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麝香贴敷治疗30例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2016-08-03黄少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异位妊娠麝香

黄少雅

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广东 茂名 525000



麝香贴敷治疗30例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黄少雅

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目的:观察麝香贴敷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异位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中药外敷、宫外孕Ⅱ号方加减口服治疗;治疗组加人工麝香0.2g贴敷;对照组加米非司酮150mg口服。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为18.5天,对照组为24.7天,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贴敷可缩短异位妊娠的治愈时间,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麝香;中医药疗法;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病势凶险,是妇产科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常见有生育要求、不愿意手术治疗,或经西医保守治疗无效,或因肝功能异常,不宜使用杀胚药的异位妊娠患者,可选择中药治疗。近年来,笔者通过对30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麝香贴敷配合中药外敷口服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我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异位妊娠”且自愿接受保守治疗的住院患者,严格采用临床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其中血β-HCG<2000mIU/ml 23例,2000 mIU/ml<血β-HCG<3000mIU/ml 7例,一侧附件区见回声不均的混合性包块直径小于 2 cm21例,2~3cm9例,年龄18~35岁,平均26岁;对照组30例,其中血β-HCG<2000 mIU/ml 24例,2000 mIU/ml<血β-HCG<3000 mIU/ml 6例,一侧附件区混合性包块直径小于2cm23例,2~3cm7例,年龄20~34岁,平均25岁。两组患者年龄、血β-HCG值、附件包块大小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有停经史,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史,伴下腹痛,妇科检查一侧附件区可触及压痛包块。②B超监测:子宫腔内未见妊娠囊声像,可见增厚的内膜,一侧附件区见回声不均的混合性包块,有的包块内可见妊娠囊,但不能有胎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包块直径小于3cm。③血β-HCG<3000 mIU/ml。④肝肾功能正常或转氨酶轻度异常,凝血功能正常,血小板正常。⑤未破损期异位妊娠,流产型异位妊娠无休克征象。⑥接受保守治疗方案,有再孕要求,治疗后随诊条件优越,愿意配合定期随访。

1.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疾病诊断标准者。②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有血液系统疾患者。③合并宫内妊娠者。④患者不配合,无法按方案进行治疗者。

1.4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与中药外敷及口服治疗。①中药外敷。盆炎散(院内制剂)组成: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40g,赤芍、黄柏各30g,侧柏叶、生大黄各25g,白芷、薄荷、两面针各20g。将以上药物混合粉碎成中粉,过筛,搅匀,装袋即得,每袋250g。操作:取盆炎散250g蜜糖调或水调加热,趁热外敷下腹部,配合红外线照射下腹部30 min,待药降至肤温后,药上覆盖一层保鲜膜及毛巾,予腹带固定在下腹,至完全凉却。②宫外孕Ⅱ号方(丹参15g、赤芍15g、桃仁15g、三棱15g、莪术15g),每日1剂,复煎,日服2次。

治疗组根据彩色B超定位,取人工麝香0.2g 持续贴敷于距异位妊娠病灶最近的腹部皮肤,每日更换1次,5d1个疗程。

对照组米非司酮150mg,每日1次口服,连续5d。

两组均于用药后第1、4、7d复查血β-HCG。若第7d血 β-HCG下降<15%,则给予第二个疗程,重复以上用药,两疗程间隔时间为3~4d。

1.5观察指标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腹痛、阴道出血,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情况。用药后第1、4、7d复查血β-HCG,每周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隔周或必要时复查阴道彩超。如患者无明显腹痛,血β-HCG下降并<100 mIU/ml包块缩小或无增大,可考虑出院,但要定期复诊,每周复查一次血β-HCG及B超,直至正常。

1.6疗效标准①治愈:血β-HCG转为正常;腹痛消失;包块缩小或消失。② 失败:治疗期间腹痛加剧,内出血增多;血β-HCG持续不降或升高,包块不缩小或增大。

1.7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组30例,治愈17例,治愈率为56.6%,平均治愈时间18.5d;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30例,治愈18例,治愈率为60.0%,平均治愈时间24.7d;对照组恶心呕吐4例,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治疗组治愈率稍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平均治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照组恶心呕吐4例,在服米非司酮1~2d出现,肌注胃复安注射液10mg后症状消失;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未做处理,一周后复查正常。

3讨论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输卵管炎症是异位妊娠的主要病因,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95%左右[1],保守治疗能保存输卵管的完整性,故成为年轻且有生育要求或不愿意手术妇女的首选治疗方案。古代中医无“异位妊娠”之病名,但在“妊娠腹痛”、“胎动不安”、“癥瘕”等病症中有类似的症状描述。

中医学认为,胞宫是孕育胎儿的器官,胞宫又通过胞脉与脏腑、气血、经络相互联系。胞脉气血运行通畅,受孕后胚胎方可在胞中发育。由于素有宿疾,气血瘀阻,胞脉气血运行失畅,致使胚胎不能到达胞宫正中而发生异位妊娠。异位妊娠的病机是宿有少腹瘀滞,冲任胞络通而不畅,其实质是血瘀少腹实证。麝香是一种名贵的中药, 主要取自鹿科动物雄性麝下腹部的香腺囊中的分泌物, 经加工后制成,其味辛、性温,归心、肝、脾经,香烈窜散,可升可降,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催生下胎的功效,主治血瘀经闭、痛经、积聚、跌打损伤、痈疽恶疮、难产、死胎、胞衣不下等。《医学入门》中载“麝香,通关透窍,上达肌肉。内入骨髓……”。《名医别录》云:“麝香疗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破产,堕胎,去面黔,目中肤翳”。《本草纲目》云:“……盖麝香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其意是说麝香可很快进入肌肉及骨髓,能充分发挥药性。治疗疮毒时,药中适量加点麝香,药效特别明显。动物实验也证明,孕酮有拮抗麝香酮的抗早孕作用, 说明麝香酮的这种效应很可能是由于抑制孕激素所产生的后效应;麝香酮在小鼠上有抗着床和抗早孕的效应,而且随妊娠时间延长其抗孕效果也有愈加明显的趋势;另外,麝香还具有抗炎作用[2]。

目前,药物资源危机已成为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人工合成品替代野生动植物是中药产业发展的趋势。目前人工合成麝香的价格为4元/g左右。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麝香人工合成品和天然品的抗炎作用相当,且在抗炎作用方面麝香人工合成品完全能替代天然品[3]。

实验证明,宫外孕者腹、盆腔内血液未凝固以前,用活血化瘀药能阻止其过早凝固,血液处于流动状态,吸收快,对治疗很有利[4]。宫外孕Ⅱ号方中赤芍、桃仁活血,三棱、莪术祛瘀消癥,丹参养血活血。所用的中药盆炎散及妇科灌肠液均为本院制剂,盆炎散主要药物组成:白花蛇舌草、生大黄、赤芍等,方中白花蛇舌草味苦淡,性寒,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生大黄、赤芍活血化瘀、清泄湿热;妇科灌肠液主要药物组成:毛冬青、白花蛇舌草、丹参等,毛冬青味微苦甘、性平,能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与白花蛇舌草共为君药;丹参活血化瘀、清泄湿热为臣。两方分别采用外敷、灌肠的方法并用,共奏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功效,并改善输卵管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活血化瘀之品可不同程度地解除微循环障碍,从而促使炎症、坏死组织的吸收和消退,减轻组织增殖和溶解组织粘连,改善输卵管腔的纤维化,促进损伤内膜的再生和修复,有利于输卵管畅通和功能恢复[5]。

本研究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用麝香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缩短治疗时间,且未发现不良反应;既避免了手术造成的痛苦及创伤,又保存患者器官与功能的健全,增加再次妊娠的机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5.

[2] 曹喜红,周远大. 麝香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2007,18(21):1662-1664.

[3] 李 涓,凌华婷,谢子清,等. 人工合成麝香和天然麝香的抗炎作用比较[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6):1509.

[4]欧阳惠卿.中医妇科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0.

[5] 张玉珍,罗颂平.罗元恺教授论治不孕不育症学术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2,34(4):729.

基金项目:茂名市科学计划项目(编号:20140333)。

作者简介:黄少雅(1976-),女,副主任中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临床工作。E-mail:hshaoya@163.com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94-02

(收稿日期:2016.04.03)

猜你喜欢

中医药疗法异位妊娠麝香
麝香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
勐腊毛麝香化学成分研究
氨甲蝶呤与米非司酮配伍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
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现状
方邦江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人工麝香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