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及对策

2016-08-04吴月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生因素影响

吴月明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关刀中学 湖北咸宁 437402)



初中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及对策

吴月明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关刀中学湖北咸宁437402)

如何避免或降低初中生学习倦怠已经成为学校和家长广泛关心的问题,本文基于以往学者研究,对国内初中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与总结,以期能够全面了解哪些因素对初中生的学习态度产生影响,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与对策。

初中生 学习倦怠 影响因素

一、引言

初中是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但他们同时又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在这个阶段,很多初中生出现了学习倦怠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容忽视,其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学习倦怠会导致初中生在学业上感到沮丧,对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较大的危害;其次,初中生作为青少年的主要群体之一,是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希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对初中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与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二、学习倦怠概念界定

有关倦怠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研究重心主要聚焦于工作压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把职业领域中的倦怠相关概念引入到学习领域中进行研究。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Pines和Katry (1981)首次提出“学习倦怠”这一专业用语,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倦怠、疲惫等现象,研究发现在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要比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高[1];Meier和Schmeck(1984)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长期学业压力或负担环境下产生的生理与心理上的精力消耗,对学业相关活动的热情不断下降,对班级同学态度消极、甚至出现疏远的行为,并且对学习产生负面态度的现象[2];Maslach(1997)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来自学校压力的感知,这种压力是学校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以及学生对自己产生消极认知的结合[3]。当前,国内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处于刚起步阶段,多数学者主要是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中国情境下的学习倦怠验证性研究,也有部分学者基于中国实际情况对学习倦怠进行了相关定义,例如,杨丽娴和连榕(2005)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或动力,但是又不得不进行学习时所产生的厌倦、疲惫、难过等情绪,这些情绪导致其采取逃避学习的一种行为[4];祝婧媛(2006)认为学习倦怠是指个体在学校环境氛围下,身心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中,而导致精力过渡消耗,随后可能会产生导致厌学等逃避学习的行为[5]。

通过分析与总结前人学者的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学习倦怠”这一概念衍生于“工作倦怠”。并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学者们对学习倦怠进行了各种定义,这些定义主要从个体所处的学校环境出发,认为由于个体在学习中遇到相关压力,导致其产生一系列相关规避学习的行为的一种状态。

三、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

图1 初中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

目前关于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较多,本文主要对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的学习倦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整理。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初中生主观因素,例如人口统计变量、人格特质等;二是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具体如图1所示。

1.主观因素

(1)人口统计变量

在初中生学习倦怠研究中常见的人口统计变量有性别、年级等方面。张利霞和梁青青(2014)研究发现学习倦怠存在性别方面的显著性差异,男生在学习倦怠方面的均值要大于女生;同时倦怠学习在也存在年级差异,初三学生要高于初二、初一学生[6]。徐丽丽等(2015)通过研究也发现性别、年级在学习倦怠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7],但是徐丽丽等的研究在年级差异性方面与张利霞和梁青青的研究有所不同,发现初二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要高于其他两个年级。

(2)内在人格特质

根据心理学研究显示,不同的个人特质在生活中遇到压力时会表现出不一致的行为。徐馨(2010)研究发现初中生的自尊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初中生的自尊水平越高,学习倦怠水平越低,具体表现为感觉自我效能较高、精力旺盛以及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更加亲近;反之,则学习倦怠水平则越低[8]。徐丽丽等(2015)研究发现初中生的人格因素(谨慎性、情绪性)对学习倦怠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谨慎性均值高的初中生群体,对自己要求严格,在出现失败事情的时候,容易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造成较低的成就感,致使出现学习倦怠感;而情绪性均值较高的初中生群体,经常表现出过滤、情绪不稳定、性格过于敏感等,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容易使其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想法[7]。祝婧媛(2006)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即积极应对与学习倦怠有着负向影响,消极应对与学习倦怠有着正向影响[5]。白素英和李长庚(2011)研究发现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越低则表现出越强的学习倦怠感[9]。鲍颖(2010)研究发现初中生特质情绪智力对其学习倦怠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中幸福感、自我控制、社会技巧以及情绪技巧越高,初中生感受到的学习倦怠越低[10]。

2.客观因素

(1)学校因素

学校是初中生主要的学习场所,学校多种因素对初中生的学习倦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学校超负荷、古板的教学条件,课后大量的作业压力等均会使得初中生产生学习倦怠。梅洋等(2015)研究发现学校氛围会通过心理资本的间接对初中生的学业倦怠水平产生影响[11],良好的学校氛围能够帮助初中生培养自信、乐观、韧性以及乐观的心理资本,这些心理资本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减少学习倦怠的出现。吴艳等(2012)研究发现学校氛围对学习倦怠有着显著的影响:学校氛围中的学业压力让初中生觉得身心俱疲、精力消耗较大;其次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若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则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导致初中生产生梳理行为,进而形成学习倦怠感;另外,研究还发现同学之间的交往、以及个体学习生活能力均能够减少学生的学习倦怠[12]。魏珍(2007)研究发现教学条件对初中生的学习倦怠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学习时间越大,则使得初中生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感;另外,学校的课程安排是否合理也会影响初中生的学习倦怠[13]。杨哲(2014)研究发现教室满意程度对学生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具体表现为教室满意度与学习倦怠的耗竭、师生疏离、低效能感显著相关[14]。石雷山等(2011)研究发现自我效能除了以个体的形式存在,还会以群体的形式体现,初中生以班级为学习单位,于是存在班级集体效能,并且班级集体效能对学生的学习倦怠产生直接影响作用[15]。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初中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他们学习的第二场所,因为家庭的环境对初中生的学习态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白素英和李长庚(2011)研究发现中小学生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习倦怠水平上产生显著的差异:留守儿童在作业完成以及成绩方面均有明显差别,得到父母监督与鼓励的非留守儿童则取得更好的成绩[9]。苗佳(2015)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和睦、父母对子女学习的态度均对初中生的学习倦怠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孩子产生心理压力时,如果家长不能够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可能会使孩子心理受到不良影响,致使其产生学习倦怠[16]。

(3)社会环境

初中生正是处于学习阶段,在这个成长时期,他们接触大量外界信息,并且有着极强的求知欲望,但是其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自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导致其产生学习倦怠。苗佳(2015)基于扎根理论通过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很多初中生对网络以及不健康的影视文化过度迷恋,导致其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严重倒塌,严重影响其学习,进而产生学习倦怠[16]。黎亚军和高燕(2013)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初中生的学习倦怠密切相关,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良好,则其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素质也就越高,当其面对学习中的负面事件时,则表现出较高的适应能力,表现出较低的学习倦怠程度[17]。

四、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建议与对策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因素对于初中生学习的影响不容轻视,当地政府或教育相关部门应该保证学生所在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相对干净,杜绝学校附近出现网吧或者电子游戏厅等容易使正处于发育期的初中生沉迷的娱乐场所。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初中生生活的主要场地、第二学习场所,家庭氛围对初中生学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家长应该多与子女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其一起克服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另外,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子女的不同人格特质,进行恰当的家庭教育,以及对其设定合理的期望,预防过高的期望会给子女带来较大的压力;同时,一些外出务工的家长,应该减少避免子女出现“留守”的现象,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对子女进行关心。

打造健康的学校环境。学校是初中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引导教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多关心、关爱学生,以及保持适当的作业量,防止连续出现作业量过大,致使学生出现严重的学习压力;同时,学校管理者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校课程内容及时间安排进行相关的完善或改革,课程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让学生感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另外,学校应该设置合理的激励制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增强初中生的学习动力,降低其学习倦怠程度。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均应该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健康的心理能够帮助处在成长期的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其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会积极寻求正确的措施去解决问题。因此,家庭与学校均应该为初中生设置合理的心理课程与相关的实践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较高的心理资本。

[1] Pines A;Aronson E,Kafry Bumout:From Tedium to PersonalGrowth 1981

[2] Meier S T, Schmeck R R. The burned-out college student:A descriptive profile[J].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1984,26(1):63-69.

[3] MaslachC,Leiter MP.The Truth about Burnout[M].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Publishers,1997

[4] 杨丽娴, 连榕. 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6(2):54-58.

[5] 祝婧媛. 中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D]. 华东师范大学,2006.

[6] 张利霞, 梁青青. 初中生学习倦怠及影响因素分析[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4, 11(3):11-13.

[7] 徐丽丽, 王威威, 于立娜. 初中生学习压力、人格对学习倦怠的影响[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6):130-132.

[8] 徐馨. 初中生自尊、成就动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 扬州大学, 2010.

[9] 白素英, 李长庚. 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倦怠研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27):19-21.

[10] 鲍颖. 初中生特质情绪智力与学习倦怠关系的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4):465-467.

[11] 梅洋, 徐明津, 杨新国. 留守初中生中学校气氛对学业倦怠的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5(12).

[12] 吴艳, 戴晓阳, 温忠麟,等. 学校气氛对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 20(3):404-406.

[13] 魏珍.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个别差异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14] 杨哲. 教室拥挤压力源与学生学习倦怠和考试焦虑的关系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15] 石雷山, 高峰强, 沈永江. 班级集体效能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27(3):289-296.

[16] 苗佳. 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3(1):49-54.

[17] 黎亚军, 高燕. 初中生学习倦怠特点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3):407-409.

吴月明,男,汉族,湖北咸宁人,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关刀中学副校长

G626

A

猜你喜欢

初中生因素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解石三大因素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