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改善效果分析

2016-08-06尹清珂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人民医院内三科河南南阳47475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8期
关键词:稳定型氯吡格雷

尹清珂(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人民医院内三科,河南 南阳 474750)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改善效果分析

尹清珂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人民医院内三科,河南 南阳 474750)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镇痛、吸氧、抗心律失常个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氯吡格雷;不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有效率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急性冠状综合征,患者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了大量不稳定的斑块,易出现破裂。大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十分复杂,进展较快,易引起心肌梗死。临床上对该类患者均应给予了积极的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目前治疗该病的药物众多,需根据患者的病情挑选效果适宜的药物[1]。为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我院对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分组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经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心肌酶学检查等确诊,排除:严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过敏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采用简单数字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为41~79岁,平均为(56.1± 4.2)岁;病程为2个月~18年,平均为(8.8±1.2)年。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为42~80岁,平均为(56.3±4.3)岁;病程为3个月~17年,平均为(8.5±1.3)年,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全部患者均给予缓解疼痛、吸氧、休息、钙离子拮抗剂、扩张冠状动脉及改善心律失常的治疗,另外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压、血脂及血糖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甘肃祁连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2020387)治疗,每次1片,1次/天,服用3 d后减低剂量至100毫克/次,1次/天,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18)进行治疗,首次剂量为300 mg,第2天剂量为75 mg每次,每天1次,连续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观察[2]。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疗效判定依据《内科学》[3]中的相关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好转及无效。治愈:治疗4周后,患者心绞痛完全消失,或者每周发作次数低于两次;好转:治疗4周后,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至以前的一半以上;无效:治疗4周后,心绞痛症状无任何改变,发作次数未减少甚至增多。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全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计数数据的组间比较,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对比(n=45)

2.2 不良反应分析: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5例不良反应,占11.1%;主要包括1例面部潮红,1例四肢无力,2例血管扩张引起头痛,1例头晕;观察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占6.7%;主要包括1例消化不良,1例腹痛,1例反身性心动过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162,P=0.836)。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属可反复发作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类型之一,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AMI)及猝死,致死、致残比例较高。相关研究表明,绝大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动脉内形成的血栓均为非闭塞性,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中,血栓为闭塞性,此类患者血小板含量较多,纤维蛋白原不足,因此,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需重视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4]。

作为ADP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可与血小板表面的ADP受体进行结合,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滞糖蛋白GP及纤维蛋白原受体结合,具有十分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对目前的相关治疗进行总结可得,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防治过程中,应用氯吡格雷可降低急性缺血时间的发生。氯吡格雷具有选择性抑制血小板受体与ADP结合的功效,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生物转化后可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尚未发现转化后的氯吡格雷代谢产物。氯吡格雷还可在ADP释放过程中阻断血小板的活化扩增,抑制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在用量方面,相关研究表明,氯吡格雷的首次剂量可为300mg,在90 min内可发挥药效,6 h后药效稳定,其降低血栓形成的有效率高达70%[5]。另外该药物在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少,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阿司匹林可有效干扰环加氧化酶的活性起到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将氯吡格雷与其联用,由于起效途径不同,可有效增强二者抗血小板作用,推测疗效更佳[6]。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单独用药,疗效更好,且用药安全,考虑推广。当然,单纯的药物治疗并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最佳治疗方式,医护人员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需给予相关的护理干预,以提高药效,改善患者预后。

[1]雷安.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抵抗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5):76-77.

[2]汤毅,陈魁,党瑜华,等.高维持量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5):43-45.

[3]韩永军,赵孟娟.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13(2):113-114.

[4]杨天帅,薛银峰,康健.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4(1):103-104.

[5]张臣,刘翔,邢之华,等.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46-47.

[6]周立宏,车昕,麻作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8(21):115-116.

R541.4

B

1671-8194(2016)18-0055-02

猜你喜欢

稳定型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浅谈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诊治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