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16-08-03解永星潍坊市寒亭区开元街道卫生院山东潍坊261105
解永星(潍坊市寒亭区开元街道卫生院,山东 潍坊 261105)
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解永星
(潍坊市寒亭区开元街道卫生院,山东 潍坊 261105)
【摘要】目的 探究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研究组采用牵引下正骨法,对照组给予坐位枕颌带牵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PRI、VAS和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40.0%)和治疗总有效率(96.0%)均高于对照组(12.0%、8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神经根型;牵引;正骨法;临床效果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是颈椎骨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增生性颈椎炎等病症的总称,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常见临床表现为肢体沉重酸软、相关部位麻木等[1]。近年来,中医骨伤科学的临床价值获得了广泛的肯定,正骨法治疗颈椎病,尤其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牵引下正骨法的采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恢复。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诊治的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牵引下正骨法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颈椎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并确诊,均符合颈椎病相关诊断标准,对于患者其他类型颈椎病、脊髓严重损伤、患有骨质疏松症、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以及已接受其他方法治疗的患者予以排除,其中PRI、VAS和PPI评分分别为(8.5 ±3.5)分、(59.8±10.5)分、(3.5±1.0)分。将上述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为31~62岁,平均年龄为(44.7±6.2)岁,病程为(8.5±3.3)个月;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为30~61岁,平均年龄为(43.9± 6.3)岁;病程为(8.4±3.7)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坐位枕颌带牵引治疗,先放松患者颈肩部肌肉,存在寰枢椎关节错位患者,应先以徒手推正法进行纠正,再行枕颌带牵引,以8 kg为初始牵引力,逐次增加,最高为20 kg,角度为垂直角至前屈300°,搬按时取垂直位,摇正时中、下段以200°为界点,前者<200°,后者>200°,牵引时间为15~20 min[2]。研究组在坐位枕颌带牵引治疗基础上加用牵引下正骨法,首先做好预备动作,术者站立在患者身后,双手放在患者双肩并缓慢向后拉动,达到一定角度后再向前推移,在此过程中上肢应随身体摆动,保持颈部肌肉放松,持续1~2 min,根据术中需要,选用推正法、摇正法、搬按法、反向运动法或多种正骨方法联用,前三种方法同对照组,后一种方法主要用于肌性牵涉性痛及肌肉痉挛患者,后续整理动作与预备动作一致。两组患者每日治疗1次(不包括周末),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对其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3 评价标准:根据PRI、VAS和PPI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数越低,表明疼痛缓解越好,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设定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级评价标准,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患者自觉无疼痛感,且随访期间未复发,为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颈椎功能恢复较好,并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为显效;症状有所改善,但病情不稳定,为有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无法从事重劳动,为无效[3]。治愈、显效和有效合计为总有效,比较两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以SPSS14.5统计学软件对收录数据进行分析,以(±s)描述疼痛程度评分,率(%)描述临床治疗效果,各行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缓解情况: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各项评分均有所降低,其中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疼痛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评分项目 研究组(n=25) 对照组(n=25)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PRI 8.42±3.42 2.79±1.36ab 8.45±3.45 5.32±1.82a VAS 60.5±12.6 15.2±4.7ab 56.5±10.5 30.6±8.4a PPI 3.42±0.85 1.53±0.25ab 3.40±1.02 2.25±0.50a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愈率(40.0%)和治疗总有效率(96.0%)均高于对照组(12.0%、80.0%),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中医骨伤也有手术疗法,牵引下正骨法便体现了导引和功能锻炼的特点,正骨法强调动静结合,注重功能恢复,其基本操作手法包括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在此基础上总结的新“正骨八法”备受推崇,即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击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均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仍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以正骨法为代表的推拿疗法所取得的效果已经获得广泛认可,现已在临床得到常规化应用[4]。本组研究中,采用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的研究组25例患者,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0.0%、96.0%,采用坐位枕颌带牵引治疗的对照组25例患者,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2.0%、80.0%,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研究组临床疗效更加确切;其中,研究组PRI、VAS和PPI评分分别为(2.79 ±1.36)分、(15.2±4.7)分、(1.53±0.25),对照组PRI、VAS 和PPI评分分别为(5.32±1.82)分、(30.6±8.4)分、(2.25± 0.50)分,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牵引下正骨法更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症状[5-6]。
综上所述,正骨法是中医骨伤的一大特色,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坐位枕颌带牵引治疗基础上加用牵引下正骨法,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疼痛症状得以有效缓解,更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春明.牵引下正骨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12(3):107-108.
[2] 李春雯.整颈三步九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12(4):23-25.
[3] 王新军,木合塔尔·阿尤甫,刘俊昌,等.牵引推正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9):2027-2029.
[4] 黄开云,杨斌,王应江,等.正骨推拿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11,12(5):34-36.
[5] 陈晓斌.牵引下正骨推拿法治疗颈椎病7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2,32(2):45-47.
[6] 朱立国,于杰,高景华,等.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疼痛的VAS评分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2010,34(5):5-6.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