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复诵读中感悟
——《渔歌子》教学实录
2016-08-05黄玲玲执教
黄玲玲 执教
在反复诵读中感悟
——《渔歌子》教学实录
黄玲玲执教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垂钓的诗歌,是唐朝的诗人、词人、画家张志和写的《渔歌子》。
2.师板书:张志和
师:孩子们,拿出手指,我们一起写课题。写“渔”的时候要注意,它左边是三点水。“歌”字要写得紧凑一些,右边要舒展开来才更漂亮。
师:读课题。
张志和是怎样写渔歌子的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10页,借助拼音自由反复练读几遍,看清楚这三步要求,看你能达到第几层?
【PPT】出示自由读要求:
生:自由读。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了解词牌名
1.第一次检测,学习生字词。
师:能达到朗读第1层的孩子请举手。【PPT出示第一层要求】
师:请你来展示。其他的孩子注意听,他是不是读准了字音?
生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读得怎样?
生2:字音读准确了!达到了要求!
师:我也觉得你的字音读得很准!特别是“箬笠”的“箬”的卷舌音,“蓑衣”的“蓑”、“西塞山”的“塞”的平舌音读得很正确。就请你当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词吧!
师:【PPT出示生字词】
生1:带读字词。
师:你们知道“箬笠”是什么吗?
生3:钓鱼的时候怕下雨,穿的一种防雨的东西。
师:哦!你认为是穿的!请坐!
(众生举手)
师:你有不同意见,请你说?
生4:箬笠是用竹、篾或箬叶编织的斗笠。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4:下面有注释!
师:你看,能够在书中去找注释,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其实,这个词本身就告诉了我们,看看——【PPT出示词:箬笠】箬笠是——旁?
生齐声说:竹字头。
师:说明它——
生说:说明它和竹子有关。
师:【PPT出示箬笠图】这就是箬笠。
生5:是帽子的样子!
生6:是植物的叶子编的帽子。
师:可以用来——
生7:可以用来挡雨。
师:还可以用来——
生8:还可以用来挡太阳。
师:看,再看,【PPT出示词:蓑衣】蓑衣是什么?请你来!
生9(自发看着注释说):蓑衣是用草或棕织成的防雨用具。
师:这,就是蓑衣【PPT出示蓑衣图】。是用来——
生说:是用来防雨的衣服。
师:我们把“箬笠”和“蓑衣”送到句子里去,再来读读。
【PPT】出示句子——青箬笠,绿蓑衣。
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
师:注意——“蓑”的平舌音。再读!
生再齐读:青箬笠,绿蓑衣。
读得真好!
2.第二次检测,读顺句子。
师:能达到朗读第二层的孩子有哪些?【PPT出示第二层要求】谁来试试?
师:请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他读的时候,其他的孩子注意听,他是不是读得字音准确,句子通顺呢?
生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怎么样?
生鼓掌。
师:掌声响起来了!谢谢你为我们做的示范。
3.第三次检测,读出节奏。
师:【PPT出示第三层要求】有孩子想读了。
师:请你来。
生2:西塞山——
师:等一等,注意读书的要求。他读的时候,其他的孩子注意听,他是怎样停顿的?
生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生集体鼓掌。
师:你真会读书,读得有板有眼,我们都要向你学习。这样,我先来向你学习,好不好?
师配乐朗读: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听出了我和他在节奏上的不同吗?其实读《渔歌子》,用老师这样的方法去读,你会发现它像唱歌一样,更利于我们去想象画面。
我们一起来练习。我读前半句,你们接——
师:西塞山前——
生齐读:白鹭飞。
师:声音要轻点,再轻点,不然会把白鹭惊飞。再来一次——
师:西塞山前——
生齐读:白鹭飞。
师:桃花流水——
生齐读:鳜鱼肥。
师:青——
生齐读:箬笠。
师:绿——
生齐读:蓑衣。
师:斜风细雨——
生齐读:不须归。
师:换一下。你们读前半句,我来接。准备,预备起——
生齐读:西塞/山前——
师:再来一次,想想,怎样处理?
生齐读:西塞山前——
师:白鹭飞。
生齐读:桃花流水——
师:孩子们是水呀!是流水呀!再绵长点、柔美点!再来!
生齐读:桃花流水——
师:鳜鱼肥。
生齐读:青——
师:箬笠。
生齐读:绿——
师:蓑衣。
生齐读:斜风细雨——
师:不须归。
师:再换一次,我读题目和作者,孩子们接内容,读的时候要打动自己!
【配乐】
师:渔歌子 【唐】张志和
生齐读,入情入境: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看来孩子们在带着想象读了,读得越来越好。
4.共同探索,学习词牌名。
师:读到现在,你们发现今天学的《渔歌子》和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生1:以前我们是两个字、两个字地停顿,今天我们是在四个字后面再停顿。
师:哦!这是朗读上的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吗?
生2:第三句中间有个逗号。
师:哪里有逗号?
生2:“青箬笠”,“绿蓑衣”之间有逗号。
师:观察真仔细!也就是说,古诗的每一句都比较工整,字数基本相同。而《渔歌子》呢,句子有长有短。我们把这种句子有长短变化,便于歌唱的诗歌形式叫“词”。【旁板书:词】
人们还根据词的句子有长有短的特点,给词取了个小名,叫“长短句”【旁书:长短句】,读!
生:长短句!
师:“渔歌子”在这儿既是词的题目,还是词的什么呢?
生3:词牌名。
师:我们一起说!【旁书:词牌名】
师:词牌是古人填词时所用的一种乐谱。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生4:菩萨蛮。
生5: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雪”。
师:知识面真广!“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师:再读一次我们今天学过的这首新词,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渔歌子 【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三、细读,抓住关键词,感受画面美
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1:我仿佛看见了一个人戴着箬笠,穿着蓑衣在水边钓鱼。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
生2:我仿佛看见了西塞山附近白鹭在展翅飞翔,桃花慢慢地飘落水面。张志和戴着斗笠,穿着绿蓑衣在钓鱼,虽然下着斜风细雨,他也不回家。
师:你读书的时候不仅眼到了,心也到了,掌声送给他!
生鼓掌。
师:刚刚我们描绘的所有的景物,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想到了什么?
生3:美丽!
师依回答板书:美丽。景色非常美丽,板书:景。
师:请孩子们拿出笔来,默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圈画,你从词中看到了哪些美景?
师巡视说:有的孩子在圈画,说明思维找到落脚点了。
有圈画,就说明有思考、有收获!
师:我们来交流!有的孩子想说了。说说,你最喜欢哪处的景物?为什么?
生1:我最喜欢“桃花流水鳜鱼肥”里的“桃花流水”。因为桃花在我的印象中很美丽,再加上流水,就组成了一幅非常美的景色图。
师:真不错!你的语感非常好!看到“桃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PPT点击出示:桃花】
生2:我觉得张志和坐在桃树下钓鱼,边钓鱼边欣赏桃花,看见桃花飘落下来,觉得非常美丽。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桃花一般是什么季节开放的?
生3:春天!
师:也就是说,看到桃花,我们可以知道——
生说:春天来了!
师:你们接受到了桃花向我们传递的第一个信息,代表——
生说:代表春天。
师:在古人的笔下,桃花就是明媚春光的代言人。
师:学到这儿,我产生了一个疑问,春天的西塞山应该是百花齐放、花团锦簇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桃花呢?
生4:因为桃花最美!
师:想到了这个,很好!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5:应该是只有桃花漂在了水上吧!
师:这是你的想象,想到了动态的美!其实,桃花里还藏了一个秘密,我们请诗仙李白来告诉大家!
【PPT出示诗配画:山中问答】这一首诗,是李白隐居湖北碧山时写的。请大家自由读读,说说你大概明白了诗中哪句话的意思?
生自由读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生6:我明白了“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意思。这里非常的美丽,简直不像人间。
师:像——
生6:像天堂似的美丽。
生7:像世外桃源。
师:不是有丰富的积累的孩子,想不出来“世外桃源”这个词,掌声送给他!
旁书:世外桃源齐读这个词。
师:让我们跟着张志和一起走进这桃花仙境!【PPT出示第一二句】
请两个孩子读读,通过朗读,要传递出你们心中这无限的美景。
生8、生9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们好像看到了鳜鱼在——
生10:在水里吐泡泡。
师:还看到了——
生11:还看到了桃花在微风中轻轻飘落。
师:想得真是太丰富,太美好了!那我们全班一起来,让想到的这些美景像放电影一样,慢慢地、一幕一幕地通过我们的朗读呈现出来!
生配乐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好一个世外桃源呀!
师:在词中,你还喜欢哪处景物?
生12:我喜欢“西塞山前白鹭飞”中的“白鹭”。因为我觉得白鹭全身都是白色的,像一朵白云一样飞在天边。
师:真棒!来!让我们一起看看飞翔的白鹭【PPT出示飞翔白鹭图】,给你什么感觉?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13:悠闲!
生14:自得。
生15:自由自在。
师:你们都是学语文的高手,语文素养真好!
孩子们,我们刚刚领略了美景,你还在美景当中看到了什么?
生16:你可能会看到一个人在蒙蒙细雨中钓鱼。依回答板书:人
师:你从词的哪句话中看到了人呀?
生17:在“青箬笠,绿蓑衣”中找到的,因为只有人才会戴着箬笠,穿着蓑衣去钓鱼。
师(根据回答)【PPT出示句子:青箬笠,绿蓑衣】。
师:读到这,你有疑问吗?
众生诧异。
老师引导:青/箬笠,绿/蓑衣。平时我们的箬笠和蓑衣都是——
生18:平时我们看到的箬笠和蓑衣都是黄色的,这里为什么写的是“青箬笠”和“绿蓑衣”呢?
师:这个问题太有价值了,值得我们好好探讨。你从“青”和“绿”这两个字中读出了什么?
生19:因为春天的西塞山上的植物都是很有生机、很有活力的,长得很茂盛,使得箬笠和蓑衣也变成了青色和绿色的了!
师:你认为是大自然的景物染绿了箬笠和蓑衣!这个想象非常独特。这是你独特的理解!
生20:也有可能是桃花掉下来的时候,恰好树叶也落在了他的帽子上和蓑衣上了。
师:这个想法很特别!这得要在那停驻多久呀!
生21:也可能是因为突然下雨,他临时用树叶做了斗笠和蓑衣。因为新鲜,所以是绿色的!
师:这个想象真是太与众不同了!
孩子们!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青”和“绿”不仅让我们想到了诗人陶醉在这山这水之间,和周围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了,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古诗词的音韵美!
先请男生来感受这种音韵美吧!女生跟上!全班一起来!
师:“青箬笠,绿蓑衣”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人物的背影。请闭上眼睛,听他吟唱,想想:“青箬笠”下的脸上,有着怎样的神情呢?
老师配乐吟诵。
生22:钓鱼的人正在等着鱼上钩。
生23:很惬意。
师依回答板书:惬意
能说出惬意这个词,真不简单。
生24:他脸上呈现的是陶醉的表情。
师旁书:陶醉
生25:我感觉这样的人很美好!
生26:他在享受这种生活。
师旁书:享受
师评价:一定要把这个词记录下来,这个词启发了我!
四、拓展读,了解诗人生平,感悟诗人心境
师:诗词言情,诗词言志。好的诗词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作者自己心态的真实流露。张志和就是一个这样_________的人。
指着黑板旁书,学生说。
生:张志和就是一个喜欢惬意地生活的人
生:陶醉在美景当中的人。
生:会享受美景的人。
师:【PPT出示人物简历】张志和年少成名并精通音律,16岁时就写奏折给皇帝,皇帝很喜欢,赐名叫“志和”;到他24岁时,国家发生动乱,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26岁时,因事被贬,他不满当时的官场,加上父亲、母亲、妻子的相继离世,就辞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皇帝多次派人找他,他都避而不见。
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不回家,就做了一首词,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PPT出示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1: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唐张松龄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第一次读就读到了第3层,真了不起!只会读还不行,得读懂!哥哥在叫弟弟干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2: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是呀!哥哥在叫弟弟快快回家。这样吧!我当哥哥张松龄,你们就是张志和,咱们来一起和诗作诗吧!(配乐)
师读全诗,生读渔歌子。
师:弟弟呀弟弟,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哥哥呀哥哥,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不须归。
师:且须还哪!
生:不须归呀!
师:为什么不须归?
生2:我觉得呆在这很享受,为什么要回去?
生3:我是想隐居山林,过清闲的生活,不想去朝廷做官,负担很重!
师:也就是说这个“归”不仅仅是回家,还有回归朝廷的意思。你的感觉真敏锐,已经走进了张志和的心中了。
师:听你的好朋友颜真卿说:“你钓鱼从不放鱼饵,而且是直钩垂钓。”弟弟呀!你能钓到鱼吗?你在钓什么?
生4:我虽然钓不到鱼,但是钓到了快乐的生活。
生5:我不仅钓到了快乐,还钓到了美景。我在享受这美丽的景色,我很陶醉,下雨了都不想回家!
师:哦!我明白了,我明白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志和之钓不在鱼呀!在_________,
生:在美丽的景色。
师:在_________
生:在惬意地生活。
师;就像词中描绘的——
生:像白鹭一样,想过一种自由自在、悠闲惬意的生活!
师:正因为张志和有这样的心态,才会写出这样飘逸清新的千古绝唱——渔歌子。
让我们再一次来美美地背一次,把美景通过我们的声音传递出来。
生齐背诵。
师:背得真好!还想听你们美美地背一次,记住:打动了自己,才能打动别人,轻轻地、美美地、带着想象再背一次。
生配乐背诵。
师:在张志和之后,还有很多人写过有关垂钓和有关渔翁的诗词。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生命经历不同,内心感受也不同,在垂钓中寄托的意思也就不同。老师这也呈现了几首,这几钓,也许比起张志和来说,有更多的含义!我们可以课后去收集。
看,几十年之后,垂钓在积极执着的柳宗元笔下幽幽地唱_________【PPT出示:江雪】
男生齐读。
看,两百多年后,垂钓在千古词帝李煜的笔下悠闲自在地说_________【PPT出示:渔父】
女生齐读。
一千二百多年后,垂钓在博学好古的王士祯笔下怡然自得地吟_________
【PPT出示:题秋江独钓图】全班一起来。
这几钓,也许比起张志和来说,有更多的含义!但,张志和的《渔歌子》,仍在诗词的大海中像明珠一样熠熠生辉。
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去感受、慢慢去感悟张志和这种“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云淡风轻和自由惬意吧!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