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孕周分娩及分娩方式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2016-08-04陈秋珍梁兰芳

关键词:分娩方式早产儿

陈秋珍 白 军  梁兰芳

(1.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深圳 518172;2.深圳市人民医院妇科,广东 深圳 518172)



不同孕周分娩及分娩方式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陈秋珍1白军2梁兰芳1

(1.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深圳518172;2.深圳市人民医院妇科,广东 深圳518172)

摘要:目的探讨孕周及分娩方式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早产单胎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其孕周分成28~32周组(A组,n=60)和33~36周组(B组,n=66)两组。比对不同孕周的不同分娩方式早产儿出生体重、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及围生期死亡率差异。结果①B组早产患儿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患儿(P<0.05);孕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分娩方式的早产儿在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早产患儿围生期死亡13例(21.7%),显著高于B组患儿的6例(9.1%)(P<0.05);孕周相同的情况下,剖宫产早产儿围生期死亡率略低于阴道顺产早产儿,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围生期死亡风险越高、预后越差;对存在高危征象的早产儿予以剖宫产终止妊娠能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降低围生期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孕周;分娩方式;早产儿;预后

临床将胎龄超过28周且不足36周时分娩的围生儿称为早产儿[1],其较足月新生儿并发围生期并发症及死亡风险较高[2],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安全。临床研究表明,分娩方式及胎龄对早产患儿预后水平影响较大,本次研究以此为方向,回顾性分析126例早产单胎产妇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126例早产单胎产妇临床资料, 根据产妇孕周分成28~32周组(A组,n=60)和33~36周组(B组,n=66)两组,A组产妇年龄为18~29岁,平均(25.8±2.5)岁;平均孕周(30.5±0.5)周;经产11例,初产49例;剖宫产31例,顺产29例。B组产妇年龄为18~29岁,平均(25.6±2.7)岁;平均胎龄(34.9±0.5)周;经产14例,初产52例;剖宫产34例,顺产32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孕周超过28周且不足36周的早产产妇;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单胎已婚育龄产妇;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①未定期接受产前检查者;②临床资料不全者;③中途转院或随访期失联者;④合并精神疾病、意识不清或听力、语言障碍者;⑤未成年、未婚或年龄超过35岁者;⑥剖宫产禁忌症者;⑦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者。

1.4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产妇临床资料,对早产患儿予以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3],评估内容包括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等5项,以10分为正常,评分<7分者考虑有轻度窒息,评分<4分者考虑有重度窒息。比对不同孕周的不同分娩方式早产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及围生期死亡率差异。

1.5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情况对比分析B组早产患儿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分娩方式的早产儿在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情况对比±s)

注:&同A组对比P<0.05。

2.2 围生期死亡率对比情况分析

A组早产患儿围生期死亡13例(21.7%),显著高于B组患儿的6例(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相同的情况下,剖宫产早产儿围生期死亡率略低于阴道顺产早产儿,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2。

表2  围生期死亡率对比情况(n/%)

3 讨论

早产是妇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对围产儿生存率及预后质量影响较大。本次研究为探讨不同孕周及分娩方式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情况,回顾性分析126例早产产妇临床资料,发现胎龄为28-32周的A组早产患儿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均显著低于胎龄为33~36周的B组早产患儿,同张慧杰等[4]报告内容基本一致,说明孕周是影响早产儿Apgar评分及体重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选择终止妊娠时机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孕周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在确保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孕育周期,以此提高围生早产儿免疫力及抵抗力,全面改善其预后水平。

除上述结论外,本研究还发现在相同孕周内接受剖宫产的早产儿围生期死亡率略低于阴道顺产分娩的早产儿,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冉爱冬等[5]报告内容相悖。该研究者认为一旦产妇出现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等危急征象,应当即刻征求产妇及其家属意愿行剖宫产终止妊娠,以此降低围生期内早产儿死亡几率,延长其生存期、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故剖宫产组早产儿围生期死亡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患儿(P<0.05)。笔者分析造成两种研究结论差异的原因同本次纳入样本容量偏少相关,可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后将其作为后续研究课题予以深入分析。此外,笔者还认为定期产前检查能及早发现妊娠合并症及其他高位征象,在遵循产妇意愿的前提下予以剖宫产终止妊娠,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对降低母婴围生期死亡率、改善其预后水平具有积极影响。夏红梅等[6]研究者也在报告中对上述结论予以认可。

综上所述,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围生期死亡风险越高、预后越差;对多胎早产儿及存在高危征象的早产儿予以剖宫产终止妊娠能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降低围生期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边旭明,付晨薇.早产的定义分类和诊断[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20(3):164-165.

[2]瞿红.早产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C].2010年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年会论文集.2010:283-284.

[3]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13-115.

[4]张慧杰,徐红梅,崔丽峰,等.117例自发性早产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336-4338.

[5]冉爱冬,冉丽萍.不同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0):41-43.

[6]夏红梅,牟海波,孟晓蓉,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69-70,73.

*作者简介:陈秋珍(1980—),女,湖北咸宁人,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6-0652-02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6.020

(收稿日期2016-3-9)

猜你喜欢

分娩方式早产儿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治疗性早产267例临床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
巨大胎儿发生的原因及分娩分析
足月妊娠超声检查羊水偏少时分娩方式探讨
高原地区早产儿凝血功能分析与输血浆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