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书法艺术的培养

2016-08-04魏雅文

青春岁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历史教学教学

【摘要】历史作为传递古代璀璨文明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涉及到众多的古代精品如书法、国画和音乐介绍及赏析,其中书法作为中华传统和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书法集传递信息、艺术、美学和智慧为一体。在历史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书法教学及培养,同样要求教师应有一定的书法素养,足够胜任教材中书法精品的评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历史观和艺术性,甚乃至为人处世均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学;书法艺术;教学

书法被誉为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之一,其不仅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且将汉字的艺术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在古代,大凡能读书认字者,都可写得一手不错的书法。而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脑、手机的普遍使用,使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键盘打字,手写能力开始下降。尤其在校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差。

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笔者从事历史教学多年,也深有感触。中国书法应作为“中国精神”的骨和底气而世代相传。进行书法教育,不能只靠单单几节书法课,而是要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历史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书法学习心得汇报浅谈一点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书法学习意识

首先,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意识,学习书法知识、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历史没有中断的国家,这是一个奇迹。支撑起这个奇迹的,除了民族精神外,与其历史的载体中华文明最基本的文字符号——汉字也密切相关,从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到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甲骨文,从开创先河的秦篆汉隶到魏晋南北朝完成书体演变的楷、行、隶、草四种书体。无不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从另一方面说,历史学与书法兼善的名家也不胜枚举,远者唐代楷书大家欧阳询,通史而作《艺文类聚》百卷;近者清寒学者康有为精研魏碑,学贯中西,针对时弊而掀起维新变法;现代开国领袖毛主席精通二十四史,常有真知灼见,草书更是冠绝古今。“甲骨四堂”之一的郭沫若先生精通书法,由于对甲骨文的深入研究,遂成历史学大家。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精通文字学历史。

这些大家的成就都证明历史学与书法可以“双修”。在历史教学中,完全可以渗透书法能力的培养。书法与中华文明同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这一理念,学生就会主动承担起热爱书法、研习书法、传承文化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注重言传身教和培养自身素养

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书法素养,善于在教学中植入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工工整整写字,端端正正做人良好品德。书法中的“字如其人”观念,从汉代蔡邑就明确提了出来。清代美学大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唐代柳公权提出“心正则笔正”,直接影响到现在。“书如其人”,正是许多历史人物的真实写照。晋代王羲之为官清廉、风度高远,故其书雄强飘逸,为万世之师,尊为“书圣”;初唐欧阳询为人正直,故其书如庙堂勇士,荚气逗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其忠正壮烈、殉节报国的高尚品格,成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寄托;这种强调立身修德,重视伦理价值的追求,贯穿于整个书法发展史中。直至清代郑板桥关心百姓疾苦,为民请命,他的“六分半书”是表达对人世不平的一种控诉。

这些历史人物皆以人品学养见胜,其书流芳千古,其事迹也被大书特书。大文豪鲁迅先生在《汉文字纲要》中也曾说过:“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这些历史人物,包括他们的书法作品的美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记。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氛围。涉及到历史人物时,适时讲述他们的学书事迹及典故。展示他们的书法作品,评述他们书法的特点,若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烈,书法素养会不断提高,这样既增强了教学效果,也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注重教材中的作品讲解和赏析

再次,在历史教学中教師要善于从教材中出现的书法精品及搜集的历史人物的书法作品的评析中,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写一手结构合理、端庄秀丽的好字。书法是高雅的艺术,是作者从心灵流淌出的琼浆玉液,必须有一个美的心境,灿烂千余年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当年王羲之假如不是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美丽环境和文人雅集、曲水和觞的和谐心境,而是在血雨腥风的战场,就不可能写出那样精妙绝伦、流传千古的佳构。岳飞的四字榜书“还我河山”气势宏伟,笔笔力扛千钧,仿佛灌注了岳飞的满腔热血和一身豪气。面对这幅这品,你无不为之感到心灵的震动。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以死,岂因祸福避趋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书法条幅,苍劲有力,遒美劲健,不禁使人联想起他无私无畏、禁烟抗英、无为利诱、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在教学中学生若长期受到书卷气的陶冶即获得书法的愉悦,又获得历史的感知。审美意识与审美素养在赏心悦木的书法作品中得到提。

最后,只要教师坚持不懈,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历史教学与书法艺术相结合、营造出学习书法的浓厚氛围,引导学生得法,让学生从中获得乐趣,就会使学生改正不好的书写习惯,将来成为历史学与书法大家也未可知。历史教学中渗透书法艺术培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愿意继续开拓这一领域,使历史与书法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愿不懈进行努力。

【参考文献】

[1] 薛 寒. 教育部就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出台意见有条件地区今秋开书法课[J]. 中国教育学刊, 2011(10):4-4.

[2] 周荣华. 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汉字演变过程的教学为例[J]. 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2014(3):99-100.

【作者简介】

魏雅文(1967—),女,甘肃庆阳人,本科学历,现任职于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第一中学,主要研究方向:历史教学和书法研究。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历史教学教学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