,有45.3%的学生认为预约后能用、比较方便,只有3.1%的学生反映使用困难、不方便。③在“大创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获得的群体帮助方面,被调查者认为能从指导教师本人、师兄师姐、指导教师科研团队中的其他教师处获得帮助的比例分别为36.5%、31.7%、31.8%;认为指导教师本人能全程指导科研项目的完成、提供阶段性支持的比例分别为34.9%、60.3%,只有4.8%的学生反映指导教师很少予以指导。④在“大创项目”的经费支持和使用方面,被调查者认为指导教师能够给予配套经费支持的比例高达96.8%,包括认为需要多少经费指导教师就支持多少的比例为49.2%、认为能够提供部分经费支持的比例为47.6%;同时,被调查者中认为经费够用或基本够用的比例分别为54.8%、37.1%,只有8.1%的学生反映由于没有计划好经费不够用。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本科生在科研创新活动中获得的硬件支持基本能够保证,无论是指导教师和学校提供的实验室、实验设备,还是科研经费方面的支持,都可以满足科研活动的需要;但是,获得的软件支持则相对较为欠缺,主要是指导教师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直接指导较少,能够从指导教师处获得最大帮助的学生在被调查者中仅占36.5%,在科研项目完成过程中能够全程得到指导教师本人指导的学生在被调查者中仅占34.9%,而大多数本科生科研项目是由指导教师科研团队中的其他教师或指导教师的研究生指导完成的。因此,高校在本科生科研活动的管理中,除了要通过制度建设尽量保证指导教师在本科生科研项目指导上的精力分配,还要注重引导本科生尽量选择个人科研项目较少、科研工作压力较轻、时间较充裕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五)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实施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在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方面,被调查者中有57.1%的学生认为能基本满足项目研究的需要,但是需要不断学习;有25.4%的学生认为能满足科研项目的实验要求;有17.5%的学生认为与项目研究的需要相差较远,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②在科研项目组内部人员的分工和管理方面,被调查者中有79.3%的学生认为能够做到分工明确且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任务,有17.5%的学生认为科研项目的任务是由项目主持人和部分项目组成员承担的,有3.2%的学生认为科研项目的任务仅由项目主持人承担;同时,有69.8%的学生表示项目组人员稳定、没有变化,有25.4%的学生表示项目组个别成员会中途退出,有4.8%的学生表示个别学生会中途加入项目组。③在科研项目按计划完成情况方面,被调查者中有66.6%的学生表示能够按计划完成,有28.6%的学生表示能够提前完成,有4.8%的学生表示不能按计划完成或在结题时忙乱完成;同时,有36.5%的学生表示项目进展很顺利,有58.7%的学生表示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虽然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可以解决,有4.8%的学生表示项目进展不顺利、变更过项目内容。④在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方面,被调查者中有82.7%的学生表示了解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只有17.3%的学生表示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不了解;对项目经费的支配,有72.4%的学生表示是由项目组全体成员共同决定的,有20.7%的学生表示是由项目的指导教师决定的,有6.9%的学生表示是由项目主持人决定的;在项目经费的使用习惯上,有39.4%的学生表示能够随用随报销,有34.4%的学生表示需积累1个月以上的票据再报销,还有26.2%的学生表示需在中期检查或项目验收后才能报销。⑤在相关文献阅读、实验记录和开展科研交流等方面,被调查者中有25.2%的学生表示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及论文写作过程中大量阅读了相关的科研文献,有68.7%的学生表示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阅读,只有6.1%的学生表示没有阅读文献;对实验日志,有56.2%的学生表示能够随做随记,有36.8%的学生表示存在部分漏记或补记的情况,有7.0%的学生表示平时不记、到中期检查或项目验收前再补记;有45.2%的学生表示能定期参加指导教师实验室的科研活动,有40.3%的学生表示较少参加,有14.5%的学生表示从不参加;同时,有28.4%的学生表示在科研交流活动中作过3次以上项目进展报告,有41.3%的学生表示作过1~3次项目进展报告,有30.3%的学生表示没有作过项目进展报告。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在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平时和实验过程中学习与积累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够满足项目研究的需要;科研项目小组的分工比较明确,基本能够保证每个成员都得到应有的锻炼;学生能够阅读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比较认真地完成实验日志记录;大部分科研项目整体进展比较顺利,能够按时完成;项目经费的使用比较有计划,且公开透明。但是,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实施也存在不足之处,即学生参与指导教师实验室开展的科研交流活动较少,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科研交流活动中没有作过项目进展报告。因此,高校在本科生科研活动的管理中,应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从而使学生的科研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

(六)本科生在参与科研活动过程中的交流和收获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有35.0%的学生表示“大创项目”的各项目组及其成员之间会就科研思路和项目进展进行经常性的交流,有53.3%的学生表示会进行偶尔的交流,有11.7%的学生表示没有进行过交流;同时,在参与“大创项目”取得的收获方面,有73.3%的学生认为增强了自己的科研意识,有56.7%的学生认为受到了较为规范的科研训练,有35.0%的学生认为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31.7%的学生认为促进了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有30%的学生认为促进了自己与教师的交流。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本科生在参与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收获很多,不仅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培养了科研意识、加强了科研训练、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增进了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但是,从总体上看,学生间的交流还不够充分。因此,高校在本科生科研活动的管理中,应重视为学生间的学术交流建设有效的交流机制和平台。

(七)本科生对科研项目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对科研项目实施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学校应根据本科生的实际情况设立科研项目或活动主题,以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对项目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环节严格管理,严厉打击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二是指导教师对本科生科研项目或活动的指导要注重平时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全面了解项目或活动的进展。三是学校应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建立QQ群等形式,促进学生间的学术交流;同时,通过组织一些跨学校、跨项目的学术交流会议以及定期互作报告、互相参观实验室等,促进各科研项目组及其成员之间的日常交流与互动,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研究视野。四是增设与科研项目或活动相关的课程或讲座、培训等,加强学生科研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从以上意见建议可以看出,本科生在加强科研交流方面有较强的意愿,希望通过不同科研项目间的交流丰富科研创新知识;同时,也反映出高校有关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宣传、管理等工作还不够完善,有关科研创新活动基本思路、方法和技能的培训课程还较为欠缺。

三、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本科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前期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学生对科研项目认识不足

虽然每次“大创项目”立项之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和相关学院的网站都会发布关于项目申报的通知和相关文件等,而且学校还出台了完备的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但是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学生对这一信息传播渠道显然并不认同。因此,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前期宣传教育存在不到位、效果不好、学生对科研项目认识不足的问题。

2.学生个人兴趣的引导以及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较欠缺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本科生“大创项目”的选题有将近70%来自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而不是出自学生自己的兴趣或自己发现的问题。这不仅说明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实施缺乏对学生个人兴趣的引导,而且势必导致学生不用在科研选题上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选题酝酿时间短、相关文献的阅读不足”等问题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在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虽然在科研基本技能方面得到了训练,但是在科研兴趣的激发、发现问题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的培养等方面则是欠缺的。

3.指导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不足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对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指导,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指导教师能够做到直接指导和全程指导,而大多数项目都是由指导教师团队的其他教师或研究生负责指导的。这主要是由于指导教师的科研任务比较繁重,难以在本科生的科研指导上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4.对交流平台的搭建重视不够,学生的交流愿望难以满足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学生希望在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能够与指导教师及其团队其他成员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而且希望在各个项目组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机制,从而促进科研创新知识的拓展。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校对搭建学生学术交流平台的重视不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推动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建议

1.做好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整体宣传工作

高校应根据本科生对信息获取渠道的偏好,通过QQ群、微信朋友圈等途径做好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整体宣传和动员工作,使学生全面、准确了解科研项目的实施目的和要求,激发学生自主科研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并以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为目标独立酝酿科研项目选题。

2.开设与科研项目相关的课程或讲座

高校应通过增设与科研项目相关的课程或讲座,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从而使学生有准备、有想法、有能力自主进行科研探索。此外,高校还应打破各学院和各专业之间的壁垒,鼓励本科生跨学院、跨学科专业组队申请和实施科研项目,从而为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创造广阔的空间。

3.构建多层次的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交流平台

针对本科生科研项目较为分散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单一、交流范围受限等实际情况,高校可以按照各学科专业的特点,构建包括单一学科的、跨学科的、学校层面的3个层次的本科生科研创新交流平台;同时,聘请有相关经验的教师,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深入学生的互动交流空间进行实时指导。此外,所有承担“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应联合建立本科生学术交流共享制度和平台,例如,共同出版本科生学术论文专辑,联合举办学术交流会议或校内研讨会等,使本科生科研项目或活动的管理者、指导教师和参与的学生既有章可循,又可以相互借鉴,从而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4]。

4.加强本科生科研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

高校应改变以往只注重成果评价的科研项目管理形式,对本科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即从项目立项到学生在科研项目完成过程中承担的具体任务、开展的科研实践,再到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科研成果的产出,进行全程的督促、监控和参与性评价,从而切实提高本科生科研项目或活动管理的有效性。

5.加强教师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指导

高校应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指导教师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指导。例如,要求指导教师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科研项目实施的指导和监督,对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实施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沟通,与学生形成学术共同体,师生共同发现和研究科学问题,并在指导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科研思维、科研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此外,高校应通过对优秀指导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引导指导教师重视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工作。

6.建立本科生科研项目研究的持续性机制

鉴于有些生命科学研究项目时间跨度大、受季节影响大等实际情况,高校应建立本科生科研项目研究的持续性机制,鼓励本科新生进入老生的科研项目组,形成以老带新的科学研究机制,从而保证科研项目实施的质量。

资助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制度建设和评价指标研究”,项目编号JY1102147。

参考文献

[1]李旦,赵希文,吴菊花.以过程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102-105.

[2]潘涌璋,唐启红,张秋明,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146-149.

[3]刘大军,罗一帆,周合兵.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304-306.

[4]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3):81-87.

(责任编辑柳小玲)

猜你喜欢

支持科研活动指导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金融支持辽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
依托科研实践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英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模式研究
浅谈畜牧专业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重要性
印媒称中国“支持”印度斡旋马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