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化课堂中的精气神

2016-08-03刘亮肖云才孙义龙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国画菊花绘画

刘亮++肖云才++孙义龙

一、研究问题与所选课例

在大问题教学的指引下,完成生命化课堂的教学尝试与研究。

本节课在课程设置上突破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练习,教师改正”的传统模式,本着新课程理念下的“生命化”原则,真正尝试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在导课时抛出一个“大问题”,并使之贯穿本节课始终。其次,在教学设计上教者先将学生每三个人分为一个小组,之后大胆地采用分别教学法,依照学生的兴趣进行讲授教学。由于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内容感兴趣,所以学起来就会积极主动,“课堂的生命”由此显现。当小组内成员分别学会自己感兴趣的绘画技巧时,又给学生创造再一次合作的机会,这时候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边教边学,都热情又兴奋地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绘画知识传授给别人,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巩固夯实了自己学习的知识,还通过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了整体画作的学习。最后教师用陶渊明的一首淡泊悠然、远离世俗的《饮酒》来作结,不但把国学教育贯穿始终,更使“君子”风范深入人心,使情感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二、教学规划与方案

1.学情分析:

哈尔滨市第八十六中学校地处城乡交界处,学生的构成大部分为外来务工子女,他们缺少来自家庭的艺术方面的熏陶与感染,但是单纯质朴的性格和孩子天真烂漫的品性是本学区学生最值得称赞的地方。

2.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君子墨韵

设计理念:构建绿色生态课堂——尊重、赏识、宽容、激励生命。学习过程中,形成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提升的学习模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先学自己喜欢的,然后把学到的知识教给别人,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是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也是从学到教、从教到学之间转变的。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 :组织教学

检查上课用具,为上课做准备。

环节二:导入新课

1. 秋季观赏花卉——菊花

同学们知道秋季最负盛名的花是什么花吗?(它在深秋时独自开放。)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

学生活动:思考菊花所代表的含义。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思考,培养国学情怀。

师:今天我们就用中国画这种形式来探索如何让菊花的精神跃然纸上。

设计意图:抛出一个“探索”画菊花的问题,围绕如何画菊展开逐步的思考和实践。

2. 观赏大师作品——品菊

师:首先我们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看古人怎样表达对菊花的热爱。品菊!(观大师作品。)

环节三:讲授新课

1. 观察菊花的组成

师:请同学们观察,说出菊花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生:菊(花)——菊(叶)——菊(枝)。

学生活动:观察菊花,分析菊花,了解菊花。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意识渗透,形成发现问题的习惯。

小组探究1:依照你们的观察,菊花、菊叶、菊枝应该怎么来画。给学生时间讨论,依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菊花三部分的绘画技法。(小组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自我探究学习,小组分析国画菊花的绘画方式。

设计意图:小组探究对发现的问题先自己解决,形成分析问题的自觉性。

2. 作画步骤

师:下面我们就依照同学们总结出的内容,对比古人的画法,看看有什么是可以借鉴的。

学生活动:自己摸索思考的绘画技巧与古人的绘画技巧融合。

设计意图:对比思考查找不足。

菊花绘画技法。

小组探究2:学生三人一组,分别学习菊花、菊枝、菊叶的画法。

(1)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瓣,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苞待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后板书。)

(2)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

(3)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画后板书。)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选择最喜欢的部分学习,充分体现生命化课堂的精髓,团结合作完成作品。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教师指导。)

小组作品展示(直接展示),暂不评价。

小组探究3:经过小组的合作,学生已经对自己负责的部分有了掌握,小组内一名成员按照菊花—菊枝—菊叶的顺序画菊,小组内部为其他两名同学进行讲解和指导。讲解、指导、练习过后,请学生自己完成一幅完整的菊花作品。(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提高。

设计意图:提升团队合作精神,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初次画和教别人画之后的绘画进步能够得到体现。

环节四:学生作业展示

学生绘画完成进行展示,之后相互指导学习其他内容。请学生对小组作品和个人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互评,小组合作研讨,个人绘画作品展示。

环节五:课堂小结

古人早有定论“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已经是陶潜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其道德情操融为一体,并且赋予了菊花高尚、隐逸的人格品质,可谓爱菊的最高境界。(诗略。)

学生活动:学生再品位古人的画与古人的诗,感受菊的境界。

设计意图:用古诗进行结尾,学生慢慢体会四君子之一——菊花独特的魅力。

三、反思

每节课,我都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与设计教学。这节课也不例外,在构思之初便思考如何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设计导入的时候教师没有直接说出课题,而是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有兴趣了,之后便会跟着教师精心的安排,逐步进行下去。问题的抛出容易,而如何让学生愉快高效地学习成为了下一个难题。国画绘画课本来就难以掌握,让学生完成一幅植物的绘画作品,对于不熟悉笔墨的他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把难度分散,让每个学生都学习不同的部分,这样组合起来便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学生熟悉了笔墨之后,再进行创作便水到渠成。之后学生之间的相互教学,更是巧妙地运用了学生想当老师的心理,既体现了复习再提升的过程,又能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整个菊花绘画的学习。教学的生命在这里慢慢地生长,教师逐步由一个完全的讲授者,变成了一个引导教学的辅助者,学生主动要学,最终形成了一节真正意义上的有生命的课堂。

每一次教学过后,我都在反思教学中的不足。讲授绘画步骤时设置的第一个问题并没有难度,却没有得到预想的答案,导致时间拖延。这应是课前对学生的了解不深入,没有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缺少充分的课前预设造成的,这一方面应是接下来要努力弥补的。再经典的艺术品都会有那一抹小小的遗憾,这遗憾正是为下一次的完美而做的铺垫。

四、评析

1.文学提升素养,艺术提升品位

首先,不得不说这是一节别具特色的国学绘画课。在很多外行人眼中,国画的主要色彩只有黑和白,而国画的创作氛围似乎也跟着它的色彩变得单一、沉闷。若要把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经典国粹呈现在课堂上,呈现在十几岁的青少年面前,似乎沉闷封闭的教学模式必然要开启了。我们21世纪的中国教学,要的是“以生为本”;要的是“课堂上的生命迹象”;要的是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的追求。这节国画课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国画学习的模式,营造的是开放又自由的学习氛围。无论是清晰的教学思路,还是流畅的教学过程,抑或是“分别教学”的教学方法,都可以看出,这是一节非常有品位的国画课。

2. 示范开拓思维,构建学习体系

本节课是对国画写意花卉课的一种初期尝试,对于传统教学来说,国画在平时课堂开展上有一定的难度,关键在于对笔墨的认识和感觉,因为课堂时间短,没有充分的体验和感受,更不用说在课上完成一幅作品。所以在研究的时候,教师将重点放在了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难点分散上,课程的设置尽量让学生先提升兴趣,然后在技能方面变相降低高度,让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学会,能通过短暂的练习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变化。为了提兴趣、降难度,对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要求,同时又要求教师有过硬的基本功,能够简单轻松地传授知识,还要教师用个人魅力去引领,让学生提升兴趣主动学习。以学生的学为主线,以学定教。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替代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 问题突破引领,生命自然绽放

教师的专业功底深厚,在范画演示过程中动作简单明快,步骤清晰明了,同时结合专业又富有亲和力的语言进行讲解,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接收到有用的讯息。整节课的设计中处处渗透着生命化课堂的理念,真正将预设的所有教学内容润物无声地传递给课堂上的所有学生。

首先,在分别教学和分组合作教学的环节中,不仅唤醒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菊花绘画的欲望;其次,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把生物课上的知识反映到美术课堂中;第三,唤醒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且能够学以致用,直接帮助组内同学互教互学;第四,唤醒学生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促使其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的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的建构。

生命化课堂,蕴含着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学生的爱与奉献。就像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校李军校长所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命完整,艺术修养决定一个人精神生命的高度!美术教育,看似‘小学科,实乃‘大作为”!

猜你喜欢

国画菊花绘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菊花赞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雏菊花
赏菊花
国画欣赏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