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央视青歌大赛”谈对民族唱法的认识和理解

2016-08-04祖国

记者摇篮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族唱法韵味认识

祖国

【摘 要】民族唱法的大前提是“民族”。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唱法有其久远的历史,也就是说从劳动号子演变成民歌后,在人们劳动生活中不断提炼和升华,使民歌的演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社会性、自娱性。作为好的歌手表演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尤其是民族声乐,要学习戏曲表演和中国民间音乐,要从眼睛里看到你表达的内容,从肢体语言上要有深刻的呈现。

【关键词】民族唱法 认识 理解 音色 情感 韵味

顾名思义,民族唱法的大前提是“民族”。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因此民族与人种不同,民族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种族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伴随民族的形成,其文化生态也应运而生。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以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而歌唱是一种艺术,属文化范畴,所以,“歌唱艺术”便成为这个群体意识所折射出来的最具活力的艺术形态。那么“唱法”呢,也自然而然地有了“民族”的属性。

民族唱法作为文化的一个部分,当然有其久远的历史,也就是说从劳动号子演变成民歌后,又不断在人们劳动生活中提炼和升华,使民歌的演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社会性、自娱性、业余性,因此演唱方法比较简便自然。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民族唱法才一改质朴、随意的“本嗓”态势,吸纳民歌、曲艺、戏曲之精华,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方法,开始走向专业化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唱法再上新台阶,一大批才华横溢并具有科学发声方法的歌唱家、教育家脱颖而出,声乐教育家姜家祥就是其一。他对民族唱法在情、字、气统一的原则做了“词要懂、字要重、口要拢、气要通”等重要归纳。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声乐唱法更为大胆地吸收美声唱法的科学内容,在保持民族语言、风格的原则上,在发声方法上进行颠覆性尝试和突破,涌现出众多具有新时代风格的民族唱法歌唱家。

既然“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歌唱方法”都被称为“民族唱法”,那么对于正在学习深造和胸怀歌星梦想的人来说,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和理解唱好民族唱法的基本要素。

中国民族唱法有吸气深、存气多、运气足、用气活等特点。在中国古代音乐典籍上早有“气动则声发”、“气沉丹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等记载。可是,气息运用是有着“气息支持”、“气息控制”等气口讲究的。在学习实践中,我看到有些学生,总爱唱一些“高山”、“大海”、“长江”、“黄河”之类,曲调高亢激越,硬要从内容空泛的歌曲中酝酿感情。还有的学生由于过分练习,声音嘶哑,声带水肿,即使一时找到了运声方法,等嗓子养好就随之淡忘。

音质的亮、暗问题,也是某些学生的心病。民族唱法要求的洪亮不是喊、挤等发自口腔的亮音,而是在气沉丹田双向对抗的状态下,鼻咽腔打开的高位置的刚劲明亮,真声色彩很浓,有假声的位置,这就是民族唱法的真混音,像早期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等就是运用了真混唱法。亮与暗是相对而言的,是服从歌曲的内容和风格的需要而变化、发展起来的。民族唱法要求,明暗对比、刚柔并济的音色变化,能高能低上下贯通,又比较宛转柔和,有真声色彩和假声圆润,咬字清晰用声灵活,这就是真假各半的民族唱法混音。歌剧《党的女儿》中的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就是用了民族唱法的混声。

应该怎么样制定考评标准?一位台湾评委认为,一统的标准不仅仅破坏了音乐的多元化存在本质,还使得社会音乐的走向出现了异化。网友也有歌手“千人一面”、曲目“千歌一调”的评说。对此如何认识和理解呢?我认为不尽然。历届青歌大赛上,不少民族唱法的歌手在声音观念、歌唱手段等关系上,常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随字发、声随腔行,严格地遵循着共有的审美标准。

首先是情感。情感是一切艺术的本源,一个歌手不会知情、唱情、传情,就永远成不了歌唱家。王宏伟用浓浓的情、真挚的爱,把《西部放歌》、《儿行千里》曲目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声情并茂并与观众产生共鸣。《母亲在,家就在》亦是如此,“母亲”、“家”这些蕴涵亲情、洋溢大爱的字眼,再加上歌者融作品以血肉,所以才让心灵的美好音符,闪耀和点亮了梦想的舞台。

其次是字正腔圆。“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板正为二绝,腔纯为三绝。”昆曲鼻祖魏良辅为昆曲歌唱制定了批评标准,最重要的不是喉音,而是吐字、板眼和过腔,也就是“曲律”第18条所规定的字清、腔纯和板正的“三绝”功夫。可见字正腔圆的重要性。

第三是韵味。歌唱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歌唱艺术包括了发声技巧与多种表现手段的运用两大要素。韵味则是这两大要素的综合运用和集中体现,是歌唱中所有感人的和美好的东西的集中表现。在民族声乐中,韵味更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可以说,韵味是民族声乐艺术的灵魂。在许多比赛中,有的歌手天生就乐感好,很能吸引评委的注意力。而更多的则是条件不错,就是韵味差,打动不了人的心扉,这就需要多学、多听、多看,增加各方面修养,深刻理解作品,使其表达更有味道。

第四是表演。表演就是要有丰富的表现力。作为好的歌手表演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尤其是民族声乐,要学习戏曲表演和中国民间舞蹈,要从眼睛里看到你表达的内容,从肢体语言上要有深刻的呈现。比如,看到高天流云、江涛海浪,都要从你的表情、肢体、眼睛里表现出来。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让观众在你的眼睛里读懂你内心的世界,这样才能同观众达到沟通、交流,才能产生激情和共鸣。

民族唱法,是我国人民主要的、传统的歌唱艺术,在群众音乐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多年来,人们对民族唱法的建设、发展极为关心。歌唱实践或理论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争议,诸如民族唱法也应该多样化等。但无论怎样,随着声乐艺术在我国的广泛普及和人们的审美情趣日益提高,民族唱法这朵艺术奇葩必会在借鉴和争议中开放得更加绚丽夺目。

(作者单位:抚顺广播电视台)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唱法韵味认识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秋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