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早期饥荒对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影响

2016-08-06陈江鹏彭斌阙萍文小焱胡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饥荒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陈江鹏 彭斌 阙萍 文小焱 胡珊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医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健康领域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重庆 400016

近年来研究显示生命早期饥荒对成年后患有代谢性疾病有显著的影响,如代谢综合征[1]、糖尿病[2]、高血压[3]等。而饥荒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鲜见报道。骨质疏松症为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出生于1959-1961年的中国大部分地区人群普遍经历了食物短缺、营养不良,尤其是四川等地(重庆在1997年前隶属于四川)。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生命早期饥荒对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重庆某医院体检中心1956-1965年出生的3951例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内外相似研究分组方法,为减少年龄在分析饥荒对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影响,将1956-1958年与1963-1965年出生者合并作为对照组。饥荒年(1959-1961年)每年出生人群为一组,考虑到大部分出生于1962年人群胎儿期经历饥荒,最终选取经历自然暴露的共4年(组),即1959-1962年出生人群组。

1.2 检测指标及诊断标准

由专业医生进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等。使用SK-CK90超声体检机(深圳Sonka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测量受试者身高(cm)、体重(kg),并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肥胖[4]定义为:BMI≥28;采用HEM-906型血压计(日本欧姆龙松阪株式会社)测量受试者坐位血压,连续测读3次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与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间隔30s,3次测量平均值作为血压值,高血压[5]定义为: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同时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日本日立7020)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血脂定义为:TC>5.72 mmol/L和(或)TG>1.70 mmol/L和(或)HDL-C<0.90 mmol/L。高血糖定义为:FPG≥6.1 mmol/L。

采用美国通用公司的EXP-II超声骨密度仪,进行左脚或右脚跟骨骨密度测定,测量主要指标为骨硬度指数和T值。T值表示被测人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年龄人的差别,T值>-1.0为正常,T值在-1.0~-2.5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6]。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及组间比较

研究对象3951例,平均年龄(51.69±2.73)岁。男性2035例,平均年龄(51.63±2.72)岁;女性1916例,平均年龄(51.76±2.74)岁。其中,1959、1960、1961、1962年出生人群及对照组样本量分别为239、229、397、801、2285。

与对照组相比,1959年出生人群身高相对较低,1960年出生人群血清总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1960年与1961年出生人群甘油三酯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间,男性比例、体重、BMI、肥胖比例、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比例、高密度脂蛋白、高脂血症比例、空腹血糖、高血糖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组间骨质疏松患病率比较

3951人中患骨质疏松86例,总体患病率为2.18%,男女患病率分别为3.34%、0.94%。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Z=19.95,P<0.001),且男性高于女性(Z=13.31,P<0.001)。见表2。

2.3 饥荒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在总人群中以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为有序因变量,以饥荒分组为自变量进行累积logistic回归,调整其余协变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生命早期经历饥荒与成年后骨质疏松有关,1960年出生人群OR值为0.712(95%CI:0.520~0.975,P=0.034)。性别分层后,与对照组相比,1960年出生男性人群OR值为0.569(95%CI:0.374~0.868,P=0.009),1961年出生男性人群OR值为1.339(95%CI:1.000~1.792,P=0.050)。而以女性人群进行累积logistic回归未发现生命早期饥荒暴露降低成年后骨质疏松患病风险,1960年出生女性人群OR值为1.012(95%CI:0.639~1.601,P=0.961)。见表3。

表1 3951名体检人员一般特征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mong 3951 subjects in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甘油三酯为偏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描述

表2 年龄与性别间骨质疏松患病率比较Table 2 The comparison of prevalence of osteoporosis among 3951 subjects of different age and gender

表3 生命早期饥荒对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影响Table 3 The effect of early life exposure to famine on osteoporosis in adulthood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严重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其引起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也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7]。本研究显示,重庆市48岁~57岁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不高,3951人中患骨质疏松症86例,总体患病率为2.18%。骨质疏松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患病率为3.34%,与以往研究大致相当[8-9];而女性患病率仅为0.94%,明显低于以往研究[8-9]。这可能是因为年龄分段不同,48岁~57岁女性处于围绝经期,尚存在雌激素的保护作用。与重庆地区其他研究[10-11]相比,无论男女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明显降低,这可能得益于近年来经济水平的提高,不仅提高了居民的营养状况更是促进了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普遍能够均衡膳食并主动了解骨骼健康知识,及时地补充足量钙质。有研究显示[12],45岁后男女骨密度的变化均与年龄变化呈负相关。本研究也证实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

本研究显示1960年出生人群骨质疏松患病风险降低,而1961年出生人群骨质疏松患病风险增高,主要表现在男性群体。中国大饥荒始于1959年,1960年最为严重,而四川地区被认为持续到1961年底才终结[13]。1961年出生人群在胎儿期(多数为1960年)经历了最为严重的营养不良,食物短缺,不仅影响到孕妇的营养状况,更是影响到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钙质的不足可导致胎儿骨骼生长发育不良。本研究显示1960年出生人群骨质疏松患病风险降低,这可能是因为1960年出生者在胎儿、婴儿期同时受到饥荒影响,而婴儿期受到饥荒可能降低成年后骨质疏松风险,但值得推敲的是,在1959年人群中并未发现此效应,因此有待于队列研究或大规模的横断面研究来证实此观点。饥荒对骨质疏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男性群体。与其他代谢性疾病部分研究结果[14-15]一致。可能与女性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大于饥荒引起的骨质疏松有关,也可能是因为男性群体存在更多的健康不利行为,如吸烟、饮酒等导致骨质疏松患病率上升。此外,与对照组相比,1959年出生人群身高相对较低,1960年出生人群血清总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1960年与1961年出生人群甘油三酯相对较高,与国内外部分研究结果[16-17]一致。

尽管本研究证实生命早期饥荒可能对成年后骨质疏松存在影响,但这种影响在生命不同时期不尽相同,因此尚需要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探索生命早期不同阶段的营养不良对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影响,为有效制定合理的骨质疏松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体检数据,人群规模较大,采用超声测量骨密度,存在一定误差,进一步研究可以采用WHO推荐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测定。采用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对骨质疏松影响时,未控制诸如吸烟、饮酒、久坐等不良健康行为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此外,未考虑到人群的流动性,出生地受饥荒影响程度,势必会影响成年后疾病的患病风险,但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地区的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四川以及重庆区县,所遭受饥荒影响大致相同。

猜你喜欢

饥荒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饥荒是你造成的
饥荒是你造成的
74年前的河南大饥荒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