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师说》经典句的现实意义

2016-08-04王为

青春岁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解释意义

【摘要】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唐朝散文家韩愈的《师说》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本文诠释《师说》中的经典语句,对我们今天的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师说》;经典句;解释;意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于2015年8月开始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主题教育活动。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1200年以前唐朝著名的散文家韩愈就在《师说》中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本文诠释《师说》中的经典语句,对我们今天的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1、文章首句开门见山地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古”,古时候,指两汉以前。“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者”,附在动词“学”的后面,结合成一个名词性的结构,叫“者”字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的”字结构“……的(人)”“学者”是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的有学问的人。三字“必有师”,鲜明地针对时弊提出问题,突出地强调了论点,是全文论述的总纲。一个“必”字表明了拜师学习的必要性,无论过去现在甚至将来: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用他。这里的“者”是个语气助词,用在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者,……也”是古汉语中判断句的格式。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阐述了教师的职能: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缺一不可,这个说法就是在今天也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知”,懂得、明白;“之”,代词,代“知”的对象,指知识和道理。有了疑难问题而不去跟随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最终都是疑惑。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接着,提出对“师”的看法: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一个难句。“夫”,音义同“彼”。“庸”是疑问语气助词,可译成“怎么”。动词“知”后面的结构复杂。“其年之先后生于吾”,“先生于吾”是“大”,“后生于吾”是“小”。这句意思是:那怎么去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阐述了能者为师、虚心好学的从师态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教师不仅仅是我们一般认可的学校里讲解知识的教师,还包括同学、朋友、熟人等等。

5、“道之所存,师之存也”,有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观点。在结构上,既照应开头“传道”是“师”的首要职能。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其”,音义同“岂”,表推测语气,“大概”的意思。“此”,代词,指从师与否。这一句中的两个“所以”,由“凭借它”的意思引伸为“……的原因”,拜师求学的风尚不流行,“愚人”和“圣人”两极分化就会越来越严重,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希望出现的现象。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也是一个难句,要理解为:“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指“句读之不知,或师焉”;“大遗”指“惑之不解,或否焉。” 我们现在的社会也有这种现象,家长是为了孩子找老师找家教,表面也很尊重老师,其实在骨子里是不尊重这个职业的,因为家长自己没有想过学习没有想过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拜师学习的。

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句中前一“其”,指代“君子”,“智”可作“见识”讲;后一“其”,音义同“岂”,表反问语气。极言师道不传之可叹与可怪,针砭时弊,发人深思。

9、“圣人无常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从正面进一步阐明能者为师的道理,“常”字的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加,向哪一位老师学习是不固定的。

10、“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贤”的贤,是指德和才。郯子这些人的德才比不上孔子,但孔子仍拜他们为师,因为在某些知识方面比孔子强,如孔子曾向郯子请教过少皞氏时代的官职名称; 孔子曾向苌弘请教古乐;孔子曾向师襄学习弹琴;孔子曾向老聃请教礼仪,也印证了前面说的“圣人无常师”。

11、“术业有专攻”,术,本义是道路;术业,“不是技术才能和学业”,而是所从事的学业。无疑是进步的。辩证地指出了师生关系。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三”不是只表多数,很多人在一起走路,当然会有老师,这就失去这一格言的警辟性。“三”是“少中见多”,即最起码的多数的人在一起行走,就必然有我的老师。

13、“李氏李蟠……好古文”,“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为的慨叹“师道之不传”,古今对照,虚实并举,突出了中心,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说明写作这篇文章的原由。

韩愈的《师说》是一篇优秀的散文,那一句句名言更是耳熟能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些名句的现实意义,讲清讲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更好的借鉴《师说》的拜师求学之道。

【作者简介】

王为(1965—),女,汉族,北京人,本科学历,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班级管理。

猜你喜欢

解释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关于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重点问题的思考
大学英语阅课教学中的3+1
关于近地天体撞击地球原理的猜想
诗里有你
论巨型雕塑的多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