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鲜明的坚持,务实求真的思索
2016-08-04郭小东
郭小东
《大国筋骨———中国工业化65年历程与思考》(以下简称《大国筋骨》)一书由广东经济出版社2015年出版,是长期从事工业经济研究的金碚教授对中国工业65年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总结的学术力作。
从一定意义上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在华夏大地上追求现代化的历史。其中,工业化无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线。在大量学术著述中,工业化甚至往往是直接被作为现代化的代名词、同义语而使用的。《大国筋骨》针对这一重要主线展开梳理,对我们更好认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道路上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历程,显然大有裨益。
《大国筋骨》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爬梳整理并非像一般的史学著述那样着力于对具体史实的描述勾勒,而是从更为宏观的层面,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形态、推进模式展开了归纳性分析。可以说,就写作的技术性而言,要在30多万字的篇幅中完成该书所追求的这种主题宏大的分析,过分依靠微观性叙述几乎是难以奏效的。事实上,本书中作者试图阐述的许多观点,也正是通过这种宏观性、整体性的分析得以展开和实现的。
个人感觉,《大国筋骨》在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分析总结中,有几点是较为突出的,或者说,读后受益较多。
其一,对中国推行以制造业为主体内容的工业化,抱有强烈的信念和旗帜鲜明的拥护。已如前述,“工业化”以其取义广狭,可有不同的解释。该书所用的“工业化”,主要是指“制造业”这一收得较紧的意涵。该书实际上也正是将制造业比作“大国筋骨”而冠名的。通观全书,作者所要表述的一个突出理念就是:大国必须走工业立国之路,中国必须要以坚定的意志打造大国筋骨。该书通过不同角度强调了这一理念,例如:“当今世界……尽管小国可以从事自己的特色经济而生存,未必一定要以工业立国,但凡大国必须建立本国工业以支撑庞大的经济社会躯体……历史事实表明,工业有其制造业是大国之‘筋骨,只有建造起发达工业之‘钢筋铁骨,大国方可屹立而不瘫痪……没有筋骨,必为病夫。”“工业是人类发展的翅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及全体人民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的过程,而工业转型升级则是其关键。”“人类的经济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取得和创造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所以,具有真实意义的经济活动归根到底是实体经济。”工业社会的“最基本的特征总归是工业生产特别是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并成为主导产业”。这类论述不但是作者作为长期从事工业经济研究的学者对工业化大张旗鼓的倡导,而且,也是一个值得引起我们(不论你秉持的是哪一种经济学流派的理论)深思的强烈呼吁。
其二,分析探讨中开阔的视野。该书在对如何锻打制造业这一“大国筋骨”的讨论中,并未局限于在单纯工业本身的发展阶段、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地区布局、行业分工、投入产出等问题上落墨,仅仅“就制造业言工业化”,而是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下铺开其探讨。这应该是该书另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全书内容中,既有把工业化放在中国现代化这一大背景下的叙述,也有把中国工业化置于世界经济大格局下的讨论;既有对改革开放与工业化关系的论证,也有市场经济体制对工业化意义的说明;既有对工业化中政府职能的分析,也有对产业竞争力培育问题的探讨……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宽阔。例如在论述中,与“工业发展的民生意义更高于强国意义,这将成为中国工业化新阶段的显著特征之一”这一论点相呼应,书中在强调“以人为本是工业化不可逾越的准则……发展的价值……必须用是否有利于或促进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来衡量”的同时,并专辟一章,就“何为‘民生”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提出:“经济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改善民生,非民生的经济活动是人类行为的异化……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历史时期,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关头,经济活动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民生价值和意义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政策调整的方向以及实现路径的选择,特别是关系到处理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如何衡量利弊得失的确定优先顺序。”民生导向就是需求导向,这无疑是事关工业化方向选择的基本问题。
其三,以客观务实的态度直面中国工业化所面临的挑战。《大国筋骨》作者一方面对中国工业化中的崛起深表自豪,对中国工业化的前景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也并不讳言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工业化应如何面对各种重大挑战做出了自己的分析。例如,书中专门讨论了工业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指出“环境是工业发展的条件,同时也是工业改造的对象。工业生产活动不仅要消耗自然环境,而且,也必须依一定的环境为基础;同时,工业活动也会改变(改造)环境,包括改善优化环境和污染破坏环境……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推进,特别是向中国、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推进,工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即对工业集中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正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对环境问题,“必须以发展来实现环境保护”,“通过工业资源的更有效开发利用,来实现和保护工业文明的成就”。再如,对工业化与自然资源消耗问题,该书也专门进行了大篇幅的分析,指出“人类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工业化的前途确实是既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也就是说,既可能创造更发达的物质基础和美好生活条件,也可能毁坏自然环境和资源基础,最终使人类无法生存。”而中国工业化推进中“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于要不要加速工业化,而在于,在工业化现阶段,如何以最科学的方式来加速工业化,通过更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来从根本上解决资源问题。”同样,对中国工业的升级转型问题、地区分布不平衡问题、如何迎接智能化的来临等等,书中均有专门的讨论。
其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分析中国工业化问题。如果说,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话,那么,这是一个无论在深度、广度上都远超以往的巨大浪潮。这波席卷全球的巨潮既给人们带来了大量机遇和利好消息,也使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全球化造成的冲击涤荡。工业化同样必须面对全球化浪潮的问题。《大国筋骨》用大量篇幅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这构成该书另一颇为显眼的特征。书中指出,在中国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中,“工业是最先开放最先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产业;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工业率先进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之中,其发展空间和运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生存和发展,成为整个工业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此,该书在提倡“全球化是勇者的游戏”、中国要“勇敢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融入全球化才有强国机会”等观点的同时,对在世界能够体系中的中国工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国际竞争力培育中的产业组织优化问题、WTO规则与中国工业化关系问题、对外开放条件下的技术进步路径问题等等,都进行了展开的讨论,并对“中国工业的主体部分仍处于国际竞争力较弱的水平”问题,也做出了冷静的剖析。
其五,全书的可读性较高。《大国筋骨》在对中国工业经济的探讨中,把大量经济学原理自然地融合于史论结合的娓娓叙述之中,更加上平实流畅的文笔,使全书具有较高的可读性,这一点相信是任何一个阅读了该书的读者都会产生的明显感觉。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责任编辑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