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如何提高政治素质

2016-08-04周晶

记者摇篮 2016年6期
关键词:辩证法

周晶

【摘 要】身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要想做到不辱使命,担负起舆论宣传的重任,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为此,本文提出了要在四个方面提高政治素质的观点:要自觉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要熟悉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学会沟通解读当好“桥梁”和“纽带”,要懂得辩证法知道全面准确看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切实保证编采的新闻导向正确、内容健康、格调高雅。

【关键词】编采者 讲政治 新闻观 当桥梁 辩证法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文化、新思想、新思潮的不断涌现,对于当代人的思想意识形态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对于提倡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都要从政治上、全局上去考虑,绝不能给错误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因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讲政治是新闻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直接担负着动员和鼓舞人民为实现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历史重任,讲政治应当成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否则,就会导致对新闻的思想性、政治性把关不严,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还会在群众中造成负面影响。那么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怎样才能提高政治素质呢?

一是要自觉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这个“大”,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要做到讲政治,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使自己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当前,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是不会改变的。在开放的过程中,西方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也必然乘隙而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必然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样性。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包括错误的新闻观点,也容易到处传播。新闻工作者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上述新情况、新问题必然影响甚至“冲击”新闻工作者的思想观念。理论坚定是政治坚定的基础。只有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活动,才能使新闻工作者保持清醒头脑,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在各种思潮面前才能够区别真伪、分清是非,成为坚定的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能把新闻工作做得更好。否则,就会香臭不分、是非不辨,最后必然走向邪路,危害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二是要熟悉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大政方针是根据党的总路线制定的,是指导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法宝。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必须要学习和熟悉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当前应宣传什么,不应宣传什么,如何宣传,怎样宣传等问题。政治敏感是新闻敏感的核心,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政治敏感集中表现在对社会宏观和微观现状的把握上。既要明确党的方针政策是什么,又要知道基层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等等。这样采编出的有价值的新闻才能找好契合点,增加共鸣点。

我们每一次策划和报道都要高举党的旗帜,把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政治方向正确,舆论导向才能不出偏差。对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责任重大。一方面,面对喧嚣复杂的舆论场,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足够的定力,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杂音所惑,始终牢记党媒姓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挺立于时代舆论的潮头;另一方面,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心声,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三是要学会沟通解读当好“桥梁”和“纽带”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更要敢于直面群众的呼声,揭露社会不良现象。早在1948年刘少奇对记者谈话时就创造性地使用了“桥梁”、“导线”的新比喻。他指出:“我们党要通过千百条线索和群众联系起来,而其中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报纸、新华社。你们的工作,你们的事业,就是千百条线索中很重要的一条。……必须有这些桥梁,千座桥,万条线,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报纸。人民代表会议开几天就过去了,你们的报纸是天天出版。办报是联系群众很重要的工作,你们就是做这个工作的。”正因如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过程中,要牢记“不让矛盾激化”原则。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态度,热情接待来访者。除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耐心解释疏导外,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反馈到有关部门处理,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和群众间的密切联系,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与此同时,我们要与新媒体互融互动、互动互补,增强传播延伸力,如:建广播网站、开通微博微信、开辟 “微信微语”专栏等,进而做到 “心中有爱”,“脚下有跟”,“沟通有路”。

四是要懂得辩证法知道全面准确看问题

辩证法的实质是什么?列宁有比较精确的解释:“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学习辩证法,简单地说,就是要全面看待一切事物,既要看到正面,也要看到反面,既要看到整体,又要看到局部,既要看到共性,又要看到个性。学点辩证法看问题时,就会有历史眼光,发展的观点,要两点论,切忌片面性,不要绝对化。当前,在我们的实践生活中,包括新闻宣传中,形而上学的东西还有市场,说好,百花争艳,说坏,一团漆黑,几乎成为某种习惯。为此,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学点辩证法杜绝好心产生的负效应。

新闻的价值往往不在事件本身,而在其所蕴含的普遍意义。大凡有眼光的编辑记者,必定掌握了辩证方法,一定要具有开阔的眼界,善于从孤立中发现联系,从特殊中寻找一般,从个性中揭示共性。而一旦抓住了其中的内在联系,采访报道一个国内地方新闻,也可能就具有全球意义。现在一些编辑记者忽视了这方面的学习。他们不懂辩证思维,处理问题常常要犯绝对化、走极端、非此即彼、顾此失彼等毛病。比如说,一提到要向基层放权,就认为放得愈多愈好;一说机关干部应该深入基层,就认为在基层的时间愈长愈好;在提倡公而忘私时,就认为愈忘私愈好等等。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endprint

猜你喜欢

辩证法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启蒙辩证法》的遗产:启蒙理性的内在限度及其拯救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毛泽东“实事求是”辩证法的内在透视
融媒时代,新闻报道要用好辩证法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转诊率下降背后的“辩证法”
深刻把握新常态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