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运营商众多真的给我们带来便利了吗?
2016-08-05撰文张凯
撰文/N.E.S 张凯
充电桩运营商众多真的给我们带来便利了吗?
撰文/N.E.S 张凯
鲁迅曾言:“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充电桩行业本只是散落的零星企业,近年在我国政府的大力倡导下,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与日俱增,对于充电设备数量的需求在随之增大,而且自2014年5月国家电网开放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以来,各方力量已积极参与到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不仅有国网、中石化等央企,北汽新能源、华商三优等国企,还有富电科技、特锐德等民营企业也纷纷加入。
记者在多日的调查测试过程中发现,这些充电桩运营商存在诸多共性,即大家都迎着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努力,比如这些充电桩运营商基本开发出通过APP找桩、查信息、扫码充电等一系列适应消费需求的系统。记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除了发现“电桩”APP信息出现误报以外,其余五家APP基本能够帮助车主“探路”,提供了便捷的充电方式并提供实时监测。相比去年《新能源汽车新闻》在做这项调查时的纯手动、纯人工的操作方式,如今的进步有目共睹。
适应需求的进步值得点赞,存在的问题也有必要拿出来一说。以北京市为例,虽然现在的公共充电站有很多,但这些充电站也有各自的问题,例如运营商不同、收费标准不同、站于站之间间隔不同等。
首先是关于运营商的问题,由于运营商不同,各个充电桩使用的充电卡均不相同。举个例子,目前北京市内的公共充电桩运营商,无论是规模较大的国家电网充电站,还是规模一般的富电科技、星星充电、特来电充电站,这些运营商所用的都是各自的充电卡,或者各自的手机APP来支付电费,但它们之间又不能通用。对于车主而言,如果只有一张充电卡,就意味着只能在一个运营商的公共充电站来充电,而要实现“走到哪儿充到哪儿”,至少要有多张充电卡和满手机屏幕的运营商APP。
在很多新能源车主“在哪儿充电既便宜又高效”的困惑中,不难看出,这些运营商的收费标准和充电速度也不尽相同,这就会对车主选择运营商造成一定的影响。充电站和车主所在地的距离远近、需不需要排队,充电站有多少个快充、多少个慢充,这些都是问题所在。另外,公共充电站还会遇到其他一些问题,例如充电桩是否故障、是否有占位现象、停车费价格是多少等等。
想要“走到哪儿,充到哪儿”需要办理各种充电卡。
就消费者更加关心的“充电桩运营商鱼龙混杂,如何严格有效监督管理”问题,相关专家表示:自2015年底,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五部委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即:充电新国标)后,曾有预测称市场上三百多家设备厂商将大洗牌。
建设充电设施作为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环节,一直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主导建设,但国家电网没办法主导充电设施的通用标准,只能寄希望于政府层面。而基础设施运营权的放开,对于目前充电市场而言是一个福音。运营权的放开使得国内外的投资商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但国标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在商讨,近期有望出台一系列第三方强制检验要求。去年,充电桩设备商日子过得十分热闹,但不出意外的话,2016年将是一个分水岭,一些没有技术优势支撑的设备商将在越来越趋于规范的市场中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