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2016-08-02刘晓菲
刘晓菲
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分别对其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对150名社区老年患者的评定结果表明,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不容乐观。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费用支付方式、疾病种类以及居住方式与其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结论:社区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主要影响因素为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费用支付方式、疾病种类及居住方式。因此,加大对社区老年患者的关心、多给予他们家庭的温暖,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21世纪是全球人口结构进入老龄化的时代。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3亿[1],占总人口的10%以上,标志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针对于一些社区的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家人对患者的关心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通过对社区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探讨其生活质量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便达到社区护理人员能够更好的采取措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淮安市某3小区的150例社区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由专人对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37份,有效率为91.3%。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费用支付方式、疾病种类以及居住方式。
1.3.2 健康调查简表(SF-36):包括36个问题, 8个分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8个健康维度和1个健康变化自评。上述8个分量表进一步归纳成2类:躯体健康总评和精神健康总评。采用Likert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SF-36中文版已被广泛应用,并被证实在评价中国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 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构成比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区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
在137例患者中:男70例,女67例;年龄60~85岁,平均(73.48±10.12)岁;有配偶者123例,无配偶者14例;家庭月收入:≤1499元21例,1500~2999元70例,3000~4499元41例,≥4500元5例;无医保49例,有医保88例;疾病种类:1种87例,2-3种33例,3种以上17例;與家人同住127例,独居10例。
2.2 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对社区老年患者的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费用支付方式、疾病种类以及居住方式是影响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生活质量是一套衡量人类健康的指标体系, 是全面评估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多维度的综合指标[3]。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何,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配偶的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高于无配偶者,这与余桂珍[4]等的研究结果相似。配偶是老年人的主要沟通对象和生活依靠,特别对一些患有疾病的老年人更是如此,美满的婚姻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研究表明,经济收入的高低和费用支付方式也是影响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区老年患者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从而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家庭月收入水平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这与过丽[5]等的研究结果相同。社会支持系统在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医保的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无医保者。
调查发现,社区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所患疾病密切相关。疾病种类越多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越差。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都处于下降期,所患疾病越多,会使他们原本就不好的身体更加雪上加霜,由此带来的是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恐慌,从而直接影响到其生活质量。
另外,与家人同住的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独居者。有研究表明,独居老年人易产生孤独感, 并且下丘脑活动增强, 有害物质分泌增加,可影响情绪, 降低机体免疫力,使人多病体衰。孤独既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 又增加患病的可能,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针对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偏低的这一情况,社区护理人员应该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在护理的同时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增加对社区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倾听他们的心理诉求,尽量满足他们的一些合理需求[6]。二、社区护理人员尽量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家属能够多抽出时间关心患者,多给予他们家庭的温暖。三、社区应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诊疗环境,多增加一些健身器材,以方便老年患者锻炼,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彭炜. 社区卫生服务实用教程.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502.
[2] 肖亚洲,陈立章,谢知等.中文版SF-36量表在中国农村老年人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1(30):3128-3129.
[3] 方积乾. 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 118-119.
[4] 余桂珍,曾琨,陈慧.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711-713.
[5] 过丽,李慧敏,庞园园等.社区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会关系的调查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151-154.
[6] Yang C. Optimise patient care process management research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progress[J].Nursing research,2012,11(15):149-150.