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悠悠闻道园
2016-08-05郭树清
文/郭树清
古韵悠悠闻道园
文/郭树清
闻道园,位于上海宝山罗店镇义品村,占地一千余亩,是一座粉墙黛瓦绿树的徽州园林。园内曲水环绕,湖水清澈,清静明丽,湖岸边林木蓊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这里有二十余幢隋、唐、明、清时期古民居,祥和静谧地耸立在葫芦形小湖四周。凭栏望去,拱桥似月,古宅老墙,湖光叠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近年来,上海闻道园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怀着拯救散落在各地行将消失的传统古民居的情怀,投入10亿巨资,从安徽、江西、浙江、江苏等地收集和挖掘来大量的隋、唐、明、清时期古民居以及石桥、石柱、石板及古奇石、古石刻等古建筑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借鉴园林建筑古朴淡雅、舍繁就简、静里生奇的特点,运用空间过渡、视觉转移等处理手法,使闻道园林布局紧凑、疏朗相宜,所建造的徽派建筑,让江南水乡的民居院落、乡风民俗乃至传统文化得到了诗意化的表达。
沿着木栈道拾级而上,探寻徽州雕花厅。这是一座建成于清中期的徽派建筑,外观威严高大,屋角飞檐挺拔俊秀,屋顶铺着黛色小瓦,内视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气势宏伟。这里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那明亮开敞的天井。自古以来,天井就寄托了古人太多的期望。据称,宅主有八个儿子,他在大宅院内为每个儿子都建了一套式样基本相同的房子,这种格式和布局在同类建筑中实不多见。在天井的牛脚上雕刻了琴棋书画图案,寄托了主人对儿孙们才学兼备、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期望,也反映主人世代相传、忠孝仁爱的大家族式的生活方式和奋发自强、好学上进的民风民俗。
这里的楠木厅建于清末民国初年,是一个药商的宅子。此药商既经营中药,也兼售西药。这种中西交融的经营方式,使他接触了较多的西方文化,圆弧型的窗及窗角线都是深受西式美学的影响,整栋房屋用料多为珍稀的楠木。另外一个引人入胜的奥妙之处,在于宅园“内三层外两层”的结构。在民国初年,我国的无名工匠建造出了如此错层有致的房子,让人不能不佩服设计者和建筑师的聪明才智。
这里还有气势浩大的宰相府、议事厅、雕刻精致的进士府邸及各具特色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十余幢。这里的八卦荷花池,根据古人“古文四象”中的图案设计,按八卦图排列,象征八种性质与自然现象,分立八方。园内还有保存完好的明朝万历年间和清朝道光年间的古牌坊各一座,亭亭耸立在茂密的树林中,恰似一幅古朴天然的水墨画。不远处,一座清朝咸丰年间所建的 “水济桥”跨湖而立,湖面碧波荡漾,湖边垂柳飘扬,充满着小桥流水的风韵。这些步步皆景的古建筑,使我们仿佛看到从遥远年代走过来的徽州先祖,用他们的朴质和睿智谱写了一部徽州文化的发展史。
闻道园,真可谓“波卧廊桥,樵夫曾憩;庭耸碑阙,无限风光”。这里的“一草一木,皆历江南烟雨;一廊一柱,尽显徽派风流”。伴随着人类和建筑的历史延续,我国传统建筑历史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传统建筑不仅有使用价值,还保留着建筑的时代印记,更具有建筑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会对后世的建筑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立建筑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机制迫在眉睫。上海闻道园文化投资控股集团“移植”徽派古建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不仅使古建筑在修复中得到完整保存,更重要的是,让中国建筑文化得到了传承。
作者单位:(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